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活動報導-丁亥歲末台中蓮社聯體機構參訪

台中蓮社暨慈馨兒少之家參訪記事

編輯部整理

彼道不孤因有鄰

多年經驗一時說

善聽成為甘露雨

滋潤心田生善芽

 

台中蓮社暨慈馨兒少之家參訪記事

 

本會因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而設立,興辦教育及共修活動,能令個人道業增上,善力增長以利益國家,減免天災人禍。

今值江逸子老師在清水港區藝術中心再辦「道藝春秋」展,本會配合畫展推廣文化教育之便,參訪雪公老師在世時弘揚正法的道場—台中蓮社及聯體機構,蓮友們除了能重新在畫展中得到受益外,並緬懷老恩師在世時興辦正法事業之處,聆聽師長們的開示及勉勵。今擇錄開示要點,期能延續參與者的法喜,未參與者隨喜發心。(編者)

蓮社師長開示

蓮社董事長簡智果老師:

歡迎大家光臨台中蓮社,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家都是志同道合、共同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朋友,今遠從台北來,末學代表台中蓮社向各位大德、蓮友致最高的歡迎之意。

在場有與末學是多年的好朋友,共同在 雪廬老人的座下學習,今天看到大家,好像遇到故人一樣,心裡非常高興。

大家遠從台北而來,非常辛苦,若有招待不週,還請多包涵。最後引元朝優曇大師詩與大家共勉:「道人來到道人家,一柱清香半盞茶,不說世間塵俗事,聲聲只讚白蓮花。」

我們今天就是以道會友,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蓮社吳希仁社長:

雪公創設蓮社以及聯體機構,無非希望每位蓮友要注重自己的家庭,所以他老人家特重儒學,要我們能夠敦倫盡份,落實經營美滿幸福的家庭,這是我們學佛的基礎,所以,所有的蓮社聯體機構都不遺餘力的推動這樣的概念。

雪公知道,末法時期法法皆可成就,但是要想當生成就,確實除了淨土念佛法門之外,皆非常困難。所以他老人家雖學通諸宗,然專修、專弘持名念佛法門。

此法門要深入研究,並且信受奉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雪公常說淨土法門的特別處,在於它是難信易行之法,此難信之法,非雪公所說,非祖師大德所說,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此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若無信願就無法得到受用。

淨土法門難信是因為難懂,然下手處又非常容易實行,因為難懂所以真信者少,因為容易實行所以藐視者多,大家都認為最稀奇及比較困難修持的比較高明,就好像三餐當中的白飯,這是最平常不過的,比不上山珍海味,但是白飯卻是最寶貴的,如果一個人天天吃白飯,可以保有健康,但是如果天天吃人蔘,不要幾天身體就吃壞了,所以看似最容易忽略的平常事物,卻是最寶貴的。

中國歷史上的隋唐時代,可以說是中國佛學傳譯研究發展的最巔峰,當時出了一位能夠融通天台、賢首、唯識、禪宗的大師—永明大師,永明大師以他參禪開悟的功夫,深入融通諸家的教義,最後訂出「四料簡」,將所有八萬四千法門融通為一禪一淨來作比較,若「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都是在生死海中耽擱;反而無禪有淨土,老實念彌陀,則「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甚至能倒駕慈航廣度眾生,這是多麼便宜的方法。

宋朝的四明知禮大師註解《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在妙宗鈔中舉出一位研究教理的大通家,自身雖通達教理,但是行持在彌陀。所以修持念佛法門不是老太公、老太婆的事情,而是這些大通家、大祖師,特別是印光大師,苦口婆心地叮嚀我們一定要修學的法門。

根據佛教的歷史,在佛教進入中國的年代就已經進入了末法時期,末法時期唯有淨土法門修行能夠成就。禪宗在六祖惠能之後衍生了五宗七派,到了元代之後,無有不歸向淨土者。其他如民國之太虛大師、印順法師等皆往生淨土,其人或受過病苦折磨後,知道這句佛號的好用、淨土的殊勝,故改而一心修持淨土念佛法門。

所以在此奉勸所有跟隨 雪公老恩師學習、志同道合的蓮友大德們,要向 雪公學習,就必須真信切願的信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專修、專弘淨土法門,就能得到大受用。

最後祝福大家新年愉快、福慧增長,道業精進,阿彌陀佛。

明倫月刊社總編黃老師:

