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專題報導-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猗蘭別墅著書圖文解

患難顛沛無怨尤

以文會友心安泰
厚積薄發待日出
九夷高照百年展
 
壹、概說
中日八年戰爭發起,曲阜孔家在國軍的掩護下,逐次向武漢、重慶轉進,因重慶市區屢遭日機轟炸,政府便在渝西歌樂山,為孔德成先生興建房舍兩棟。落成時,老師呂今山取先師孔子《猗蘭操》之意,將之命名為「猗蘭別墅」,成為孔家在抗戰期間的居所,時呂今山、李炳南、屈萬里等先生與孔先生共住。
國民黨大老丁惟汾先生、山東圖書館館長王獻唐先生等也來到歌樂山,一時名流雅士常於猗蘭別墅中書畫聚會。一九四二年,王獻唐先生畫《猗蘭別墅著書圖》一幀,題以「三十一年五月,寫似 達生先生,清品,獻唐時客陪都歌樂山」幾字。
八年抗戰結束後,復員各自返鄉。此時共軍已由東北直取平津迫近山東,國民政府再度保護孔家南撤,最後退至臺灣臺中。期間,孔德成先生返回歌樂山寓所,才三年光景,猗蘭別墅已破落不堪。當時雪廬老人(李炳南)為孔先生的主任秘書,統籌一切南遷事宜,並服務孔家至往生。是故,當老人舉行告別式時,孔先生特行跪叩大禮,更見出兩人如父兄之情。
大陸淪陷時,許多師友不及於離開,譬若:王獻唐、呂今山(一九四九年春,病逝於江蘇常州)者。一九六0年十一月十六日,王獻唐病逝於濟南,此消息隔年傳到孔先生耳裡,不覺地撫今憶往話猗蘭。
辛丑年歲末除夕日(一九六二),屈萬里先生觀圖填詩寄語,云:「松杉屋外插天青,眼底江山列畫屏。荒徼又驚歲華晚,還將舊淚哭新亭。」并序文說:「此二十二年前余為 達生上公伴讀,居猗蘭別墅時,所為俚句也。憶昔倭人犯順, 公流寓渝州,政府為築館於渝西歌樂山主峰之側,先師呂先生今山,命之曰猗蘭別墅。公揅讀其中,昕夕無間。未幾,向湖老人乘來,卜居山坳,為繪此幀。時余以索米,去渝未立見也。比亂定東歸,甫三載,復值黃天禍作,公又遊地臺員。余乘先 公東渡,同客海疆者,忽忽十三載矣!頃者 公出此幅命題,爰錄舊作請正,蓋今昔有同感焉!」後落款:辛丑歲除日,魚臺同學,弟屈萬里并識。屈萬里(一九0七-一九七九),字翼鵬。山東省魚臺縣人,曾任中央圖書館館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專長於《詩經》、《尚書》等上古典籍。
一九六二年九月深秋,孔先生取出《猗蘭別墅著書圖》,與同在台大任職的臺靜農先生共賞。臺靜農,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省霍邱縣葉家集鎮人,長期寫作,精於書法。孔先生任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時,為弘揚國粹,曾與臺靜農、王靜芝、王北嶽、吳平等人,成立「六修書畫會」,交情匪淺。臺老在畫卷上題以「日照王獻唐琯為曲阜孔達生德成作猗蘭別墅著書圖,壬寅九秋,臺靜農題」數字。
王獻唐先生(一八九六-一九六0),初名家駒,後改名琯,字獻唐,號鳳笙、向湖老人;山東省日照縣韓家村人,曾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中央國史館副總纂修。「達生」為孔德成先生(一九二0年二月廿三日至二00八年十月廿八日)的號,字玉汝。壬寅九秋,指一九六二年的深秋。
孔先生亦請臺大教授戴君仁先生題跋,其在卷右題詩一首,曰:「高梧策策動秋聲,寂寞草玄書欲成。圖畫長留人永逝,滄波無限海雲平。」並落款「壬寅重陽後 戴君仁題」數字。策策,悲戚貌。草玄,出於揚雄草《太玄》一事,喻澹泊名利,潛心著述。戴君仁(一九0一-一九七八),字靜山,晚號梅園。浙江省鄞縣人,北京大學畢業,拜入熊十力之門,研究金石古文。抗戰期間教於西北大學,一九四七年來台北師範任教,後轉至台灣大學教學以終。
一九六二年小寒這天,雪公覽圖在卷底題詩三首并序,其一、「萬壑長松非自栽。巖花日對硯池開。名山應有名山業。誰遣斯人魯國來。」其二、「摩詰淋漓畫蜀山。偶來幽境便心閑。輞川西望歸舟杳。墨瀋猶新天壤間。」其三、「別後重來訪舊廬。寒煙蔓草似殷墟。幾回搔首看圖罷。又檢當年未竟書。」(搔首在看圖上)序文說道:「蜀山猗蘭別墅,孔上公避寇所構也。與時往還者皆名流,著述之暇,輒以書畫共歡娛,王子此幀即作於是時也。己丑,上公再至蜀,其居淪廢墟矣。今歲鄉信,王子已歸道山,展玩此畫,有重愴焉!予時曾為從者,故感同而誌之。并錄舊作於末,雪鴻一爪,聊見其居之境。」昔日舊作題名為〈孔上公歌樂山猗蘭別墅寄興〉,云:「翠屏掩映鎖秋暉,靜裏常關松下扉。欄外紫霞隨澗落,窗中黃葉共雲飛。晴江一曲天邊盡,煙嶂千重雨後微。西蜀南陽同不陋,春風從此長芳菲。」落款:壬寅歲小寒節,稷下李炳南識於臺中。清代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下了二十多篇,以濟南為背景的傳奇故事,且將濟南美譽為「稷下」(古臨淄),此後濟南士人多稱稷下學人。
同時間,台大教授張敬女士,合高陽臺一詞牌填詞一首,云:「谷沁幽馨,泉欺夜韻,燄藜淺映虛堂。蠹蝕神仙,紺痕漸隱微茫。乘迴劫盡飄零淚,縱飄靈,更對滄桑。料難應,老了雲山,負了詩腸。鉛黃託付平生願,暗流光一霎,總費商量。魯殿依稀,綸經尚繞東牆。如今莫笑袷衣剩,賸裌衣,也自疎狂。試重尋,一卷秋林,萬卷芸緗。」落款:高陽臺,壬寅孟冬,張敬倚聲。倚聲者,即依著詞牌的音律填新詞。張敬女士(一九一二-一九九七),字清徽,貴州安順人。北大文科研究所肄業,精於填詞唱曲,一九五一年受臺靜農之邀,至台大中文系教書,專授戲曲課程。
圖卷左下另有兩首詩,為雪公在莒縣的好友趙阿南所題,云:「瀟灑王郎遺世姿,丹青妙筆繫人思。幾回欲下滄桑淚,眼底江山異昨時。」「猗蘭今又寄天南,聖德敦流造化參。更建一圖垂史蹟,無聲神理可齊驂。」落款:癸卯(一九六三)中元後二日,趙阿南敬題。在雪盧老人早期詩文中,有兩首〈送趙阿南〉,云:「此去京華路幾千,相思春草日綿綿。何時重話一樽酒?目斷行雲梅樹前。」「年來已悔訂交遲,偏是相逢在別時。此後愁腸何處遣?松窗延月讀君詩。」詩文讀來友情深摯,一波三折,也不意外於圖中,何有此位大德題字。
 
