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活動報導-道藝春秋觀瀾~丁亥年江逸子老師國畫塑像作品展

一場饒富趣味的因果盛會

一場饒富趣味的因果盛會~道藝春秋畫展見聞記

心晴
畫作是教化
儒佛原一家
識得所繪意
真隨作者遊
 

前  言

承蒙大眾發心,讓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之道藝春秋畫展能順利進行,因每天有機緣到展場做服務工作,內心有非常大的感動,主要是感受到這是一個極具教化意義的殊勝畫展,整個展出就是一場因果盛會,而當中有許多因果的趣味性。
從佈展開始就是一個因果的呈現,每一幅畫有每一幅畫的緣起與故事,而畫與畫之間又有因果的照應,可從因果的角度來解讀,乃至於在展場裏服務的工作人員及看展的人,隨著各自不同的因緣、用心,也有不同的收穫與感動。
 

佈展因緣

首先,在佈展上的格局考量,就是因果的呈現。當我們步入展場時,首先進入眼簾的是潑墨山水花鳥人物國畫系列,所展為老師歷年的畫作,可以說是老師因地的累積。而其果地的呈現就是近五年所作的大幅作品,從屏風系列到孔門塑像系列,從極樂妙因圖到新近完成的極樂妙果圖,還有十年前完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及五十公尺長卷之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如果沒有老師五十年來不停筆的用心累積,就沒有後來這些可以藏諸名山的巨幅畫作產生,所以老師謙稱:「這些是他因地作畫的成果展現」,所以整個佈展,就是一個畫師由因到果的心歷路程。
 

從儒到佛

展出作品中最主要的是佛家系列和儒家系列,二者又呈現因果的互動關係。因為儒學是佛學的基礎,當年佛法從印度傳來中土,之所以能在中土弘傳,完全是靠儒學為根基,儒學主要在培養完整的人格,所謂:「人成即佛成」,有了儒學的基礎,才有佛法的深入,所以儒家可以說是佛家的因地。
而儒學的總綱就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志、據、依、游是孔子教人求學的方法,道、德、仁、藝是孔子教人所求的實學,表現在日常生活各種事相上就是游於藝,此次展覽的主題「道藝春秋」,即是由藝往上推求於道的呈現,所有畫作皆從仁心出發,能推己及人去除私欲來關懷他人、體諒他人!在儒家就是仁心,在佛家就是慈心、菩提心,再進一步具足了通達的智慧上求於道,此即人成以後,走上了聖賢之道,乃至於學佛、佛道也能成,此乃以儒家為基礎,然後成就佛家的風光。
再則佛法要發揚光大,必須藉著儒學,因為儒家的風采最能通達佛法,成為佛門的基礎,就現今之世而言,要將佛法發揚光大,亦必須以儒學為根基,甚而文化的推展、兩岸文化的交流也必須先將儒學推出,進一步才談得上佛法的弘揚,以上就是從儒家到佛家的因緣。
 

孔子與弟子

在儒家系列和佛家系列,也有各自的因果關係。就儒家而言,儒學的發揚光大始於三皇五帝,繼之文武周公,而集大成於孔子,孔子因其因地的修行,能將文化集大成於一身,以其果地覺行持種種的教化,將文化傳承,如學行圖裏,孔子以六藝教化諸弟子,弟子們能深入六藝並在修學上細細的講求,所以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位精通六藝者,由於他們因地用功,成就了果地的風光,並把文化傳承下來,乃至於孔門十哲中,他們就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各有所成,將孔子的道發揚光大。故弟子的成就觀待老師的教導,而孔子的偉大也觀待弟子們因地的求學與成就。再者,文化的傳承延續,又仰賴後來的文化耕耘者,乃至 雪廬老人又一次集大成地把文化精髓帶到台灣。此次畫展中儒家系列所呈現的因果關係,即由江老師傳承 雪廬老人的法脈精神中顯現出來,此即師資道合,在果地上種因,在因地上呈現果地,這樣因果因果的承傳下來。
 

因地心、果地覺

就佛家系列而言,也是因果的彰顯。如極樂妙因圖述說阿彌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時之發心,因廣發四十八願,依四十八願修學,成就了極樂世界的果德,度化無量眾生,如果沒有法藏比丘的因地發心,就不會有極樂世界,所以極樂妙因圖與極樂妙果圖就是因果的相承,由於阿彌陀佛因地的修學,才有極樂世界果地的呈現。乃至於千手千眼觀音,此幅莊嚴的作品也是老師因地裡發願要畫圓滿具足的千手千眼觀音,才有此一曠世鉅作。而地獄變相圖更是 雪廬老人四十年前的殷殷教誨,在江老師舉辦第一次畫展時,雪廬老人要江老師好好發心,做一個能弘道的畫師,畫下利益眾生的畫作,而四十年後在淨空老法師的祈請下,以九個月的時間畫下此五十公尺之長卷。地獄變相圖又名因果圖鑑,此幅圖最能說明因果的道理,受苦的果報正彰顯因地的惡造作,所以在口上受報時,代表是因地的口業等造作,在眼上受報,即眼業等的造作,乃至於各種因地上的造作,即在果地上受種種的苦報,而果地之受報皆回應因地上的造作,吾等應以此圖為鑑。然在生死受報當中,是生起幡然悔改之心?或在受苦中更造惡業?地獄、極樂乃一念之隔,觀待眾生心念與所造作之業,此次極樂妙果圖與地獄變相圖比鄰而排,形成強烈對比,深具警示之意,極為有趣!所以整個展場佈置上,就充滿了因果的對應。
 

