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孔學一隅

三字經簡說(十一)

童蒙好教材

重治應時代
出版利幼學
盼多讀者閱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蘇老泉二十七歲才發憤讀書。他年紀已不小,且後悔自己開始得太晚,你們這些後生小輩,應該早點立志求學。
  蘇洵小時候雖然有讀書的機會,但他並不喜歡當時的正規教育,因此並未認真向學。婚後多年才生下蘇軾,在如願以償得到兒子後,蘇洵的二哥和大舅子也相繼考上進士,在外做官。蘇洵看著幼子,又想想踏上仕途的親友,開始後悔荒廢了年少時光。他的夫人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鼓勵蘇洵上進,蘇洵因此在二十七歲時發憤為學,幾年後進京趕考卻落榜,回到四川後,據說蘇洵把之前所寫的文章全部燒掉,閉門奮發,因此而通達《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蘇洵帶著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做學問,到了宋仁宗嘉佑年間,他帶著兒子們上京趕考,這時的蘇洵已經四十七歲了。到達京城後,蘇洵將他的作品呈給當時士林中最受敬重的翰林學士歐陽修,蘇洵的文章在士大夫間爭相流傳,他簡樸的文風一時成為讀書人仿效的對象。那年他的兩個兒子又同時考上進士,自此蘇氏父子三人享譽文壇,日後均名列唐宋八大家,一門三傑傳為千古嘉話。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宋朝的梁灝八十二歲中進士,而且在殿試時對答如流,領先眾人脫穎而出成為壯元。像他年紀這麼大了還能考取功名,眾人都嘖嘖稱奇,你們還年輕,應當及早立定志向。
  梁灝是否八十二歲中進士,眾說紛紜。《宋史》梁灝是在宋太宗年間,時二十三歲中狀元,九十二歲過世。在其他史籍中也有梁灝二十三歲中狀元,四十二歲過世的記載,並說梁灝很有能力,每每上朝進奏時,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甚得皇帝欣賞。梁灝之子梁固於宋真宗年間考取狀元,時年二十二歲。梁灝和梁固為中國科舉史上罕有的父子狀元。
  本段應是勉勵人有志者事竟成,但因史書記載的梁灝卒年有異,因此本段取其精神,其餘存疑。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碁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北魏祖瑩八歲的時候就能讀誦詩書。唐朝李泌七歲就能以碁道作詩。他們聰慧過人,時人稱奇,你們剛開始求學的孩子應當效法他們。
  祖瑩是橫跨北魏、東魏、北齊間的人物,他身處在動亂的魏晉南北朝,他出生在北魏,過世時卻已是北齊人了。
以文學見重的祖瑩作為一個生在北地的漢人,年輕時正好逢上北魏漢化的黃金時期。祖瑩八歲就能背誦《詩經》、《尚書》,十二歲入太學為中書學生。祖瑩極為好學,父母擔心他讀書讀到影響健康,屢屢禁止也無效。祖瑩常偷偷地把火苗埋在灰燼中,等父母入睡後再點火讀書,而且還用衣服被子遮住窗戶,就怕被家人發現他半夜不睡覺爬起來用功。勤學又博學的祖瑩因此逐漸為眾人所知,人們稱他為「聖小兒」。中書監高允每每讚歎祖瑩的才氣非其他學生所能及。
  曾經中書博士張天龍開講《尚書》時,祖瑩被選為主講。祖瑩半夜讀書精神勞倦,不知不覺天已破曉。趕著出門時竟然拿錯了同寢室同學的《曲禮》上座。他怕被嚴厲的博士罵,不敢回去取書,竟然就拿著《曲禮》背誦《尚書》,一字不漏。講完課,被同學發現此事,眾人皆大感驚訝。後來傾心漢化的北魏孝文帝聽說他的事蹟而召見祖瑩,孝文帝命令祖瑩背誦五經章句並陳述大意,祖瑩博學多才,得到孝文帝的讚賞,因此官拜太學博士。
  唐朝開元十六年,唐玄宗聽聞七歲的李泌敏捷能作詩,於是召見李泌。李泌到的時候,玄宗正和燕國公張說下棋,就命張說考考李泌,張說要他以「方圓動靜」作一首詩,李泌請他再說清楚,張說解釋:「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隨即回答:「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玄宗大悅,賜給李泌絲帛,要他的家人:「好好培養之。」
  天寶年間,唐玄宗想起早慧的李泌,召他來講老子,李泌表現不俗,因此提拔他出任翰林供奉,擔任太子的老師,李泌因此和皇太子形成亦師亦友的關係。李泌後來得罪楊國忠,只好辭掉官職歸隱山林。
  安史之亂爆發,太子臨危受命即位為肅宗。肅宗召來他的老師李泌,李泌不願當官只願以客卿身分陪皇帝議論國事,李泌和肅宗共商軍國大計,李泌所言,肅宗無不聽從,李泌協助肅宗收復長安與洛陽,肅宗聽聞捷報大喜,即刻準備起駕回京,李泌建議肅宗應一鼓作氣徹底平亂卻未獲採納,安史之亂因此又拖了七年之久。二京收復,局勢漸穩的時候,李泌見肅宗寵信宦官李輔國,因此自求隱退以避禍。