貳、圖中原文釋解
一、猗蘭別墅著書圖 
    三十一年五月寫似
    達生先生  清品
    獻唐時客陪都歌樂山
註:一九四二年王獻唐在歌樂山,與孔上公等人書畫往來,作此圖贈之。
註:《猗蘭操》最早的版本當是孔子所作,《古今樂錄》中提及:「孔子自衛反魯,見香蘭而作此歌。」在古籍《琴操》中亦有說道:「《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託辭於香蘭雲。」《琴集》中亦有:「《幽蘭操》,孔子所作也。」之語。以此當可確認最早出現之《幽蘭操》當是孔子抒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情所作。
 
二、日照王獻唐琯為曲阜孔達生蘭(應為德字)成作猗蘭別墅著書圖 德(蘭寫錯,後補一德字)
    壬寅九秋 臺靜農題
 
三、萬壑長松非自栽,巖花日對硯池開。名山應有名山業,誰遣斯人魯國來。
詩譯:名山深谷中的高大松樹,並非我栽植的。巖石上的花兒,天天對著我洗筆的硯池開放。歌樂山應有它的不朽,(名山,古帝王藏書之府)是誰差遣孔上公(德成先生)遠從曲阜來此。
 
四、摩詰淋漓畫蜀山,偶來幽境便心閑。輞川西望歸舟杳,墨瀋猶新天壤間。
詩譯:王獻唐此畫,如擅詩畫的王維,將蜀山畫得如詩般美。偶然來到這蜀(歌樂)山幽境,心便安閑下來。猗蘭別墅似輞川,由西遙望山東故里,因戰事而歸期杳然。這畫中留白外的墨跡,還未乾呢!(天壤,指畫中上下的留白處)
 
五、別後重來訪舊廬,寒煙蔓草似殷墟。幾回搔首看圖罷,又檢當年未竟書。(搔首在看圖上)
詩譯:離開歌樂山後,三年後孔上公重訪舊廬,不料屋子已被荒煙蔓草所圍繞,像是廢墟了。幾回摸著腦袋瓜看此圖,久久欲罷不能。再把當年在歌樂山沒編輯入書的詩文,翻出來看看。
 
