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期::大德法語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錄(九)
道源老和尚
修學重在開智慧
聞思修是勝次第
破除愚癡鳥出籠
解脫二障生成佛
甲二、詳八大法相以成宗
乙一、別釋八法以起信解
丙二、覺愚癡無智觀念多聞
經文: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愚癡生死」這是你應該覺悟,「菩薩常念,廣學多聞」這是你應該修學的,覺悟什麼呢?覺悟到流轉生死是大苦。怎麼會流轉生死呢?因為愚癡,愚癡是生死之因,生死是愚癡之果。愚癡不是社會上講的,這個人什麼事都不知道,連十個手指頭也數不清,不是如此!是對佛理不明白。若明白佛理能將愚癡煩惱破掉,則生死大苦就了脫了,不然,你就流轉生死,不得休息!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此即菩薩行六度法門的般若度,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亦即前章所說﹁惟慧是業。﹂少欲知足則世間壞事不做了,但菩薩還要做什麼事業?求智慧就是他的事業。智慧有三種:聞、思、修,稱三加行慧。第一是聞慧,你不多聞不得聞慧,不得聞慧怎麼會思惟、而得思慧不觀修那裏是修行?以聞慧為第一(入門)。
菩薩常念的念是心念,心念不是暫時的念,而是長久都是這樣的念,這是屬於精進。精進於廣學多聞,學佛法要廣學,三藏十二部都要學。雖中國大祖師將大乘佛法分八大宗,然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律論)都要學,謂之廣學。但是光看藏經不容易了解,一定要多聞,有講經處就要去聽,不是聽一次就夠了,一定要多聽幾次,且前述娑婆世界的眾生以耳根最利,
你欲開智慧,聽經比看書的智慧開得快,因為眾生的耳根利,所以要多聞廣學,則成就你開智慧。
對於佛理不了解,就因為你聽的少,學的少,若能廣學而又多聞,智慧就漸長了,智慧增長就能把愚癡煩惱破掉了。愚癡煩惱是因,若能破除則生死之果就沒有了,再也不會流轉生死了。小乘弟子與大乘弟子如何不同?小乘是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菩薩)以利他為先。所以小乘者破除愚癡煩惱,了脫生死,他就以為所作皆辦。大乘弟子(菩薩),則還要增長智慧,作什麼用?要教化弟子,度化眾生。然教化眾生就得有辯才,辯才從何而生?由智慧生。得之於心曰智慧,發出於口曰辯才,智慧增長則辯才成就。
辯才成就了,說法就不生障礙,稱之辯才無礙,然分四種,稱之為四無礙辯,共有法、義、辭、樂說四種。
第一、法無礙辯:廣說一切法相,如四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這些都屬於法相,你不廣學多聞,如何會知這些法的行相及其特性,若廣學多聞後,說一切法相不生障礙,不論世間法之法相及出世間法之法相都無礙。
第二、義無礙辯:每一種法相都有其義理,對於每一種義理的宣說都不生障礙,謂之義無礙辯。
第三、辭無礙辯:宣講佛法時講不出來,心裏知道這種義理,但口說不出來,此乃言詞生了障礙,不懂得該地方的方言,若你得了辯才,在言詞無礙稱之辭無礙辯。
第四、樂說無礙辯:樂說是所說的佛法眾生歡喜聽,你若能應機說法,能令有情得法心生喜樂,謂之樂說無礙辯。
辯才成就了,是因為增長了智慧,而智慧怎麼增長呢?因為廣學多聞,所以要知道這次第,必須要廣學多聞,自然增長智慧,自然成就辯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你增長了智慧,成就了辯才,幹什麼呢?講經說法,讓眾生聽。教化一切,就是教化一切眾生,使他們得到利益,亦即得到出世間的大樂。
世間之樂其實是壞苦,乃因三界內的樂不久長,樂一壞,就感覺痛苦(樂極生悲),所以樂是壞苦。為什麼有情要貪圖五欲之樂呢?其實是受苦的因,有云: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貪圖五欲之結果是墮到地獄受苦嘛!我們增長了智慧,教化一切的眾生,所予眾生之快樂不是三界以內的樂,算是樂也是小樂,因為不長久。
悉以大樂之樂是走出世間解脫及成佛之樂,乃是大樂。
出世間的大樂有三種:
第一、令他得了解佛理的快樂:眾生不了解佛理,有愚癡之苦,對他講經說法,以己之智慧、辯才而應機說法,使之了解佛理,得一種大樂,謂出世間的大樂。
第二、教導眾生修行之樂:眾生不了解修行的方法,我教導他,他要念佛、就教他念佛的方法,他要參禪、就教他參禪的方法,若學會了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得了一種修行的快樂,此乃出世間的大樂。
第三、得了轉凡成聖之樂:他(眾生)了解了佛理,得了一種樂,知道修行的方法,又得一種樂,依之而轉凡成聖,在菩薩的位次中步步高升,結果能以成佛,得究竟的大樂。(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