  唐代宗即位後又召李泌入朝,凡是官員的任免必和李泌商量,國家和軍政大事也必讓李泌與議。李泌自知為朝中大臣所忌,因此自請前往治理南方。
  唐德宗時又召李泌回朝出任宰相,德宗將李泌比喻為管仲、傅說這樣的歷史名相。李泌一生經歷唐朝四位皇帝: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次入朝四次隱退,史所罕見。  從肅宗到德宗,皇帝一即位就想召李泌為朝廷服務,李泌既能與聞國政,對皇帝、國家發揮影響力,又能明哲保身、深諳趨吉避凶之道。在亂世中能貢獻才學又自我保護者絕非易事。
  祖瑩和李泌雖都是早慧的神童,但兩人並未因為聰穎過人而廢學,反而在學問上力求精進,因此而有了日後被當朝皇帝賞識重用、為國貢獻心力的機會。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東漢末年的蔡文姬是宰相蔡邕的女兒,從小就能辨別琴音的好壞。東晉宰相謝安的姪女謝道韞出口成詩,是詠絮之才。這些女子尚且聰慧靈敏,你們這些男子,更當自我警惕,好好努力。
  蔡琰字文姬。東漢末年宰相蔡邕之女,蔡邕為當時的大書法家、文學大家,更是琴文化史上的琴學大家,不但會製琴也善於作曲。蔡文姬耳濡目染,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且精通音律。後梁劉昭的《幼童傳》與宋代《太平御覽記》裡記載,有一晚蔡邕在家中彈琴,琴絃斷了,蔡文姬說:「第二絃。」蔡邕於是故意再斷一弦而問之。文姬答:「第四弦。」絲毫無差。
  根據《後漢書‧列女傳》記載,蔡文姬長成後初嫁名門之後衛仲道,未久,丈夫過世,因為膝下無子,於是歸寧娘家。董卓之亂爆發後天下大亂,蔡文姬被南匈奴軍擄獲,被迫嫁給南匈奴左賢王,旅居胡地十二年生下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掌權之後思及故友蔡邕無嗣,且十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因此重金贖回蔡文姬,這就是史上知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
  蔡文姬回到漢地後,曹操將她許配給同鄉的董祀,董祀擔任屯田都尉,因為觸犯法令被判處死刑。蔡文姬以一介女流親自向曹操求情。時值寒冬,曹操正大宴賓客,聽到蔡文姬來了,就向滿場賓客介紹蔡邕之女。沒想到蔡文姬進來時蓬頭赤足、叩頭請罪,聲音清亮言辭明辯,內容令人心酸哀傷,眾人皆為之動容。曹操被蔡文姬感動而決定赦免董祀之罪。當時天氣嚴寒,曹操賞賜蔡文姬頭巾與鞋襪,並問她說:「聽說蔡家藏書豐富,你還能記得多少?」蔡文姬說:「從前亡父藏書四千多卷,幾經戰落全部遺失,現在我能背誦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大喜,說:「那我派十個抄寫員去紀錄你所記得的文章。」文姬說:「男女有別,您給我紙筆,我來默寫,禮不親授。」於是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
  謝道韞是東晉宰相謝安的姪女,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世說新語》記載,在一個雪花紛飛的寒冷冬天,謝安和家人圍爐閒談,與家中孩子們講文論義,一會兒雪下得大了,謝安欣然地問大家:「白雪紛紛何所似?」紛紛而下的大雪像什麼呢?謝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謝朗比喻像在空中撒鹽。但謝道韞兄女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自此,後世稱讚能施善文的女子為「詠絮之才」。
  另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毛詩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吉甫就是周朝的賢臣尹吉甫。「吉甫作誦」是指的尹吉甫寫的「丞民之詩」,這詩讚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助周宣王成就中興之治。謝安稱讚謝道韞頗有「雅人深致」。
  謝道韞長成後,在謝安的安排下嫁給了門當戶對的王凝之。多年之後,爆發「孫恩之難」,匪賊孫恩攻進會稽城,局勢混亂,王凝之卻只是閉門祈禱天兵天將來救,謝道韞勸諫無效,命令家中婢僕執刀持劍防衛。孫恩大軍長驅直入,王凝之在城門附近被賊兵攔截斬首,但謝道韞鎮定自若,帶領家丁乘亂突圍出城,衝上大街,雖然還是被賊兵俘虜,但孫恩看到謝道韞一介女流的膽識與謀略為之折服,對其改容相待,命人送她安返故居。此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會稽。
  蔡文姬與謝道韞的共通點:
1、女流之輩—古代不重視女子的學術教育,因此能為文作詩者屈指可數。深為先天條件的弱勢,兩人還能以其才華聞名後世絕非易事。
