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期::藝術賞析

華夏精魂千秋(二十八)— 明倫史畫 教化遼民 管寧

或為遼東帽 

情操厲冰雪

一生是堅持

完成在人格

 

—史畫—

  管寧,字幼安,東漢青州北海國朱虛(今山東省臨朐縣)人,生於桓帝延熹元年(西元一五八年),卒於曹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西元二四一年)。生性恬澹,不慕榮華,十六歲喪父,孤身又家境貧寒,親友濟助財物品以供殮葬,管寧推辭不接受,堅持自力處理父親的喪事。

  他與華歆、邴原為友共學,人稱一龍,歆為頭、原為腹、寧為龍尾。某回,管寧與華歆同在園中鋤地,掘出一塊金子來,管寧視若瓦石不動心,而華歆高興地拾起察看,才不捨地拋於一旁。又一回,兩人同席讀書,有高官車馬雜沓鑼鼓喧天經過,管寧依樣坐著讀書,華歆卻跑到門外觀看。管寧認為彼此志趣不合,即拔刀割開坐蓆與之絕交。日後華歆投靠曹操,貪求榮利做了不少壞事。

  東漢末年黃巾賊作亂,管寧與邴原前往幽州遼東郡避亂,雖太守公孫度邀請住於官舍,但他情願在山谷裡搭茅廬自耕自食。前去遼東避亂的人愈來愈多,日久山谷聚成小村落,管寧便設學堂講授詩書,並以身作則引人向善。

  當時村人常為了汲水而爭吵,管寧私下買來許多水桶,汲滿水分置於井邊供人取用。後來村人知道是管寧所為,慚愧之餘而互相謙讓,不再為汲水而爭吵。又有一回,村人的牛跑到管寧的田裡吃作物,他將牛牽到蔭涼處餵食牧草,比牛主人更為善待牠。牛主人感動之餘,此後加倍小心看管牛隻。由於管寧的親為善教,原本化外的遼東之地,漸成為禮儀之邦。

  管寧的妻子早死,有人勸他再娶,但管寧卻說:「每省思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言,及想到漢成帝時任少府的王駿,妻子過世後未再續弦,人們問他理由,即說:『我的德行不及曾子,孩子王崇也不如曾華、曾元,怎麼敢再娶呢?』的話,每每讚歎不已,又怎能因遭逢妻子早逝,就違卻了本心呀!」

  魏王曹操多番徵召不成,直到魏文帝曹丕黃初四年(西元二二三年),考量遼東將有亂事才返鄉。期間華歆多番力薦,雖文帝授以太中大夫、明帝拜為光祿勳,乃至齊王曹芳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之禮相請,皆以老弱為由請辭。管寧一生教化鄉里,澹泊以明志,八十四歲以病終老。

 

—圖解—

  《世說新語.德行篇》載:「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蓆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日後世人即以「割蓆分坐」,表示朋友間因志趣不合而各行其道。

  東漢末年,華歆、邴原、管寧三人共學,時人稱譽為「一龍」;其中華歆為龍首,可見才氣以華歆為第一,而管寧屈居龍尾。然就掘地出金觀之,管寧視若未見,華歆拾而賞棄,二人對於利益當頭,管寧之志節高於華歆甚多,於日後所現昭然若揭。

  江老師所繪圖作,特別彰顯管寧教化遼東之功。圖左的井邊汲水,村民秩序井然,不再爭先恐後,全係受管寧為公發心所感召。圖中管寧設席講學,不因偏地仍善教,使得遼東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又因其善教所以揚名,圖下三人竊竊私語,即是揚其好名。是以,遠在中原的魏王曹操,都想盡辦法要召他入朝佐政。若非遼東有亂事,他必以教化偏地為志業。當其回到中原,雖魏文帝、明帝屢屢授職加勳以禮相請,其仍不為官銜利祿所誘,澹泊明志,依然致力教化於鄉里。

 

  此較之於位列相侯的華歆,雖官家評其:「深慮國計,年德名望,清而不介。」但多是就事功而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將華歆描寫成是趨炎附勢、助紂為虐的政客奸臣,故詩云:「華歆當日逞兇謀,破壁生將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何以評價兩極化呢?華歆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聽令於曹操捉拿伏皇后,協助曹丕篡漢登上帝位,卻讓他揹上千古的罵名。所以,當華歆位居司徒,百般薦舉管寧而辭退不受時,更見出管寧德性之高潔,及割蓆絕交的先見之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