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藝術賞析

孔門七十二賢淺說(三十五)—石作蜀

西秦夷狄人
東土七二賢
文風披三隴
孔廟所祀賢

 

  石作蜀,複姓石作,名蜀(亦有稱其姓石,名作蜀),字子明,春秋末年秦國成紀人,為孔門後期弟子。
 
  周敬王三十七年,孔子結束周遊列國,自衛返魯,不入仕途,志於悉心教學著述,及六經整理,繼續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制孝經等,吸引弟子三千餘人前來學習,精通六藝者有七十二賢。 
 
  當時,石作蜀不辭辛勞,遠自隴西邊境,投身於孔門學習。他在學成之後大力發揚儒家文化,淳厚地方的風俗,為三隴一帶的教化作出重大的貢獻,美名流傳至今。
 
  宋高宗贊曰:「在昔石邑,能知所尊,懋依有德,克述無言,鼓篋槐市,揚名里門,此道永視,彼美常存。」從前有位石作蜀先生,能知道尊重孔子,喜歡依靠有德之人,能闡述孔子性與天道無言之教,以文會友互相切磋,能揚名於家鄉,令聖賢大道成為大家所見,永植人心,此種美德常存於世間。
 
  石作蜀東漢永平十五年從祀於孔廟,唐代追封為郈邑伯,宋代加封為成紀侯,明朝嘉靖年間改稱先賢石作子。
 
  畫中的石作蜀相貌俊朗,穿著文人的服裝拱手作禮,又揹著弓箭武備,代表他出生為驍勇善戰的秦國人,雖跟中原文明不同,卻能文武融合,學有氣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