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期::佛學幽覽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七處徵心(二) 

七番問答覓心目

不知所在無實體

對境而生由滅因

能見所見性空寂

 

【科判分析】

丑二、隨執隨破

         (七處破心或云七番破處)

寅一、「破在內」(內處)

  前段最末,佛問阿難尊者心與目之所在,阿難尊者於是一一提出他所執著的處所,而也隨之被佛一一攻破,此大段之問答稱為七處破心,或七番破處。

    一、「阿難引十生同計在內」

  阿難尊者引出一切眾生可分十類,同樣都是心在身內。

  二、「如來以不見身中為破」

  如來就是釋迦牟尼佛,佛以眾生無法看見自己身體內部,來破除阿難尊者心在身內的觀點。

  (一)、「喻定次第」(定境定見也)

 

  透過比喻來決定境界由內到外的次第。

  1、「定境內外」決定環境的內外次第。2、「定見次第」決定從內到外所見的次第。3、「遠見之由」
說明能夠看見遠方的理由。
  (二)、「出定總名」
  顯示出如來大定的總名稱。
      (三)、「正與決破」
  佛正面破除阿難尊者心在身內的觀點。
  1、「按定所答」按照阿難尊者所回答的內外境界次第。2、「反難失次」反問阿難尊者能否見外不見內(見遠不見近)。3、「就謬難破」依上述比喻,破阿難尊者的錯謬處(破除他說心在身內的觀點)。
  (1)「先與合定」先將阿難尊者觀點的錯謬結合比喻指陳出來。
  (2)「詳申其謬」詳細申論阿難尊者錯謬處。(a)「在內不見謬」心在內卻看不見身體內的錯謬。(a1)「正難當見」正面問難,若心在內應當見到身內臟腑等。(a2)「以淺況深」以淺處來比況深處。(b)「昧內知外謬」不見身內卻能見知身外面的錯謬。(c)「遂與決破」由見推理破除阿難尊者認為心在身內的觀點。
 
【經文解釋】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阿難尊者對佛稟白:「一切世間的眾生,隨其不同見解而造作各種差異之業,由業而生十種不同的形象,不管如何,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心識都居在身內;縱然見如來,即使眼如紺青色,望之如出汙泥不染的青,也如十類眾生在臉面上;我也同樣依觀察眾生而知我的眼耳鼻舌四根,只在我的臉面上,如此心識實際是居於身體內。」
  十類生是十二類生中(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扣除無想跟無色,泛指一切眾生。青蓮華眼形容佛眼,是離開煩惱欲望的眼睛,眼神如嬰兒般。青者紺青,即帶青的琥珀色,佛的眼瞳如赤子之眼,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此處阿難尊者的觀點,也是大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心在身體之內,眼睛在外,我們都是藉由外在眼看,由心去感知,俗話也說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在外是內在心靈的窗口。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你現正坐在如來講堂中觀看著祇陀林,這是什麼地方呢?」阿難尊者回答:「世尊,這個廣大有重重樓閣的清靜講堂,在給孤獨園裡面,而今祇陀林的林樹,確實是在講堂之外。」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中,一個很重要的道場,位於舍衛國城外,是奇花異樹、林木蔥鬱的美麗林園,原本屬於該國的太子祇陀所有。後來給孤獨長者想買下此林園,供養世尊講經說法,依祇陀太子的要求,他必須用足以鋪滿園林地面的黃金來購買,這是給他刁難,沒想到給孤獨長者果然照辦,讓祇陀太子十分驚訝。由於黃金只鋪在地面,無法鋪在樹上,所以祇陀太子決定,園林由給孤獨長者買下供養,樹木則由他來供養,因此才稱為「祇樹給孤獨園」。所以講述本經的地點,就是在祇樹給孤獨園中的講堂內,講堂之外,可以看見園中的花草樹木,稱為祇陀林。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佛陀接著問道:「阿難,你現在在講堂中,先看見什麼呢?」答:「世尊,我在講堂中,先看見如來您,其次看到旁邊的大眾,如是再往外望,才看到外面的林園。」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佛說:「阿難,你遠矚林園,是什麼原因才能看見呢?」答:「世尊,我們所在的這個大講堂,門窗都開通,是故我在講堂中,得以遠瞻而見到林園。」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就在此時,世尊在大眾之中,舒展出他金色的手臂,用手摸阿難尊者的頭頂。世尊告示阿難尊者及在場大眾:「有一種三昧,名為『大佛頂首楞嚴王』,能夠成就各種菩薩法行,這個法門是十方如來超出一切世俗高妙而無法形容的莊嚴路,你現在仔細地聽。」阿難尊者頂禮,伏身接受如來的慈悲意旨。
  佛身體顯現金光色相,表徵說法瑞相,以手摸阿難頭頂,表現對他親切地攝受以及他們間的特殊情誼。三摩提是定的名稱之一,義譯為等持,就是平等持心,不受昏沉、掉舉、散亂等干擾。佛在此時特別說出「大佛頂首楞嚴王」的名稱,因為將要跟大眾開示最微細的宗派見,也是因為這樣的宗派見才能證得如來大定。「大佛頂首楞嚴王」之意,已經在經題處解說,這是十方如來究竟堅固的大定,具足廣大行與甚深見,可以同時見空性又同時見世俗,高妙至極而無法言說。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佛陀告訴阿難:「如你所說,身處在講堂之中,門戶開通,所以能夠遠矚林園。也有眾生在此講堂中,沒有看見如來而直接看見講堂外面嗎?」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尊者回答道:「世尊,在講堂裡沒有看見如來,而直接看見外面的林泉,完全沒有這樣的事情。」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
 
  佛說:「阿難,你也是如此。」「你的心識靈動,可以明瞭一切事物。若你當前能明瞭的心識,確實在身體裡面,這個時候應當先完整地了知你內身。難道有眾生,先見自己身體中,而後觀看外面景物?」
 
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
必不內知,云何知外。
 
  「縱然說心肝脾胃這種深層的臟腑不能見到,淺處指甲毛髮的生長、筋脈的轉動變化,確實應該是完全能明瞭,如何會不知道?必然不能知道內裡時,又怎麼能夠知道外面?」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所以應該要知道,你說那覺了能知的心識住在身體裡面,完全不正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