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期::藝術賞析

華夏精魂千秋(二十六)— 明倫史畫 孝友雙全 薛包

無怨孝厚愛弟

處亂世仍受崇

仁者壽德知機

典範存照今人


—史畫—

  薛包,字孟嘗,東漢豫州汝南郡(今河南省平輿縣)人,生卒年不詳。為人敦厚恭謹,幼年喪母,服喪盡哀;對父親至為孝順,名揚鄉里。

    父親再娶,後母嫌憎薛包,欲分家驅逐。包雖號啕大哭不願,終被父親趕出家門。薛包在戶外搭茅棚棲身,早晨天一亮就進屋灑掃、整理田園;然而父親並不領情,發怒且杖擊逐出。薛包不得已,只好遷居到里門口,仍是早晚定時問候。

    經過一年多,父親與後母受其孝行所感動,便允許他回來家裡住。父親及後母相繼過世,薛包服喪六年,哀傷之舉超過一般常禮。

    雙親過世後,異弟要求分產,包苦勸不得只好分家。他挑選衰老的奴婢,說:「他們與我辦事久了,凡事能合我的意。」又將荒田古屋留給自己,說:「這是我從小就整理居住過的,有所依戀不捨。」至於器物就揀些缺舊的,說:「這些我用來比較習慣順手。」因此,盡將好的家產分給弟弟。分家後,薛包勤儉持家,生活不虞匱乏;反觀,弟弟因揮霍無度而日用短絀。包又屢屢接濟他,解救他的困頓。

    建光年間(西元一二一-一二二年),安帝聽聞他的賢孝友悌,特別徵召為侍中,但包以身體有病為由,懇辭不赴任。安帝准允帶官養病,特別囑咐地方官,按時問候起居。薛包性情恬淡,閑居不求名利,年八十多得善終。

—圖解—

  薛包以賢孝友悌聞名於鄉里,東漢安帝特別徵召為侍中。侍中源自於西漢武帝,初為一種已有官職的加官,使得以出入宮禁之中;後由郡、國各推舉「孝順親長、廉能正直」一人,先擔任宮中宿衛,待嫻熟朝政事務,再依評第出任官職;成為漢代察舉考試制度之一種官源,名之為舉孝廉。東漢時期設侍中寺,晉後改為門下省,為皇帝的近侍與顧問,主擬詔令。

    古語:「忠臣出於孝子之門。」一位孝順父母的人,必能友愛兄弟,此見於薛包更是難能可貴。他早年失母父親再娶,繼母嫌棄欲分家,雖逐出戶仍早晚定時問候。圖中所繪之景,即是薛包一早入戶打掃庭院,父親見了怒目舉杖欲逐之,其不退無怨而任打之,頗有曾子受杖之孝意。然而曾子誤斷瓜藤在先,薛包又有何錯失於後呢?更顯出他對父親的孝敬。

    雖繼母生前極欲分家,但最終還是同住一起。父母先後去世,異母弟堅持分產,便將良田好宅分給弟弟,自己留用荒田破屋,後來還大力濟助弟弟。世間常見兄弟鬩牆,為了多取一分不惜對簿公堂,甚至於如曹丕對曹植般,急於相煎相殺。薛包分產讓優取劣,表現出他寬厚的心胸,及不貪取的廉能品性。如此孝親友弟、廉能方正之士,怎能不為君國所愛呢?故而安帝召其為侍中。

    然而,薛包並無入仕求功名之心,或已了知宦途深晦之險,此更見其於孝友中並俱智慧。《禮記.中庸》上說:「仁者壽。」仁者有德,故仁者壽,亦為德者壽。薛包活了八十多歲善終,既是仁者也是德者,後半輩子地方官按時問候,這具足了多大的福報呀!概都是來自於他的賢孝友悌之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