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期::活動報導

莊嚴一百二十週年紀念展 — 悠遊妙莊嚴境

一生是一種歷練

一世是一種累積

一心是一種堅持

一味是一種平淡


因滅果生

    《儒者之風》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展,在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於一○八年二月十日落幕;《一生翰墨故宮情》莊嚴一二○週年紀念展,接著於三月三十一至五月二十六日,假國父紀念館中山藝廊及文華軒展出,分為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湛藝莊門四大部分。據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裴先生說,展場之大、展件之多、展期之長首創紀錄。承蒙策展人(陳筱君女士、莊靈先生)給我們機會學習,得以更深入認識莊老夫子的內涵,悠遊在莊嚴妙境之中。


莊嚴略事

一八九九年  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又名莊尚嚴,字慕陵,號六一翁。

一九二○年  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受教於胡適、馬衡、沈尹默、沈兼士等人。

一九二四年  畢業後,進清室善後委員會,做清點故宮文物的工作,自謂「溥儀出宮,我入宮,當的不是皇帝,而是一個維護民族文物國家重器的老宮人。」

一九三一年  與申若俠女士結婚,後育有四子。

一九三三年  為因應政局變化,押送文物南遷,經南京到上海,分存法、英租界。

一九三五年  押運故宮文物,首次出國至英國倫敦展覽。

一九三七年  因中日戰爭,未免文物受損,選擇精品分成三批,分路運送至大後方,莊老負責押運第一批文物,經武漢,而後安頓在貴州安順華嚴洞,舉家萬里西南遷。

一九四四年  因戰火蔓延,文物緊急運往四川巴縣。

一九四六年  抗戰勝利,奉命接收樂山、峨嵋之文物,運抵重慶。

一九四七年  舉家隨文物東歸南京。

一九四八年  因國共內戰,奉命押送文物渡海來台,暫存台中糖廠倉庫。

一九五0年  文物遷存至新建之霧峰北溝庫房。

一九五三年  升任故宮古物館館長。

一九六一年  故宮文物首次運美五大城巡迴展覽,以顧問身分赴美督展。

一九六五年  台北外雙溪故宮新館落成,文物方得休養生息。升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一九六九年  退休,服務故宮四十五年,故宮文物承載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國家滅亡,後有復國之日﹔文化一斷,永無補救之舉。莊老的一生,可說就是一部故宮搬遷史,參與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大遷徙,譜寫了中國人保護文化遺產的壯麗詩篇。有人送他一方圖章,上面刻著「老莊老運好」,「莊」是「裝」箱的諧音,「運」是運輸的「運」,又是命運的「運」。不論是指古物,亦或指莊老其人,均為絕妙之詞!晚年任教於多所大學,培育藝術人才,桃李滿天下。

一九八○年  病逝於臺北榮總,臨終仍念著北京故宮。


莊嚴其人

  從莊老自書的作品,或友人贈字,可顯現他多面相的人格特質:

  ◎和鳴

  「慕老吾夫子,行藏似古人,撚髭因鍊句,撫髀嗟閑身,門徑多修竹,堆書若積薪,平生清絕處,投老益深真。」若俠贈外。莊老則回以「不作封侯想,鍾情薄倖人,眼中犀角子,相泣牛衣身,慙我謀生拙,勞卿日荷薪,耕前鉏後趣,偕老樂天真。」從其中能感受到鶼鰈情深,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更佩服若俠女士相夫教子之功。

  ◎教子

    為四子莊靈之《代求冊》內有胡適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羅家倫「從學問裏求智慧,從工作裏得經驗,從藝術裏謀修養」、錢穆「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等文人所贈之名言佳句,期勉孩子成大器,可見其望子成龍之殷切。

  ◎精進

  莊嚴先生飽覽歷代名家書畫,加上個人的天賦與努力,每天四五點晨起寫字,午餐後寫字,生活中偶有心得,速提筆寫字,與友人酒後,更能流暢寫字,不但融合諸家字體,還從趣味入手,自成一體。從其臨摹宋徽宗的瘦金體、趙孟頫的《妙莊嚴寺記》、蘇東坡的《寒食帖》、《高句麗好大王碑》等,唯妙唯肖,足見其用功之深。

  ◎細心

  「小窗虛幌相娛媚,破紙隻字皆收藏。」沈尹默老師深知自己學生的個性,以此聯相贈。從莊老保留之書信、便條紙等可見一斑。

  ◎創新

  自創壺筆,用小葫蘆代替筆管製成的筆,創寫字新工具與新筆法,又符合「指實掌虛」的執筆原則,試寫「甲天下」,連寫四幅才得一幅稍滿意之作品。

  中國元朝的鄭元祐、清朝的高鳳翰二位書法家,及莊老之宗族莊索先生(莊伯和先生之父),都以左手書寫,將渠等作品匯成冊,封面為「尚左集」,並以左手試書「尚左集」更厲害的是,字還以反面呈現。

  ◎寬容

  「不作厚古薄今人,莫為貴耳賤目人。」一位看遍故宮珍品的長者,不會捨近求遠,仍能虛心接納今人之作品,寓古於今,以今賞古的眼光及胸懷,實為我們學習之榜樣。

  ◎練達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悲智內融,取其中道;若非豐富的人生經歷,加上智慧的判斷,遇境難以抉擇。

  ◎幽默

  「三盃通大道,一醉跌跟頭。」莊老酒後滑跤,毫髮無傷,奇哉!回家速以碑體寫此對聯,告知在美國之兒、媳,有此險事,像不像個可愛的老頑童?

