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活動報導-大專學佛運動之父~周宣德居士一一0歲冥誕紀念

究果尋因話慎公~周宣德老居士非凡的一生

傳線
傳奇一生開風氣
學佛遍及高學府
無私奉獻歸去後
青蓮飄香滿九夷
 
一、前言
周宣德老居士人稱慎公,一百一十歲冥誕紀念會已眾緣和合隆重地舉辦過,自己慶幸有此因緣參與盛會,更有機緣向莘莘學子傳慎公之道,而課程也如煙消逝了。紀念會有拍攝,並以光碟留念,如是說來是過而未過;反觀,傳道一得,若不筆之成書,便錯過與慎公神遊、嚮往此段際會,應是搦管振書此篇心得的緣由,也期能逝而未逝呢!
 
二、再來的修行者
慎公出生三天後依傳統洗三禮,抱見祖母即綻開燦爛的笑容,博得老人家歡心,引為周府殊勝之事,此段往事載於慎公學佛索憶,載此勝事莫非炫耀自己嗎?非也。想必是幼時家人逢造訪之親朋好友道喜時,必常提及慎公與眾不同的表現,此後在親友間傳開來,待長大後便知此事,試揣摩慎公揚此事的心意,不外乎昭告世人,尤其是信士,逢人照面時時以笑臉迎人,可謂利人利己啊!
當慎公青少年讀江西南昌第一初中時,於一年寒假,與同窗偕遊故鄉泖湖勝景,不慎掉入湖中,臨大難之際,驚嚇的同儕,又不諳水性,只好駕舟返回搬救兵;時慎公亦背水性,縱使熟諳水性,湖水寒沍,不凍死也怪。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落水即凍得昏厥,怳惚間覺有一異物承載,平安快速的送抵岸邊,而免於溺死,事後稟報其父,覺是水族報恩之舉,說此插曲,殷重告世人,每一個人的人生是貫通三世呢!
慎公就讀北京工業大學時,一年暑假與五哥海德,一齊前往豫章鄉村研學,不期而遇一大修行人上圓下垢法師,時法師已九十高齡,見慎公告知「汝中年後,大有弘法因緣」,當此之時,正值弱冠的慎公,尚未接觸佛法,連弘法是何意還不知呢?經五哥的說明,略曉其義。慎公說此段因緣,不外乎彰顯得遇善知識的難能可貴。
無怪乎其父雨農公,在慎公誕生一週前,驚奇的發覺,家中佛堂前之燈油結成燈花舍利,就在呱呱落地傳出嬰兒聲時,燈花舍利同時墜落,晶瑩剔透,甚為莊嚴,持之告慎公之母,言道此兒前生可能積了一點善因,方有如是吉兆,此語出自博學多聞,解行並進,深通易理,樂善好施的雨農公口中,信不誣耶!慎公傳此徵兆,莫非要學佛之士,需時時予人光明、光彩、光輝,適時給人讚歎。
略說以上諸事,在推證慎公實在是再來之修行人呀!
 
三、無私的奉獻兼悲智雙運
民國十六年神州大地,尚處於軍閥割據、擾攘不安的年代,時慎公任江蘇省教育廳督學,有感於蘇北教育環境的落後,彼時無任何一所中學,據理力爭獲准可設立兩所中學︱鹽城及宿遷。囿於路途危險,中學雖批准成立,卻無人上任,慎公毛遂自薦鐵肩扛,領得開辦費,形單影隻赴任去,先鹽城後宿遷。
當兼程趕往鹽城,於邵北湖不幸遇土匪搶劫,持刀槍恐嚇,盤問行程及身分,鎮靜徐徐答之為小學教員,正要去鹽城,繼而搜查慎公包裹的方形物,問之為何物?答為教科書,慎公特註腳此番對話,為其一生中的唯一妄語,土匪無所獲,憤而丟棄於地,土匪焉料到是裝開辦費,幸而未灑落開來。續又竭盡所能搜身子,覓得一皮包,問裡頭裝著什麼?誠實以告是自己盤纏,約七十餘元,告知兄弟若缺錢可取一半,留一半供自己趕路用,情真意摯,感動土匪誇其老實,放他一馬,此可是話劇情節中的高潮,引導學子們在看此幕時,要思慎公臨難自處及前行預備之道,莫忘其細心縝密之處,要不然丟棄地上之開辦費,早就散落一地,後果便不堪設想。敲打鍵盤,又生起體會慎公之悲智雙運,欲思臨難得周全之計,捨悲智雙足,豈有他計?
宿遷中學的創立,也是慎公一手由無到有,其遭遇危難更甚鹽城。時已是北伐成功次年,政府在宿遷為了蓋民眾教育館,特由黨委主持拆除佔地之攤販,因此導致黨委與攤販結怨。或許慎公曾出現相關場合,後攤販中有加入該會,於地方上猖獗,後彼等陰錯陽差誤將慎公錯認為恨之入骨的黨委,就在是年二月十三日小刀會一批人攻入校園,追殺慎公,慎公憑藉昔時初中所習之武術,與之周旋一陣子,終因寡不敵眾,在受傷之際昏厥,小刀會以為已氣絕身亡,後縣府之援軍趕到,一哄而散……。訴說此段因緣時,語重心長,要學子體會,莫到用武方恨無功夫,有機會學習時,需當下把握,孰知他日用不著呢?
 
