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
(十)憍梵舌根
時哉
寅三憍梵舌根
卯一作禮陳白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憍梵缽提,此云牛呞,牛吃過東西之後,口依然磨來磨去,這位尊者常常顯現這樣的行相,此乃宿業之報。所以不可嘲笑他人,《常禮舉要》云: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殘疾人本就會自卑,所以要特別地恭敬他們,若此殘疾是位聖者(有修行的人),對他輕蔑之惡果是無量無邊,所以憍梵缽提尊者往昔若讀過常禮舉要,則此之罪障是不會有的。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口業招報
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因見老比丘,無齒而食,笑其如牛吃草,此老比丘即告之曰:我證阿羅漢道,汝犯口過,應當懺悔。憍梵缽提尊者自知犯錯,雖經懺悔,生生世世,仍然感牛呞之報。佛知憍梵缽提尊者有此舌病,敕居天上,免人譏誚而遭墮落。釋迦佛有回領導僧團結夏安居,主人忘了供養,大眾吃了馬夫提供的馬麥九十天,其中憍梵缽提尊者沒吃到馬麥,因為已經到天宮去受天人供養了。
一般人會覺得到天宮裡去享受是幸福的,其實不然,到天宮去享樂,遠不如留在人間親近佛。佛歿後,迦葉尊者欲召集五百羅漢,集結經典,請其他阿羅漢到天宮去找憍梵缽提,當時尊者正在天宮的花園修行,聞知佛已涅槃,說了一偈:憍梵缽提接足禮,十方聖眾大德僧,象王已去象子隨,世尊入滅我亦滅。並當場坐化了。 雪公老師曾說:寧可下地獄聽聞佛法,絕不到天堂而聽聞不到佛法。所以沒有佛法聽就如牢獄般,即使生到天宮也沒有任何樂趣。
辰二奉教止觀
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
一味清淨心地法門,乃是從舌根入門,舌根要如何嚐味?舌根可以嚐各種物中生起各種味,此時若能嚐到空性這一味,才是真正清淨心地法門,修學任何法門,若沒有引入空性的證悟,或由空性智慧所攝持,都不是真正的清淨。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的清淨平等,就是指佛現證空性的智慧能破煩惱障與所知障,在認知一切法中同時證得自相空,方謂之清淨。任何世俗法的修學,都不能讓心清淨,只能伏惑,不管修得多高,即使依四禪八定生起世間種種神變,或幾個月不用吃飯,或能降龍伏虎,這些與了生死是兩回事。本經二十五圓通修學法中勝義諦的修學,現證勝義(空性),方令心地清淨。
我得滅心,試問心可以滅嗎?心若滅時有情變成無情,修行修到最後會變成植物?既然有情會變成無情,同理無情亦會變成有情,如此說來則空心菜會在某種機緣下變成人?有此理乎?心在任何的情況下都不可被滅,所以滅心不是這樣解釋。滅心乃是所觀的境了不可得時,能觀的心亦了不可得,任何世俗法自相都了不可得時,任何世俗心都無法生起,稱之為滅心,此乃現證空性的心識,現證空性的心識是以能所雙亡方式現起該心識的行相。以境界的自相為所緣時,無一法可得,稱為所觀了不可得,能觀之心自然不起現行,能觀之心是對所觀之境而說能觀,所觀對能觀說所觀,二者互相依靠,是故無所觀即無能觀,謂之能所雙亡。
例如觀待見茶杯的心識生起茶杯,觀待茶杯生起見茶杯的心識,此二者是互相依靠,如果茶杯相不起,能觀茶杯的心識就不起,能觀茶杯的心識不起,眼前也不會將該物看成茶杯,所以沒有世俗法可緣時,則無有能觀世俗法之心。
此時能所雙亡就是現證空性的心識生起,亦如經所說: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都是現證空性的描述,否則無念怎麼會起念?念到最後成為無念?以無念為因,如何會生起有念之果?以有念為因,如何能生起無念之果?
