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專題報導-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沿革

尊孔設官府

奉祀與弘儒
裁撤是機關
民間更弘揚
 
漢高帝過魯,封九代孫騰為奉祀官,始創推恩之例。漢元帝(西元前四十八年)賜十三代孫霸,爵關內侯,號褒成君,詔以所食邑祀孔子,子孫世襲之始。清雍正就聖廟執事人員,設官分職,各按品級給與章服及祿銀,為聖廟執事人員加爵之始。從漢元帝以後,歷朝均有封爵,名稱或有不同。
自宋仁宗改封衍聖公,一直延至民初。民國二十四年,政府依據中央常會決議,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爾後官府隨之成立。四配奉祀官一併任命,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令。五院院長副署—行政院長汪兆銘、立法院長孫科、司法院長居正、考試院長戴傳賢、監察院長于右任。本府原始組織,依據行政院會決議,交內政、教育二部研議決定。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發生,奉祀官奉令撤退後方重慶。本府組織,隨予簡化,復經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一二一次會議核定。嗣後抗戰勝利,繼之大陸淪陷,孔奉祀官於是帶同官府同仁及部分文物,追隨政府播遷來臺,定址臺中以迄民國八十八年七月,經費遭立法院決議刪除,官府同仁一概退職資遣。孔奉祀官及四配奉祀官事務納入內政部宗教禮俗科辦理。孔府來臺文物經重新整理後,移至孔奉祀官府邸,後寄存臺北故宮博物院。期間立法院多次審議官府經費,於民七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報告明列「(五)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預算,應檢討改進,自行研究合法性編列,以資因應」之附帶決議。昔曾擬具「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組織條例草案」送請審議,祈能明察卓奪,維繫此文化傳承法脈,可惜皆未能得著善意回應。茲附上條例草案內容於後。
政府為遵崇孔子思想,啟發文化傳統,於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八日,明令任命孔子嫡系裔孫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並任命顏、思、孟之嫡系裔孫為四配奉祀官,設置有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
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孔奉祀官奉命隨政府撤退重慶,以當時環境關係,縮小官府編制,復經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一二一次會議核定在案。嗣後抗戰勝利,繼之大陸淪陷,孔奉祀官於是帶同官府同仁及部分文物,追隨政府,播遷臺灣。遷臺以來,本府在整理攜來曲阜林、廟及祖宅文物,宣揚儒家思想,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各方面盡力所及,未敢或懈。
兩岸分治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實行批孔揚秦,並將曲阜林、廟及孔府文物肆意破壞,欲藉此消滅孔孟思想及儒家學說。後來發現不但事與願違,且更激起民怨,而於近年來改絃更張,一面大事整修孔林、孔廟,並將孔府及孔奉祀官之居舍一切佈置恢復舊觀;並請孔氏近支人士,以為聖裔代表,參與管理委員會。其意圖在發展觀光事業,也是要號召人心歸向。
現在奉祀官府在我政府所在地的臺灣,至聖奉祀官及四配奉祀官中之三位(宗聖、述聖、亞聖)奉祀官均在臺灣,表示儒家精神傳統在臺灣,這是對岸無法改變的事實。當此時際,如能將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之組織予以法制化,更可強化我文化正統之地位,藉以維繫所有向慕中華文化之國際人士及海外華僑之向心。
 
作者(曾前後任職奉祀官府後期秘書與總務主任)附錄:孔上公很少來臺中,我親自見過二次面,一次在臺中奉祀官府,老師(雪公)親自把我介紹給孔上公,一次在臺北的家,孔上公指定我北上,以前從沒發生過,臨行早上老師叫我先去正氣街,拿了一封信給我,叫我一見面馬上呈上。孔上公拿了信後,就沒有再出現,最後是孔師母見我還在那,問了一下知道公文要蓋印。蓋完印後,我就回臺中了。至今我仍很好奇老師寫的那封信!
我很感激老師對我的愛護。在臨終前清晨四時,還用心念叫我過去送行。
孔上公,比起奉祀官府的其他人,我接觸得少,當我進去當秘書後不久,他就被任命為考試院長,更沒有時間來辦公室。在老師和孔上公的書信互動中,我更了解老師的用心!老師真為孔家無怨無悔的賣老命!但時局如此,想要有一番作為也難,所以達生豁達而看開,一切都不再在乎!奉祀官府的操持都是老師一人用心所為。論語班、社教班等的設立,老師皆稟報孔上公。時時處處皆為奉祀官府着想,不讓人覺得就是個閒置機關!但最後還是免不掉被裁撤。要我寫孔上公,情感層面的感受不是那麼深,恐怕難於貼切的表白陳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