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蓮池海會

陳許碧雲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忍苦悍勞忠信質

雖操賤業品德高

奈何不具暇身修

所幸助念得生西

陳許碧雲老居士出生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家中食指浩繁,身為大姊的老居士,從小就要幫忙照顧五個弟弟、兩個妹妹及幫忙家務事。這樣的磨練,養成了老居士善於照顧他人,與刻苦耐勞的精神。

成年後老居士經人介紹,結縭陳益生先生。婚後移居臺北市租屋,因為教育程度不高,老居士與夫婿都從事勞力工作,老居士一生隨著社會變遷先後從事替人洗衣、洗車、餐廳廚房及公司清潔等工作,雖收入微薄,但工作勤奮胼手胝足,也撫養一子二女長大成人,都能服務社會,貢獻己力;在如今寸土寸金的臺北市也能擁有自己的房屋,這都是老居士一家人努力的成果。

老居士一生沒有顯赫的學經歷,可是高尚的品格卻在職場中表現無遺。例如六十多歲起在某西餐廳廚房工作,擔任煮濃湯、煎牛排及洗碗等瑣碎工作,夏天的廚房,高溫悶熱。老居士忍苦辛勞工作超過十年,到後來餐廳經營不善,積欠薪資,老居士依舊願意和餐廳共苦,直到餐廳結束營業。對積欠的薪資,也寧願自己吃虧,不為難別人。聽聞到這種「寧人負我,我不負人」的胸襟,出現在老居士的身上,讓吾輩號稱讀聖賢書的後生小子,感到汗顏不已。

老居士的忠信品德並非無人認知,當時老居士同時在另一家公司行號兼差,負責打掃辦公室及老闆娘私人工作,這份工作也超過十年以上,老居士的品德受到老闆娘的信任,在有一次出國期間託付公司重要物件給老居士保管,而不是給公司的內部員工。後來老闆娘生病過世,老闆娘的先生獨居臺灣,老居士也一直在照顧他的飲食,直到後來這一位先生也過世。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誠哉斯言。而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老居士雖然沒有受教育的因緣,但是忠信的特質是老居士與生俱來的,「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雖然生活不易,但「樂善好施」對老居士來說不會成為困難,在餐廳的工作時,懂得把多餘的食物,分享給附近作資源回收工作的外籍移工,讓這些漂泊他鄉的年輕人,能在千里之外的異鄉,感受到些許彷彿故鄉長者的關愛。又當外籍移工回饋以較好的衣物時,老居士再反過來,將這些衣物贈送給餐廳的同事。雖然佛說「貧窮布施難」,但這是大致上說貧窮的人比較不具備作大布施的條件,老居士能善巧運用物資行布施,對照某些富貴而一毛不拔的人,有道是「貧賤善巧能布施,勝於富貴而慳吝」、「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老居士不僅在職場上如此,對待自己的至親家人,老居士滿滿的愛更是顯露無遺,例如老居士將自己工作所得薪資絕大多數都交給先生處理,也從不過問錢的事,完全信任先生的處置,七十歲以後還要子女別包紅包,減輕負擔;六十多歲時為了節省上班所要搭乘公車的費用,還在耳順之年學騎腳踏車;每逢大女兒來工作的餐廳探視,總是詢問是否吃飽;大女兒回娘家要告辭時,除了大包小包的帶,臨別總不斷叮嚀要小心,在作母親的心中,兒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小孩,可說是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

老居士一生辛勤工作直至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二月六日跌倒為止,因為傷及腦幹功能,一直陷於昏迷,無法自主呼吸,期間有家屬因為長期在學會共學及發心,知道臨終助念的重要,也有多位師長前往醫院關切,但因緣不具足而無法回家助念。直至一百零八年元月十二日早上發生休克現象,加上腎功能衰竭,往生因緣終於成熟,回家助念八小時後,面容安詳面帶微笑,確為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之證明。

綜觀老居士一生,誠樸堅毅,溫柔敦厚,樂善好施,捨己從人,雖無豐功偉業,品德善行足堪世人楷模。但善行縱有如恆河沙,如無家屬具助念往生的知見,老居士的往生淨業無由在臨終成熟。期使來者藉老居士之示現,了知經營佛化家庭的重要,即便蓮友大德身具初禪以上不動業的修行功夫,萬一臨終被送至醫院,亦不免折磨受苦。何況吾輩悠悠泛泛,一曝十寒的功夫,能不好好經營自他的往生大業嗎?有志者宜共勉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