我得滅心,入三摩地,三摩地是指止觀所成的三摩地,就是能破煩惱障,乃至所知障的三摩地,是入空性的等持位。
此三摩地之證量是由何而來?即經文: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憍梵缽提圓通修學是以舌根為所緣而觀察。舌嚐味的能力是用心練出來,舌根雖是色法,然舌根的能力是要用心去練就。例如 雪公老師對於豆腐的二百餘種切法都能吃得出來。也能由嚐味中通達人情世故,由嚐味中通達辦一餐之辛勞,生起隨喜與讚歎之心。
味道的顯現在舌根,如調酒師只要淺嚐,即知此酒之真假,存放年數,價值如何。非物:即是味道在境界不能自己成立,若茶香可以在茶上成立,則每一個人來喝都是一樣的感覺,然舌根無作用時,例如昏倒者,灌入頂級茶,也無任何味道可言,此為非物。亦即味道在境界上無法自己成立。
非體:各種滋味無法在舌根上自己成立,沒喝茶如何會在舌根上現起茶香,所以茶香不在茶上,不在舌根上,那茶香在那?若云:茶香的顯現在舌根、舌識、茶味三者和合上。然此茶味在舌識上找不到,在舌根上找不到,在茶香上找不到,雖顯現了,但卻那裡都找不到,豈非如水中月之浮現?水中月雖顯現宛然有,但在水裏任何一處都找不到。若知茶香自相了不可得,則如何會生起茶香的貪愛,茶香若有自相可貪,則聖人都不會反對此貪愛,因為聖人亦不可以違背常理,但是尋覓茶香的自相不可得時,如同渴鹿在沙漠上奔馳,陽光照射下,遠看有一灘水,奔上前喝時卻什麼也沒有。
所以煩惱根本的正對治,就是空性的修學法,若妄認有自相,則觀待有自相的貪是永遠不能對治的,不管你怎麼去修學不淨觀,都只能降伏粗相的貪愛,無法從隨眠(煩惱種)上對治,只能從煩惱現行上去對治。
辰三超離得果
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
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即是超出了世間種種的煩惱。
內脫身心,找不到舌根的自相,而觀待舌根的舌識又找得到自相嗎?舌根、舌識都找不到自相,其它根與識可以找到自相嗎?所以是內脫身心。身心都找不到,那還有外面的世界可得呢?現證空性的聖者,心識前是空空洞洞的,無一法可得。
連佛都飛不出這樣空靈靈的範圍,圓覺經所謂: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整個虛空與所證悟空性的範圍比起來,虛空如同天空的一片雲而已,因為所見的虛空再怎麼廣也是有量的無量,佛一彈指就飛過了,可是所現證的空性顯現時,廣大空曠連佛都飛不過,可見證悟者的心胸有多廣。
遠離三有,是尋覓三有(三界)的自相了不可得,謂之遠離三有。
如鳥出籠,三界就像鳥籠,我們就像鳥被繫縛在鳥籠,生起空性的證量,在後得位時,能生起已離三界的覺知,如鳥出籠。三界生起時宛然有,可是實際無,過去看得這麼地真實,那麼地堅固,原來都只是浮現出來的假象,如水月的浮現,如夢中的浮現。
離垢銷塵之離垢,是消除煩惱垢穢(道所破),銷塵,是外境六塵了不可得(理所破)。法眼清淨是證得法的自相空的心眼生起。
辰四蒙佛印證
如來親印登無學道。
每位尊者都是成就後,來向佛報告,由佛印可。
卯三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師問憍梵缽提如何修學舌根圓通,尊者答以還味旋知,在舌根上嚐味,反觀舌根的自相有無,在舌根上通達空性。
由於尊者未以菩提心做為現證空性的助伴,所以牛 習氣還在。阿羅漢有很多的習氣是不帶煩惱的,此種習氣不是煩惱位(是所知障),在百法中是屬於心不相應行法。例如有一位阿羅漢走路實是用跳的,有些弟子就請教佛這是何種原因?佛說宿世當猿猴太久了,即使證得阿羅漢,仍然有此習氣。
小乘修學空性法,只要用一些正理即可成立空性,若大乘修學空性,能以無量的正理通達空性。如同二十五圓通,小乘或只修學其中一種圓通就好,若約大乘則二十五圓通都要修學,能資助在某一法上通達空性的觀力,是廣學的好處。(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