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專題報導

前方拿火炬的人—一代哲人 上智下諭老和尚(往生二十週年紀念)

教宗般若行淨土
軍旅半生轉僧侶
戒教莊嚴勤著書
培養僧才歿世稱

修行想要脫胎換骨,除了自己有心振作的內因,還需要有外緣的拉拔,特別是大善知識的外緣,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這樣的善知識是典範,如時下語「偶像」能令自己這樣的頑夫、懦夫,見聞之能廉、能立志,所謂能廉是不隨世俗欲境而墮落,所謂能立是想看重自己,向聖賢看齊。只要想起這位典範(偶像),內心就能有一個標準,讓自己進退不失據,才是有福報之人!智諭老和尚對於弟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三十多年前大學時代的參訪,直至二十多年前每週日上山的聽經聞法,在老和尚往生二十週年後的今日,淨苑道風依舊,道場窗明几淨,師父們法相莊嚴、談吐不凡,忠厚善良的面相是世海中難覓的安定。各項演法念佛等法事持續進行,從未間斷。令弟子每回結夏上山,都十分感謝淨苑給予我們在家弟子種福田的機會,也珍惜這些親近淨苑的因緣。
 
二十多年前,有機緣每星期日上山恭聽老和尚開講楞嚴經,那是老和尚第二次開演楞嚴經,七處徵心已經結束,和尚的體力已不如前,有時僅能念著自己寫的注解,大致講一講裡面的內容,課後由住眾法師主持研討將未盡之意說明。那是我們一段難得忘懷的時光,是臺北與臺中蓮友相聚的理由,會後雖各奔西東,但法緣在內心深處又多一層的烙下,成為未來成佛的勝緣。
 
那段老和尚抱病講經的週日法席,在老和尚辭世前的一年,已由弟子雙邊扶持而上講堂,漸至數位弟子抬著椅子拾級而上講堂,我們也有幸作為扛座者,想到了作為文殊、普賢或者地藏座騎的殊勝。課堂上,老和尚掛著笑容的臉龐、有言不盡義的急切之情、有因病而喘息不平順之無奈、法堂上講課的音聲已由宏亮轉為力竭之微音。弟子也只能用一堂一堂不缺課的方式,默默期待以能聞者的方式留住這樣一位戒律嚴謹,護持正法的能說者。
 
大和尚圓寂二十年當中,有因緣與同道學習楞嚴經,特別七處徵心、二十五圓通及五十種陰魔,期望能開佛知見,認知成就菩提的修學法,也盼望在經教的學習中能辨魔障,不會在修學途中退轉或走入歧途。不敢退墮於世俗的享樂,不甘願虛度光陰無所事事,這些特別由二十多年前於老和尚座下聽法,見和尚忘法忘軀之因緣而來。
 
老和尚雖已離世二十年,法師弟子們仍繼續傳承他的教誨,研讀他對經論的注解,遵守他制定的規矩,傳承未斷,哲人不遠。套用李雪廬居士一首詩「時計鐘」來表達對老和尚仰之彌高的讚佩,詩曰:「警眾太殷勤,曾無間寸陰。幾人長夜醒,不負轉輪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