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華嚴經淨行品(三十五)
人生險難因三毒
近逐世樂是瞎忙
燄陽難躲見大樹
乘桴猶如定解脫
丙二、指事顯因答其徵因
丁一、總徵
丁二、別顯
戊六、乞食道行時願(五十五願)
己二、所睹事境(十九願)
己二、所睹事境 棘刺
經文: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若見棘刺,當願眾生,拔三毒刺,無賊害心。」六十華嚴:「行見棘刺,當願眾生,三毒消滅,無賊害心。」於路上行走時,見到山上或路邊的棘刺樹,碰到棘刺樹(會性法師提及刺桐即桐油樹)會產生痛苦,當願眾生能夠速去除棘刺,更願眾生能想到翦除心中貪、瞋、癡三毒之刺。
外面的刺,刺人痛苦是一時的,三毒刺所產生的痛苦是長劫的,棘刺之刺,可以用醫藥解決;三毒之刺產生的痛苦,世間任何的方法皆無法對治,無奈一般眾生怕的是外面的荊棘之刺,卻不怕三毒之刺,所以佛替眾生捏了一把冷汗!不懂的說不怕,懂局的卻覺得很可怕。
在較量上說,荊棘之刺的害跟三毒之刺的害,南亭老和尚說,雖然樹的身上長滿了釘子,可以刺人至皮膚出血,可是老和尚很有魄力的說「無懼」!最壞的是我們心裡的貪、瞋、癡三毒,能使我們造惡而入三途。
貪、瞋、癡的第一個比喻是毒龍,此毒龍噴出的是劇毒,噴火的時候會傷人、會死亡,但慈悲可以作為許多煩惱的正對治,入慈心三昧時,火任由他噴,噴到沒有火自然就安靜。第二個比喻是毒蛇,四大(地水火風)像毒蛇,在籠子中互相咬來咬去,比喻這四條毒蛇若相互制衡,身體看上去就很健康,四大像毒蛇咬來咬去時,身體就會有很多病變。毒龍是就傷害法身慧命的立場說,毒蛇是就傷害色身的立場說,這兩個角度是不太一樣的;種種的不調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可是身體的傷害是傷害不了慧命的,最怕的是慧命被傷到。
《楞嚴經》中有位畢陵伽婆磋尊者,出去托缽時被毒刺刺到,觀察這其中的痛從哪裡來?痛如果在毒刺上,應該看到毒刺、聞到毒刺、聽到毒刺的名就會痛,因為痛在毒刺那裡,可是不對!講毒刺時並沒有覺得痛。痛如果在我的身根,那我應該任何時間都感覺痛。痛如果在我的身識,那只要我有身體的感覺就有痛。痛不在身根、不在身識、不在毒刺,那痛在哪裡?沒有!可是一身有兩覺,一個是痛一個是不痛,想到的時候痛,根本位(入空性定)的時候不痛,後得位的時候又痛,所以痛不在身根、不在身識、不在毒刺,可是三者和合又顯現,隨著業的顯現,沒有自相,有惡業的人碰到毒刺,藉著身根、身識和毒刺去顯現痛。
臨終的病苦或是惡業所結的果,但以善心面對,就會把痛苦轉成安樂的因。
己二、所睹事境 樹葉
經文: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願所依為見樹葉茂,願依靠在菩薩身上,願也依靠在見樹葉茂這件事上,當願眾生,所願的是眾生,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夠以定解脫。
會性法師提到,見樹葉茂意即我們走在路上,見到茂密的樹葉,要想到它有遮蔽太陽的能耐,例如走路累了、汗流浹背,此時會渴望在陰涼的樹下休息,涼風吹來很舒服。所以見到樹木茂盛,就希望像茂盛大樹一樣能福蔭眾生,解脫熱惱得清涼。
此處之定是能引發出世間智慧,所以稱為寂靜解脫。此定就好像在茂密枝葉的參天大樹可以遮蔭眾生。
見樹葉茂與以定解脫,而為蔭映,這兩者的關係為何?煩惱熾盛的世界如天上的烈日,試想當行走於攝氏四、五十度的非洲大地時,心中必很渴望有可以避蔭之處,忽見一棵樹葉茂密的大樹在那裡,樹下乘涼,吹著涼風的感覺如何?當我們有勝解力來修定,從定得到解脫,就好像躲在樹蔭下那般的清涼,未以勝解力修止觀的人,似在三界煩惱熾盛環境裡中了暑,在追逐名利上昏了頭,或昏而不醒,不曉得方向在哪裡;而有定有解脫的人,自身的感覺如舒服的坐在樹下乘涼,回頭看世間人都在烈日當空下中暑而暈頭轉向。此時以定解脫者能為蔭映,意即此種人除了自己有能力自利以外,也有能力庇蔭眾生,提供眾生安樂。
比如一位高僧大德,他能幫助眾生有修行的道糧,且幫助他修定修觀得到解脫,此即蔭映眾生得到清涼,如大樹提供不堪熱惱的有情,有著清涼的環境。
西晉聶道真的版本是:「菩薩見葉樹時,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道覆蓋得禪迴入三昧。」東吳吳之謙的版本是:「得好葉樹,當願眾生,以道自蔭,入禪三昧。」三昧是為了修觀的三昧,當修觀破了煩惱以後,其實是不會有煩惱的,沒有煩惱就是清涼,清涼就像躲在大樹下,一般的眾生都是很熱惱的頂著太陽,妄見五欲的快樂,衝過去卻如水中月,命終之後在下一世再繼續衝。(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