2、名門之後—看似得天獨厚,自小耳濡目染,但若沒有想學好學的心,也不過是一位平凡的大戶千金。
3、無法自主的婚姻—婚姻之路的坎坷沒有阻斷他們的才識,蔡文姬做了悲憤詩二首、樂曲胡笳十八拍流傳於世。謝道韞的詩文可惜已經亡佚,無法一窺文采。
4、生逢亂世—在亂世中更見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蔡文姬為救夫向曹操求情,謝道韞一女當關擋下賊兵,她們的才智與膽識非常人可比。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致 有為者 亦若是
  唐朝劉晏七歲就被舉為神童,並被拔擢為負責校勘典籍的正字官。他雖然年紀幼小,卻已任職為官,你們這些幼學之人,只要勤勉努力也能有所成就。有志向、肯努力的人也應當效法之。
  正字官:唐代的九品官,是基層官員。
  根據《新唐書‧劉晏傳》,唐朝開元年間,玄宗封禪泰山的途中,時年八歲的劉晏獻上《東封頌》一文,玄宗很讚賞卻不相信是出自一個七歲小童之筆,於是命當時宰相張說考考他,結果劉晏對答如流,張說回報玄宗說劉晏是個國寶。玄宗於是封劉晏為正字官,負責校勘典籍,劉晏借此良機遍閱群書,學問斗進,為日後參與國政奠定良好基礎。
  天寶年間,劉晏離開長安,轉任各地的地方官,他在地方擒拿盜賊、鼓勵農作,農民可以安心生產,各地都立碑感念他。安史之亂爆發後,戰禍導致關中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獸游鬼哭」。劉晏被任命為彭原太守,到任後,招募流民、開墾良田、保境安民,因為政績顯赫,很快地被拔擢到中央。當時的唐代經過戰亂,財政瀕臨崩潰,軍費高漲但收入萎縮。中原人口銳減、米價飆升,通貨膨脹達到百分之五千,糧食匱乏到「太倉空虛,鼠雀猶餓」,連皇宮都有所不足,令唐代宗憂憤難眠,當時宰相推薦劉晏擔任京兆尹、戶部侍郎、兼管鹽鐵、鑄錢等。劉晏新官上任馬上投入恢復漕運、南米北送的工作,歷史上稱劉晏這個人「為人勤力,事無閒劇,必一日中決之」、「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費不資,皆倚辦於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劉晏治國理政十六年,以養民為先,富國卻不勞於民,雖然掌理國家財政,號稱「軍國之用,皆仰於晏」,但劉晏過世時全部財產「唯雜書兩乘,米麥數斛」罷了。
  以上為各類型的勤學典範,以下反誡不勤學者,比之犬雞蜜蜂都不如。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狗會守夜看門,雞會晨啼報曉。如果人不求學也沒有才能,怎麼能算是一個有用的人呢?蠶吐絲結繭可以做衣料,蜜蜂採花釀蜜供以食用。人如果不學就無益於世,那就連昆蟲都不如了。
  本段是互文,雞和犬都是家禽,尚知努力為人類服務,蠶和蜂只是小小的昆蟲,但卻能發揮大功用,人若不用心學習,連人的作用都沒有,不如雞、犬、蠶、蜂有貢獻。人若用心學,天生我材必有用,人類能發揮的大用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則利己、大則利他。
  《三字經》的最後,再次勉勵學習與孝道的關係,並且以此經可作為傳芳後代的人生經營法為全書作結。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人在幼小時就要努力學習,長大後才能實踐所學,回饋社會,對上能輔助國君辦理政事,對下能為民謀福。
  求學的目的在實踐,實踐致君澤民,也就是治國平天下。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得到他人的讚譽,名譽聲望得到宣揚,同時榮耀父母,而且能光耀祖先、福蔭子孫垂裕後代。
  《孝經》開宗明義章提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建立孝行的名聲,讓後世稱揚,彰顯父母的德性,這是孝道的圓滿。本段結合孝經的概念,令祖先同享光彩、陰德庇蔭子孫。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人們遺留給子孫得通常是整箱的金銀財富。而我只留下《三字經》這一部書,用以教導子孫好好讀書。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凡是讀書人勤勞用功必有收穫,嬉遊貪玩毫無益處,以此兩句話警惕自己、應當勤勉努力。
  《三字經》全文主旨在於「學」,全篇總結在於「勤」。學能勤,必有成。
 
《三字經》簡說  全文結束 
參考資料
1、《蘇東坡傳》 作者:林語堂 風雲時代出版
2、《新譯三字經》 作者:黃沛榮 三民書局出版
3、《三字經簡說》台中蓮社印行
4、《世說新語》三民書局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