看展點滴

此次藉著江老師畫展的因緣有導覽的學習,此也是藉著老師的果地風光,來自我涵養成長,工作人員皆能盡心盡力、隨分隨力地帶領觀眾深入畫境,作各種不同方式的解說,來引導不同根器的觀眾。
論語先進篇:「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意思是說一次子路彈瑟,孔子聽了說:仲由彈瑟為何彈出這樣的音調。門人不了解孔子語意,因此不敬子路,孔子知道後就說:子由的造詣猶如已經升堂,尚未入室而已,所以求全責備之。誠如子路彈瑟之喻,我們在學習的過程或深入一個主題的深淺,亦可分為入門、及階、升堂、入室者,此次展場的所有觀眾,也呈現了這樣的趣味性。只要有因緣來到展場的觀眾都是入門者,而且都歡歡喜喜地走出展場,說明畫展的教化功能已充分發揮。而觀眾或聞風而來、或慕名而來、或隨緣而來,凡有因緣進來者已得入門之法喜,再者隨著個人的因緣,或許遇到契機的導覽、或者能歡喜聽到江老師的現身說法,或者自己本身就能對畫作解讀得非常好,所以入門中又有種種的差別,有些人或許走一圈就出去了,無法領會當中的意趣;有些人經由導覽的引導,就踏上了文化的階梯,慢慢地深入,得到文化的趣味;乃至於能深入文化的奧妙處,得以升堂、甚至入於室。
此次有多位年長者靜靜地欣賞每一幅作品,因著他們深厚的儒學底子,故能深悟作品的妙處,可謂畫展的知音,這種文化素養的具足令人讚佩。亦有觀眾本是習畫之人,但沒有興趣深入畫作內涵,反倒是對塑像的的材質、塑造方法、畫的墨色、成分……等比較感興趣,他想汲取的是習畫技藝,雖然歡喜地走一圈,但沒能得到道藝春秋的精髓,或只能算是個入門者。
參觀畫展當中有許多小朋友,因被畫作和塑像所吸引,皆能靜靜聆賞,表現得可圈可點,當中又可清楚區分為一般學童和讀經的孩子,讀經的同學看到孔子、子路等的塑像,非常歡喜,好像遇到認識已久的師長般,還能知其出處,朗朗讀誦出論語的各個篇章;而一般同學,進到展場聽聽故事,或許也能因此對文化產生興趣,從而有因緣深入文化。
一次導覽中,跟孩子們說:「要帶他們去聽釋迦牟尼佛說法,到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孩子張亮眼睛說:「真的嗎?我真的能夠親自聽釋迦牟尼佛說法,看到阿彌陀佛嗎?」當他們進入會場,靜靜地坐在妙因圖、妙果圖前面,他們真的進入王舍城聽釋迦牟尼佛說法,真的進入極樂世界享受極樂。乃至於看了因果圖鑑,知道地獄的苦、因果造作的重要,知道要把握因地的心念,並發慈悲心,不但自己要成就,還要度化地獄所有受苦的眾生,單純的心靈如是發願著。
在現場常有一些感人的情景,有一天來了一位失去雙臂的口足畫家—林宥辰,其雙足也裝了義肢,耳朵也失聰,但他滿臉歡喜,他的生命是怎麼爬起來呢?原來他是江老師的學生,有一次經江老師的朋友介紹,老師說:「我不收學生」,介紹人說:「沒關係,見見再說」,江老師一看到他,內心非常感動說:「你才是我的老師」,因為他生命承受這樣的痛,還那麼堅忍地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後來老師收了他當學生。他臨摹老師的觀音像,已有相當的功力,一個以口來作畫的人,臉上充滿歡喜,雖然耳朵聽不見,但讀著我們的唇語,與我們非常熱絡的交談,這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場面。
另外,有一位建築工人來到展場,平實憨厚的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他以粗糙的雙手,拿著一本畫冊想請老師簽名,他說,要把畫冊中十哲的故事告訴孩子,因為他是一個失學的人,希望孩子們要珍惜學習的因緣,並且謙虛地說,他實在沒有資格進展場,因為他是工人,那麼粗糙的手要來拿這樣精緻的畫冊,看這樣的畫展,自己覺得很慚愧。我們很感動他的誠意與懇切,他才是看展中的登堂入室者。
還有一位失去行動力的小姐,坐著輪椅看完整個畫展後在極樂世界圖前徘徊不去,手裡掐著念珠念佛,她說,看到極樂世界白描圖好感動,因為此圖讓她對極樂世界更具信心,因為相信極樂世界真正有,是她要去的地方,娑婆世界再怎麼苦,都走得過去,她一定要好好的發心,進入極樂世界。
 

結  

這次因果盛會,有種種美好示現一直一直發生,所以整個進入會場的人,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為藝文界的人士,或為文化人,或為宗教界人士,或為一般民眾……,因其進入會場時心地的美好、悉心的瀏覽、全心的聆聽,都能收穫滿滿,猶如到極樂世界。
猶如此次屏風系列中的龍馬圖,象徵中國人的龍馬精神,在「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希望裏,人人可學為聖人,就像龍馬圖中雖處濁浪濤天、烏雲密佈的五濁惡世中,仍然期盼能有聖人出世、引領世人走出光明大道。聖人何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教化弟子傳承聖學;民國三十八年,雪廬老人由山東來到台灣,將儒佛的內涵完整的帶到台灣,讓大家有福氣接受孔子的教化,建立了儒學的基礎,進而深入佛法。所以責無旁貸,接下來這份責任就在我們的身上了。
就像學行圖中那棵不老的杏樹,這因果、果因、因果……,希望傳承綿延不絕的心意,是這次畫展中最深的體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