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講座因緣與法語觀修

(十)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中觀正見

心超
三乘涅槃般若慧
方便多門歸元同
非空非有中觀見
傳承多劫難遭遇
 
本經是佛依阿難尊者入摩登伽女之難的因緣而說,阿難尊者人稱多聞第一,文殊菩薩讚歎阿難尊者: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阿難雖是一位多聞而不忘失義理與文句的比丘,除了本身對教法有強烈的好樂,還須有釋迦牟尼佛的加被,乃因往昔與釋迦牟尼佛結甚深緣,所以在顯現果相時,必有其難測的緣起。
多聞雖然重要,然須內化,方能發揮大用。何謂內化?須將所聞思維及修學,首先聽聞須成就聞所成慧(聽得懂),思維是透過邏輯辯證後,建立正確的觀念,此即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則是從定中重新串習邏輯的辯證,結合有法作反覆的觀察,生起非常殊勝的勝解,此即內化。其次,想培養內化的人才,必須要靠多聞,要多聞還須觀待有傳承者講法,故轉法輪,是培養人才唯一途徑,經部宗與中觀宗說佛經是聲塵,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佛教的體性就在音聞。
此次講座主題是勝義(空性)的修學法,入門法可從根、塵、識等入門,所謂入道有多門,然成就的自相空是一味,即歸元無二路。有了對空性的勝解後,在日用平常須多串習,若無串習就無般若的氣氛,並祈求三寶加被,容易在座上修及日用平常中生起空性的體悟。
在向佛報告圓通的修學法,有許多大乘的聖者,如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虛空藏、彌勒菩薩等,皆有成佛的證量,眼前示現菩薩護持釋尊,此即一佛出世,千佛護持,眼前護持釋迦佛楞嚴經講座。乃因過去生中彼此都結過善緣,互為眷屬。是故於名言安立中為兄弟、姐妹、同儕、家人、親友等,要珍惜這種關係,成為未來成佛彼此互相扶持的因,尤其要在親密加厚的關係上,修學佛道,成為親密的道友。
或問圓通的修學法如何在日用平常中修學,須知佛法本該運用在日用平常,可以觀察根、塵、識三者的關係。例如,用餐時舌嚐味,味自身是否成立?味在味塵上成立嗎?若成立,那就不須舌根和舌識!若在舌根上成立,那就不須舌識和味塵!若在舌識上成立,那就不須舌根和味塵!若在第六識成立,那就不須舌根、舌識、味塵!味道在一一處觀察都沒有自相,這種酸、甜、苦、辣等味道就如水中月一般被浮現出來,若嚐到好味,或是過去以美食布施有情,或於佛前修供養。總之一定要有善業的造作,才有現在好味道的生起,在每餐飯時可作如此的觀修,諸法乍看之下是有該法自相,不堪分析則皆無自相,此即圓通修學法運用在日用平常。
而圓通的修學法生起的是中觀正見,能為上品往生的資糧,此之正見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通達空性方能了知甚深的緣起,由於諸法自相不空,須觀待方生,則如眼前所浮現皆是過去所造作,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且眼前的每一個造作,未來會浮現觀待造作的果報,若眼前的造作很講究,未來所浮現的果報是不可思議。例如布施的對象若是三寶,心意是菩提心,做法非常講究,未來所浮現的果報不可思議,昔日無貧尊者於荒年以稗飯供養一受餓辟支佛,感應來世九十一大劫不受飢餓。這種能宣說正見的善知識極為難遇,如常啼菩薩欲見曇無竭菩薩,過程極為辛苦,又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因心頭未了然。
大眾須懷希有難得、高興、珍惜的心態,聽聞並依修學法,結合有法做分析,並將所獲得正見利益有情,並時時懺悔,及對三寶供養,並祈求加被,能提昇證量。(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