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活動報導

二○二一臺灣孔氏仲春丁祭暨新春團拜有感

廣大知識背景

經學禮儀型式
孔子以禮聞名
原來如此這般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祖不是逢場作戲的儀式,而是凝聚家族情感與教育後代子孫的絕佳時機。有天下第一家美譽的孔家,為了復興傳統文化,通過禮儀凝聚宗親,帶頭做出示範,特別委託臺大中文系教授與臺北孔廟共同研擬孔氏宗親祭祖禮儀,歷經數月的努力,終於大功告成,自去年開始與學會合作,於臺北孔廟試行孔氏宗親新春祭祖與團拜的新式儒禮。然而,精益求精,今年更在去年的基礎上,增修了相關儀節,期能保存傳統精神,又能適應當代潮流,以利未來推行至海內外各地施行。身為學會禮生團的一員,能置身其中,參與這兩次典禮,實際操作和體會經典中所示的內涵,乃是極其幸運的一件勝事!略擇幾點感悟紀錄如下:

損益應世
孔子曾言:「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顯示禮是變化的,本質雖是五倫十義,但做法會隨著時代有損有益,該刪減的刪減,該增加的增加。孔氏仲春丁祭暨團拜即是如此,觀待財力、物力、人力、環境、對象、時機等條件,根據古禮、參考今禮而有所增刪,使規模精簡便捷,又不失莊嚴肅穆,並納入讀家訓、立心願、成人禮等環節,不會太繁瑣,也不至於過於簡略,頗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貌,符合當今時代所需。

凝聚宗族
祭祖團拜意義深遠,是凝聚宗族向心力和聯絡彼此情誼最好的活動,《孝經.聖治章第九》提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簡言之,周公把始祖后稷和父親文王等同於上帝般對待,一起接受後代的祭拜,以孝治國,因此感應四海之內的諸侯,各帶官職來助祭。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先生也藉由祭拜先祖至聖先師孔子,率領近百位臺灣孔氏宗親齊聚一堂行禮如儀,並錄製影片,做為各地後裔祭拜孔子之典範。此外,更在會後一同聚餐,互相交流,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無疑對宗族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加深對彼此血緣上的認同感。孔家作出如此榜樣,對世界各大家族有著領導的作用,對社會淳厚風氣的影響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教育後代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祭祖是孝道的教育和展現的方式之一,舉凡長幼有序、觀功念恩、飲水思源、百善孝為先、祭如在、祭則得福、視死者如視生、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立身行道,光宗耀祖等等,其中含藏著諸多人生成功的秘密。此次儀程吸引部分孔氏宗親以三代同堂的方式參與其中,長輩們透過以身作則,恭敬謹慎,誠心誠意的祭祀先祖,對後代子孫的教育將產生深刻影響,若確立其人生觀、價值觀和處世態度,成為懂得感恩和願意承擔的後輩,勢必能獲得真正的福報,贏得眾人提攜和協助,成就利人利己的功業,這遠比表面的考試成績重要太多。未來若能妥善的加以運用,引發更多三代同堂的出席投入,其教育所發揮的大用將難以估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