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活動報導-丁酉年 從論語的高度 看三字經講座報導

三字經簡說(一)|科會

 

架構學習陀羅尼
掌握大綱及次第
作者思路與文筆
屹立時代是人才

 

童蒙教育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民間培育人才的基礎,根據學者考證,古代童蒙教材約有一百多種,有的偏重識字,有的著重人格養成,有的則是知識教育(例如千字文、百家姓),有的則側重文學養成(例如千家詩)。而《三字經》從南宋成書以來,流傳至今,不僅因為三字一句易讀易誦,也因為在一千多字的篇幅裡,《三字經》同時具備認識常用字、學習基礎知識、人格教育和語文運用的能力養成。
但也因為《三字經》的用字簡單又容易讀誦,人們往往認為這只是給孩子們開蒙的教材,很少去深究其中的義理。到底《三字經》是否值得成年人學習?還是真的就只是給孩子讀的韻文呢?其實我們可以從科判架構中仔細審視《三字經》的核心思想與文章結構,並重新檢視《三字經》是否仍值得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們讀誦,如果價值仍存,那希望在這一次的整理之後,新時代的老師們能以更寬廣的視野結合時代的經驗引導孩子們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的版本眾多,坊間充滿各種增訂版。本會的依據是臺中蓮社的三字經版本,也就是只有在歷史篇章中加入元朝和明朝興衰的版本。
《三字經》中最關鍵的字是「學」,總共出現十三次。從整體科判架構能更清楚一窺其中的核心奧義。
首先,全文可大分三段:
第一段落:總示教學之要
文句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
全文由孔子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開展而出,點出教與學的重要性。以兩則經典故事標出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影響力,也從家教的養而不教和師教的教而不嚴的過失來警戒世人。但有教者,尚觀待學者的用心學習,因此教與學是不可分的。

第二段落:別釋教學立基次第
文句從「為人子,方少時」到「通古今,若親目」。
既知教學的重要,接下來叫是要說明教什麼?學什麼?學貴立基,學習的基礎在禮儀與孝悌。學習的次第則以孝悌為首,而後才是見聞以及知數、識文。
知數中,作者很有意思地以數攝法,從三才到十義,不僅涵蓋做人做事的倫理和生活中的基本常識,也因為編排明確而易於學子理解背誦。
識文的部分從兒童的開蒙講究起,從聲韻訓詁到四書五經無一遺漏,對求學者而言,可以清楚知道學習的次第與要點;對教學者而言,則可以有所依據,從經典的高度打通學習的任督二脈,未來學生想深入經史研究或想轉入百工技藝都能通達無礙。
研讀四書五經拓展見地後,可以開始歷史的學習,知古通今以史為鏡。讀中國歷史要掌握朝代世系和知其興衰終始。此處科判的分類則依據目前史學家多以中央集權統治為分野將中國史分成先秦與秦以後兩大部分。

第三段落:結舉典範勸勉學行方有成
文句由「口而誦,心而惟」到結束。
明白學習次第後,在這最後一段落中,先說明典籍勤學法,再舉各種典範,包涵幼者老者女身、富貴貧苦等案例,最後勉勵學行成大孝,並以本經展示人生應有的目標圓滿完結這部啟蒙經典。
以今日眼光來看,三字經完整地向學人展示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內涵與重要性,而且文學、科學、數學、藝術、農作……均涵括其中。而所有的學習仍以禮為核心,學的目的在揚名聲、顯父母,在致君澤民的利他思想。不但可幫助初學者建立未來學習的方向與目標,也可幫助正在學習的我們好好審視自己的所學所用,從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中再加以精進,並且勉勵自己學無止盡,勤有功,戲無益,以及教子貴在養成其好學之心,主動有熱忱地學習是遠勝過金銀財寶之功的。(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