六、翠屏掩映鎖秋暉,靜裏常關松下扉。欄外紫霞隨澗落,窗中黃葉共雲飛。晴江一曲天邊盡,煙嶂千重雨後微。西蜀南陽同不陋,春風從此長芳菲。  壬寅歲小寒節 稷下李炳南識於臺中
詩譯:翠綠山林屏蔽著猗蘭別墅,在深秋餘暉中交相掩映著。在這閑靜的山中,松下的門扉經常是關著的。欄外的紫色彩霞,隨著山澗流落。窗中的黃葉,隨著飛雲共飄舞。清澈的江水,彎延地流到無盡的天邊。層層交疊的山煙繚繞,在一陣雨後,已稀疏到微乎其微了。想那西蜀子雲亭與南陽諸葛廬,同樣不簡陋呀!(借用劉禹錫陋室銘之句)過了寒冬春風吹起,此園將再開滿芳香的花草。
 
七、瀟灑王郎遺世姿,丹青妙筆繫人思。幾回欲下滄桑淚,眼底江山異昨時。
猗蘭今又寄天南,聖德敦流造化參。更建一圖垂史蹟,無聲神理可齊驂。
癸卯(一九六三)中元後二日 趙阿南敬題   (為莒縣好友)
詩譯:清高絕俗灑脫不羈的王獻唐先生,雖其人已逝,但留下了這幀絕佳的《猗蘭別墅著書圖》。畫中的設色與筆意絕妙無比,牽繫著我們這些老友的思念。想念著同歷滄桑的老友,每回不禁要垂下思淚來,如今眼前的江山,已大異於昔時了。孔上人今日雖寄居於天之南(台中),但孔門聖教德澤,卻因而造化了這塊偏隅之地。同期更選整文獻檔案,欲編繪孔子聖蹟圖流傳,此一無聲的圖集一旦完成,孔門性與天道之理自可與神理並齊。
 
八、高梧策策動秋聲,寂寞草玄書欲成。圖畫長留人永逝,滄波無限海雲平。
壬寅(一九六二)重陽後 戴君仁題
詩解:秋風吹拂著庭前高大的梧桐樹,枝葉搖擺發出沙沙地悲戚聲。孔上公掩門潛心修學,新著的書將要完成了。昔日王獻唐先生將此景畫下,呂今山先生名之為「猗蘭別墅著書圖」,如今畫作重現眼前,而繪者早已離開人世了。想那時名流雅士們立於庭前,從歌樂山俯望著滾滾的嘉陵江,一路南下與長江合流,直至海雲平遠處。
 
九、
谷沁幽馨,泉欺夜韻,燄藜淺映虛堂。
蠹蝕神仙,紺痕漸隱微茫。
乘迴劫盡飄零淚,縱飄靈,更對滄桑。
料難應,老了雲山,負了詩腸。
鉛黃託付平生願,暗流光一霎,總費商量。
魯殿依稀,綸經尚繞東牆。
如今莫笑袷衣剩,賸裌衣,也自疎狂。
試重尋,一卷秋林,萬卷芸緗。
高陽臺(詞牌名)  壬寅孟冬 張敬倚聲
詩解:山坳沁涼幽靜又馨香,泉響聲欺壓了夜的韻律,火燄的紅藜淺映著空堂。
壁魚蛀書吃了神仙二字(出自太平廣記,喻王獻唐仙去),青紫色的痕跡漸隱而模糊(微茫,出自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幾回劫難終到頭,不禁落下飄零淚,我縱放神靈飄忽,面對此一無常變化。想必難以交相感應,只是老了雲山,辜負了詩情。
就在校勘書籍中託付平生願望,回顧苦難如光霎逝,提起來總是道說不盡。曲阜的大成宮殿依舊,治理教化的遺風還繞著鄰家。
如今莫笑落魄只剩件袷衣,即便就剩件裌衣,也豪放自在。試著重尋,一卷秋天的林色(畫中歌樂山的秋色),與萬卷的書函(芸與緗都有書籍之意,如芸帙、緗帙)。
 
十、松杉屋外插天青,眼底江山列畫屏。荒徼又驚歲華晚,還將舊淚哭新亭。
 辛丑歲除日,魚臺同學,弟屈萬里并識。
詩解:看這畫中,屋外高大的松與杉直插青天,眼下的和歌山與嘉陵江美景皆寫入畫中。隱居在這偏荒之地(台灣),驚訝一年又到晚秋,大家相視流淚,哪日能還都南京,再至新亭(亦可引申指猗蘭別墅)敘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