第112期::社論

以妙吉祥的智慧來經營走入時代的農業

一年多前德國化學製藥大廠拜耳(Bayer)收購美國農藥及種子大廠孟山都(Mosanto)引發德國人抗議,雖拜耳過去也有污名,但孟山都的基改種子及除草劑使其穩坐邪惡之最,然德國人的反感終究未能阻止這樁聯姻,而且強強聯手後掌握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農化市場,讓關心地球的人從反對變成憂慮。究竟人類是為什麼而發展農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農業「背後有龐大的利益」?而我們又將付出甚麼代價?或者說我們已經付出代價。

當共業已成,我們如何造作別業才能共中不共?去年在歐美兩大廠因利益而結合的新聞沸沸揚揚之時,本學會在臺中東勢成立了「實栽農園」,參與草創的農耕小組分外辛苦,功不可沒。自有了農園這方土地,我們都富有起來了!遠望山近看水,接觸陽光讓我們內心容易作意光明;腳踩大地讓我們有踏實感;看到所種植每日生長使我們充滿活力與能量;吃到自然無毒的菜更可滋養我們的色身,這些都是學道的資糧。一年過去了,為了讓農園的規劃與發展能有嶄新的思維,老師特別利用十月初的連續假期帶領以農耕組為主的二十人團隊前往日本增廣見聞,幸有如磬學長與修陽學長擔任翻譯,與富士山下的木之花家族進行交流與學習,收穫甚豐。

木之花乃由一群理念相同的人所經營,結合共住、有機農法、務農教育、餐廳、產品銷售如稻米、蜂蜜等等,並且木之花的成員十分歡迎外來理念相投的人士前往學習。學會一行從住宿、飲食、上課、農場參觀、實作體驗(包含酵素、胺基酸、醬油的部分製造過程)及晚上的音樂共舞,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木之花整體所經營的生活氛圍,是被他們所共同相信的人生觀和宇宙觀所支撐。對於科學說不清楚的、無法回答的,他們認為有循環不息的天道,人之所以會破壞大自然是因不懂飲水思源,應使萬物各得其所、各歸其位,順應這樣的秩序便是順應天命,以上述的天然循環來解釋宇宙人生、來經營農業,就是木之花的核心理念,他們的種種造作也是被這樣的核心理念所攝持。

木之花的會長認為,農業是將自然改造的一種行業,而且今日的農業與過去原始農業的最大不同,乃在於過去是為了生命的延續,而現在是為了經濟利益。在他從事農業的二十三年經驗中,發現陽光、大地、水還有空氣中的養分對生命與種植的重要性,從這樣的觀察中進一步推知生命要能向前發展靠的是生命與生命的連結,破壞大自然讓其他生命無法安頓,我們又能如何得到自身的安頓?而且不是安頓而已,還要有強的生命力!木之花的農法是以種出強壯的菜為目標,而不是以種出大量的菜為目標,以天然循環法為總體的概念,輔以微生物的運用。在總的概念下再分為直觀栽培與草生栽培,所謂直觀栽培或謂直感栽培乃是栽種某物並沒有該法的自體性,都是看條件,條件具足則成,條件缺乏則不成,沒有必然只有相對,都是觀待條件而顯現,所以因應不同植物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種紅蘿蔔不需休耕,在同一塊地可以連續種植。草生栽培則是一種混合法,某兩種植物被放在一起相鄰種作,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為能互給對方養分,例如西瓜和蔥、茄子和牧草都是互利的組合。

我們不妨藉此思維如何建立最強的團隊?此人與彼人為何放在一起並沒有加分反而削弱團隊的動能?那是因為內耗,所謂適才適用是指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連種菜都要考慮這種菜能不能跟那種菜一起種,可見組合與搭配是否有相加甚至相乘的效果,需經過學習、思維與寶貴經驗,才能養出最強的隊伍。其次,既然條件具足就有,那麼如何才能讓條件具足?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達這樣的觀念,且以這樣的見地不斷地造作使條件具足,正是老子所謂「無為而無所不為」,因通達「法沒有自體性」、「造作沒有自體性」而努力造作,所有能幫助條件成立的,我都無所不作,因為條件湊齊了就有(觀待下顯現)。

此外木之花也很重視對原生品種的保留,在品種改良有成的今日,不難發現我們小時候又圓又硬的芭樂,現在哪裡吃得到呢?水果的澀味或酸味在「想要好吃」中漸漸被改良成又甜又香,那麼離開酸澀的同時是不是有些重要的養分也離開了我們?通達農作的人知道品種的重要、知道微生物的重要、知道淨化水的重要,這些都是條件,愈能熟知條件,該造作就愈有可能結成可被收穫的果實。

原來連農業的經營都沒有離開心法,心是能造作,善業是所造作,觀待善用其心,善業將增長廣大。所有善業中最殊勝的果報就是得遇善知識,因為修行的高下以見真相來論,而能否見真相有賴智慧力的生起,智慧力從何而來?從善知識來,何以故?法的傳承在「人」。既然我們造作善法、累積資糧為的是遇善知識,善知識可以給我們慧命、可以帶我們出遊參訪而不消耗福報、可以為我們解惑而建立正知見。眼前的一杯水可能平淡無奇,但也可以對它作空性觀修;遇到逆境不免怨天尤人,但也可以作因果觀察;前述種種要成為可能都是在依止善知識上說,因此可以說所有的福報是從依止善知識而生起。

我們希望人生離苦得樂,但要怎樣才不會經營成離樂得苦?娑婆世界的眾生發展經濟是為了離苦得樂、享受美食是為了離苦得樂、因理念相合而共住也是為了離苦得樂,每個有情都想離苦得樂,常見世間人多以追逐名聞利養為解苦之道,不知馳騁於五欲六塵乃離樂得苦,木之花的數十位成員們有別於世間人,能安住於簡約生活,其淡泊而顯現的恬靜或許比內道修行人還能放得下世俗的資產。

來到木之花參訪的人可能會學到他們的人生觀、宇宙觀,而我們學到的是農法,不會因此轉而好樂他們對宇宙人生的解釋,因為觀待能見真相的智慧,才有所見的真相。大乘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又名妙吉祥,因為智慧最妙最吉祥,唯有智慧才能讓有情成就究竟的離苦得樂。以妙吉祥的智慧為制高點,以務實為下手處,那麼出外參訪可謂福慧兼修,同時亦與眾生結下善緣,於是實栽農園成為所經營,妙吉祥的智慧成為能經營,能所觀待下顯現的是殊勝的淨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