明倫月刊共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個人在明倫月刊社服務也有三十多年。明倫和所有的聯體機構一樣,在 雪公老師的大傘下成長,從民國五十九年明倫社創立開始,個人就參與其中的編輯工作,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所以就到處請稿,也到老師家向 雪公老師請稿,老師非常慈悲,在家門口送末學時,提醒末學:「雖然現在很發心,但更重要的是不變初發心。」今天也和大家一起分享老人家的提醒,該如何讓發起的善心不變呢?當時不覺得自己將來會變,但是編了三、四期月刊之後,就消失在雪公座下,約莫三、四年之後,一位學長轉述有一次 雪公探詢末學近況,知曉後一直低頭搖著……,聽後自己內心十分難過,怎麼能讓 雪公老恩師這般傷心?於是趕緊再繼續接任第七十五期編輯的工作。 雪公說只要發心,不到三期就會有感應,果然後來就有一位周大德護持明倫月刊所有的編輯費用。

雪公也指示,編輯刊物不可以議論他人是非,不可談論神通,因為神通惑眾,我們要鼓勵眾生腳踏實地的修行,更不要談出家人的事情。一直以來,明倫都堅守這樣的原則,在明倫一百期時,雪公寫下:「台中高士獨明倫」的句子。在一百二十九期時,將原本三十二開的雜誌擴充成為十六開,雪公並開示:「捧出心來給佛看」,這是雪公給予明倫的鼓勵。

明倫每一期都刊登「四依法」(註: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以及「四為三不」(註:四為—為求學問、為轉移污俗、為求解脫、為宏護正法。三不—不以佛法受人利用、不藉佛法貪名圖利、不昧佛法同流合污。)這是老人家非常慈悲的期許。明倫出版前老人家都要過目,並在這當中抓了很多錯別字,也指引了很多的方向,工作的同仁受益良多。 雪公在一百三十六期出刊前往生,在往生之前,替明倫刊物籌了一百五十萬的資金,並說:夠你(黃總編)三年用,三年之後就是你的事情。 雪公已經往生二十一年了,明倫也走到三百八十一期,承蒙諸佛菩薩的護持,以及蓮友大德的護念,明倫目前還沒有出什麼大差錯。

有人說編雜誌是仇人事業,其中遇到挫折是難免的,幸運的是能得 雪公老師的加被,現在雜誌已經上網,並且將各期的文章都建立在網路上,成為淨土修學的管道以及資料的參考,我們編輯群彼此互相勉勵,儘量將明倫變成文字道場。個人已經是待退之人,雖非實際從事編輯,仍然每天到明倫,有句諺語:「即使薄如一張紙,兩個人來抬也輕些。」

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記得 雪公在世時,有位蓮友發心每一期印三千本送至美國洛杉磯,分送當地的華僑,其中有一位非常特別的讀者,在洛杉磯看到明倫月刊,這位老先生只要回到台灣,他一定把他詳讀明倫的心得、感想及問題,列出筆記,來到明倫和同仁們一起討論,他對月刊所推行的淨土法門非常信受奉行,雖然不認識 雪公,但是他從文字上獲益良多,也十分的護持本刊,希望能一直維持下去。

結語:

過去在 雪公座下學習儒佛正法,一晃眼老恩師已往生二十一年,慚愧未好好充實自己,今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回到蓮社向師長們請教,並隨喜蓮社所辦的正法事業。

願抱著學習的心,將老恩師的精神發揚光大,並好好依著儒學、佛學,特別是淨土法門充實自己,維持自己的道業,並以此凝聚團體的共識。

聽到老師們的開示有很深的體會,尤其在老恩師往生之後,辦正法事業必定更加困難,要有非常深的願力以及凝聚團隊共識,才能維持 雪公道統,成為蓮友們的燈塔、標竿、支柱。每個月從蓮社寄來的月刊,可知蓮社的活動,蓮友殊勝的往生及佛法的解釋,並也由蓮社請了許多啟蒙以及佛學的書籍,做為我們內部的學習教材,依著這些教材,推展念佛活動、啟蒙教育及儒佛講座,這些都是蓮社的恩德,也是我們持續下去的動力。

在這學佛辦事過程中,或有無助時,都會想起雪公以及蓮社師長的典型,讓所興辦的事情延續下去。

慈馨兒少之家

簡介:

慈馨兒少之家之前身乃慈光育幼院,為 雪廬老人所創建,近年於臺中市東區東英路,覓得二百一十坪校地並重建院舍,為無依孩童打造溫馨的家園。

該院宗旨為發揚儒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與佛家慈悲濟眾的心懷,配合政府推行兒福工作,收容三足歲以上智能健全,父母雙亡、無親可依;單親家庭、無力扶養;棄童;父母入獄、無親可依;受虐兒童等。該院可收容約四十八名兒童,採取以家童為中心的模式,三、四樓設有八間家庭式房間,每間房由一位保育員照顧六位孩童,各家皆附有客廳、廚房、浴室等設備,希望藉由營造溫暖的家庭,給予家童有家庭的歸屬感,並且培養分工合作,獨立自主的能力,令家童安心快樂的在家庭中成長,並給予正法之教育,建立人格,未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以下整理與慈馨兒少之家吳省常老師之對談。

對話集:

問:請教吳老師,您是單身,且從事教職,有著豐厚的收入,理應過著清淨快樂的生活,尤其退休後更可規劃理想的生活,為何會這麼辛苦地投入慈善幼教事業?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當時我也莫名其妙,家裡的人更是覺得莫名其妙,做得很辛苦時,就去見 雪公老師說想要離開,雪公說:你看是火坑對吧!對呀!孤兒院是火坑,要應付的事情很多,輔導過程極為辛苦。 雪公說:你信不信我?我怎麼敢說不信, 雪公說:我看是清涼池,你跳不跳?哇!只好跳下去。

現在回頭想,其實一個人的修行是需要歷練的,要有實際的境界去磨,因為我沒有結婚,所以來這裡擔當一個大的家,也是另一種磨練!

我常常跟育幼院的老師們說,這樣的工作可以讓你成長,是無上至寶,能讓你學佛更為踏實,因為要面對各種境界的考驗,除了在專業上增上,也要在佛法上充實,方能修福修慧,就是這樣子的做下去,現在是心甘情願的做。

辦事人員剛開始是熱心,過程會掙扎,掙扎過後的願意就是真正的願意了,回頭會發現自己成長很多,在佛法的修持上也覺得實在很多,那是實際從生活裡面一點一滴去歷練的。

這一聲佛號要念得實實在在、豐豐富富,就像雪公說的:你也念佛,我也念佛,但是我們念的就是不一樣的佛!到底背後是什麼東西?重要在發揮自己的慈悲心,而這個慈善幼教的工作是悲智都可以增長的工作,怎麼可以不要呢?所以一做就是三十年,現在像倒吃甘蔗,以此經驗可以勉勵覺得辛苦的人。

問:人生是需要被歷練的,然要有願力才能突破障礙,且要有正法的薰習,有法水源頭才能不斷地進步,經過歷練之後,原來火坑就是清涼池。吳老師就是現身說法者,是菩薩的寫照,就是 雪公老師座下最熱誠、最有俠氣的弟子。

此幼教事業是從無到有,且當迎面而來的都是障礙時,如何成就這樣的法行事業?

答:我像在經歷成住壞空的循環,當時承擔慈光育幼院,後來育幼院結束,因為大家的願力,結果又打造出慈馨兒少之家,謂之諸法因緣滅,諸法因緣生。因緣是如何生起,我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我只聽 雪公一句話:真心做,沒有餓死的菩薩。其實那時候也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是當大家的願心生起時,一切的資源都源源不斷的出來,感覺雖然 雪公已經往生這麼多年,但是老人家的福蔭還在,其次蓮友是很大的支持者,另外我的師父將別人供養的錢也全部拿出來護持我們辦慈善事業,所以我們不只吃十方,還吃十一方(包括師父熱誠的幫助)。

還有許多善心人士的護持,如一位住在清水的阿嬤,從清水坐客運,轉兩趟車,拿著東西來護持。拿東西也是心,捐五塊、十塊都是心,捐畢生所有的積蓄也是心,不去分別大小。能成此樓非自己之力,連自己也難以想像,接下去就是「養」的問題,不過那沒有關係,人生本來就充滿挑戰,世間事沒有一帆風順的,我現在也不會有一帆風順的念頭,重點是如何去面對境界,用什麼心去面對。凡事雖然看似沒有什麼具體的答案,但重要在用心。

   

希望參加活動的蓮友,好好體會老師們的願力、忍辱、修學的耐力,對三寶以及善友的信心。相信日後大家不會生起無謂的煩惱,比起老師們的發心,我們是沒有資格說自己很煩惱、很痛苦。這些觀念會帶給我們在新的一年中是光明的一年,是快樂的一年,是幸福的一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