  ◎雅趣

  仿王羲之蘭亭修禊流觴曲水,邀集文人雅士,回味千古風韻。

  ◎淡泊

  「味無味處求吾樂,才不才間過一生。」引自南宋辛棄疾《鷓鴣天》,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處順逆境皆能自得其樂,亦即其人生觀的寫照。

  ◎定功

  在其《夜坐記》文中「…凡此諸聲,摒之不去,絕之亦煩,不若靜而聽之…余之夜坐,不求必靜,不與緣絕…寧心定意,暫得片時之安用,嘗人間至樂而已…」莊老六十一歲生日時,自號「六一翁」,每天必做之六件事---散步、打拳、飲酒、寫字、靜坐、奉行自己。此文足見其心靜的功夫。

  ◎空性

  為四子莊靈新居題了「幻住居」,題識「昔賢者住幻、居幻,今靈兒又造幻境,使老夫作幻語,大千世界何莫皆幻事?」體會到人生如夢,萬法體空。

莊嚴其友

  莊老與藝文同道,如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北大師友,如馬衡、胡適、沈尹默、臺靜農;故宮同仁,如孔德成、江兆申等諸好友,因平日往來,而結為文墨知交。

  其中如臺靜農先生給莊老的信札「……靜農擬於九日去日月潭,十日隨隊來霧峰,賊不空過,府上好酒獻出便了,此外花生米若干粒即可打發過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倘非至交,哪能這般赤情幽默!

  又如給莊老的輓聯「歷劫與建業文房共存 平生自詡守藏史  持身在魏晉人物之間 垂死猶懷故國心」把莊老一生的心境與事功,刻劃得淋漓盡致。

  張大千先生的摩耶精舍,距莊老的洞天山堂不過一里路,既是鄰居,又是同年,常相往來,切磋書畫。最後給莊老的輓聯「頰上許添毫 我愧是翁成謬賞  天涯方有事 自勘淨土與埋憂」道出同為客居人的鄉愁。

  莊老七十大壽,江兆申先生刻印「大椿八千歲為春」賀之。一日,此印失竊,失而復得,欣喜若狂,尊治美酒,慶印歸來,謝諸良友,印壇逸事,傳為趣聞。


莊嚴其子

  浸潤於故宮文物,騷人墨客匯聚一堂的環境,造就莊家四子各個藝術才情洋溢,甚至入門的媳婦也非等閒。長子莊申為中國美術史學者;次子莊因長於散文創作,並創作毛筆漫畫;二媳夏祖美是夏承楹(何凡)、林海音的掌上明珠;三子莊喆是國際知名的抽象畫家;三媳馬浩專精於陶藝創作和繪畫;四子莊靈曾任台視攝影記者,推動提升台灣攝影文化;四媳陳夏生任職故宮,公餘精研創作中國結。可說傳承莊老一生追求藝術的精神,莊老往生近四十年,仍能將父親的遺物保留完好,公諸於世。不時看到莊靈伉儷在展場中,謙和地為觀眾導覽,對父親往事歷歷,娓娓道來,渾然忘我,常過了午餐時間,大家都欲罷不能。「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堪為當代孝道第一家庭!


發想莊嚴

  一入展場,呈現各種字體的書法,不禁懷疑這可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筆?書畫要好,「勤練,勤練,再勤練;讀書,讀書,再讀書。」除了勤練,還要有經學內涵,能細膩觀察自然萬物,更要用心思考、深入理解,入心才有感,感覺深刻,才能表達動人,所謂「得之於手,應之於心」。

  在介紹《臨蘇軾寒食帖》感受蘇軾被貶到黃州「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雪上加霜的寒心,當天又適逢寒食節(清明節前後),因此特別有感,中午吃了一個海苔冷飯糰應景,並緬懷重耳與介之推的悲劇故事。

  在展場上看流觴曲水的照片時,斗膽祈請莊靈老師,於東晉永和九年後第二十八個癸丑年,即民國一百二十二年,能邀集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再辦一次飲茶賦詩流觴曲水之雅聚。莊老師哈哈大笑說,「沒把握!」莫非莊老師學過空性正見?知凡事都要因緣和合俱足,才能成辦。

  對日抗戰期間,社會動盪不安,莊老在安順讀書山華嚴洞,生活在古物間,等同明、清皇帝才有的福報,此為共業中的別業,莊老善用其別業,在所處環境常與同好切磋琢磨,提攜後進;隨著文物遷臺,與來臺諸大德,共同作育英才,形成一股清流,奠定臺灣的文化底蘊,同時種下自己未來美好的業因。

  看著,看著,檢視自己,喟然而嘆,昔日生涯,得過且過,虛度光陰,一事無成,生活無彩,生命無光。或只羨他人成功輝煌,未見他埋頭鑽研,一次又一次失敗的苦難,「沒有天生的釋迦,也沒有自然的彌勒」,唯有依止善知識,靠著團隊的經營,鞭策自己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才不空過難得的此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