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禮懺法會

淨土懺前行靜坐觀修(九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編輯部整理
年終淨懺圓善法
前行須具妙意樂
五步修學種聖因
往生必得大受用
 
所謂的「道高德備」,是一種內心的意境,並非外相的顯現,是一種極隱密,隱密到一般人難以察覺,然而這種的能力也可以在凡夫身上生起,只要凡夫與聖人具一樣的知見、格局、魄力,一樣能生起如此殊勝的證量。這也是佛在講甚深大法時,也允許凡夫參加的理由,如在華嚴、法華、楞嚴等甚深大法的講座時,現場亦有凡夫,因為有些人即使是初機,但所發的心卻是老修行者所無的,如何保持這種純淨的初發心,是修學成就的重要課題。
其次人生的相聚是聚少離多,雖然有很多的聚會,但都與不同人的聚會,與不同的人聚會就有不同的業,可嘆與善友的聚會永遠是所有聚會中最少的,而所有的功夫又以修學的功夫最薄弱,所有的體會也是對教法的體會最薄弱。爾後當珍惜與善友聚會,並多時間的薰習經教,是成就最重要的方便。
三者,在拜懺法會中與大眾在佛前修供養、讚歎、禮拜、發願、懺悔,此之因緣極為難得。團體一年只辦五次的拜懺法會,事前規劃、演練、聯絡、交通、場地布置等,要克服種種困難,才有法會的興起,因此修學者要好好珍惜。
四者,一場如理如法的法會,功德是難以想像的,乃因所禮讚供養的對象是三寶,能禮的心是誠意,並結合大眾修學正法的力量。有的人修學沒有同參,有的人沒有修學的資糧,有的人想修學卻不懂如何修學。一時之間能將修學所有的順緣生起,時間只有一頓飯的時間,能不好好把握乎?平常與好朋友出去喝下午茶,一不小心就過了三個鐘頭,若能把握這一頓飯的時間修學,必不辜負眾人的護持。
五者,大家來拜懺都是帶著使命感,或者為了往生親友,回向令彼往生西方,或者為令現前眷屬得到安樂,或者令自己有修學成就的增上緣,既然帶著使命感來拜懺,怎麼可以不認真呢?好比拜託老師、校長給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好的班級、好的座位,哪有不具足誠意呢?誠意一發能得三寶的感應。
六者,拜懺過程或有種種障礙,或身體不適,或旁人唱誦的聲音聽之不舒服,或者位子太小拜起來不方便,或者拜懺的習慣和旁邊的人不一樣,此時要修歡喜心,將來方能生各類功德,如環境擁擠,卻生歡喜安忍之心,將來能生起如維摩詰居士,以丈室納受高達四萬二千由旬(每由旬約四十里)的三萬兩千張師子座,以及無量菩薩聚會,在丈室的有情不覺得擁擠,以芥子納須彌的能力能在眼前種善因。
七者,對淨土法會的諸佛菩薩,以供養、禮拜、讚歎、發願、懺悔的方式結上善緣,往生後見到每一位聖者自然感覺非常親切,因為在娑婆世界曾經以這種方式結過這樣的緣。如同自公老師曾說當初看到雪公老師就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歡喜,願意將臺北的工作慢慢換到臺中。釋迦牟尼佛何以攝阿難尊者為侍者,並好好的教導他,就是過去結過深的法緣。
八者,誠意拜淨土懺,能彰顯淨土法義,令淨土法門弘揚,能生傳播正法之功德。
九者,藉由拜懺,令此拜懺法門延續,是懺法的傳承者。
十者,拜懺是音聲佛事,也代表我們將來說法(音聲佛事)能普遍十方。
這麼多好的徵兆,在兩個鐘頭拜懺法會中生起,理當好好把握如此重要的修學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