四、無時無地精進念佛
民國四十二年慎公參加 雪公所舉辦之佛七法會,報告其念佛所感應的美好境界, 雪公許為輕安;而早在民國三十九年一次偶然機緣,慎公遇見善知識一代高僧廣老,由於感佩廣老之修行成就,虛心求教修行方法,告知「心念、專精」殊勝方法,更明示下手處「口唸、耳聽、心想」。兩件事相差不到四年,如是成就,令人不得不佩服其精進用功念佛,介乎其中尚有一事,發生在民國四十一年,遭一位年少不更事且無駕照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迎面撞擊慎公,蹦!一聲慎公後腦著地,送往醫院時,醫生覺命在懸絲,慎公處在極端痛苦之下,依舊精進念佛二十小時,奇蹟式的迅速脫離險境,令人不禁想起二十五圓通的畢陵伽婆蹉尊者,因純覺遺身而證得圓通。當展卷恭讀此一不可思議的事,內心不知不覺生起佩服之意,與學子分享此段往事時,諄諄與彼等勉勵,善知識引導的重要,面對苦境,常人一則不會觀修,再則苦白受,不能也不會學尊者對苦作觀修,若無法對苦作觀修,臨大病之苦或死苦恐無法堪受,更無法達到慎公處極苦之際,仍能提起佛號,猛力奮起念佛。
可是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慎公一個學化工的現代高級知識份子,何以如是死心踏地遵循善知識的引導?個人愚見覺得慎公年少時,親睹外祖母因念佛而預知時至,及舅媽因念佛而一心不亂,二親念佛的成就,必定烙印在其腦海中,且歷歷在目。往後能遇到殊勝的善知識,何嘗不是因念佛所引發之善緣啊!
 
五、推動風起雲湧之佛青風潮
在漢傳佛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放眼渺渺人海裡,能鼓動且全心全力帶起青年學子學佛的風潮,慎公無疑在中外時空的座標,是具舉足輕重人物,是箇中的翹楚,後之有器識的史家,理當著之於史冊。
回想民國四十九年第一所大專佛學社台大晨曦社,在慎公殷勤的奔走及社長社員的努力下,如平地一聲春雷的響起,此一濫觴在學佛長溝流月中,是劃時代的大事,同年師大、台北工專相繼成立,而後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於各大學校園,蔚成一風潮,於信奉佛教的各國國度裡,獨樹一幟,今日猶方興未艾,惟在教理的探究上,今之佛青似不如昔,此一警訊待有志之士,再起研學風潮,俾教法免於斷緒。
展讀鼓動風潮揚起之點點滴滴的文獻,實非單一因素或孤立之因緣所釀成,慎公多方循循引導佛青,無論佛學社團迎新送舊、週年慶、跨校之聯誼會等,常是有會必與;間又舉辦演講、論文、心得等比賽,以激發佛子研教之誘因;更籌集各方布施金,廣設各類獎學金,以獎掖學子學佛。為提昇佛青之學佛涵養,定期舉行粥會,邀請佛理或儒典深入學者蒞會,為佛青社團幹部演說妙法,又創辦慧炬雜誌及出版社,源源不斷地提供佛青佛理資糧,並糾集學子共修念佛。一言以蔽之,竭盡一切資源,牽引佛青共走菩提大道。
對佛青而言,慎公既是長者,卻樂於放下身段與佛青相處;既是學者,又具積極服務佛青的謙卑心;既是官員,護持後輩佛青不遺餘力。是慷慨好客者,聚集奉獻的是非親非故的佛青;是努力上求佛道的行者,普得善知識的垂愛。是長官,感得道交的部屬同辦承事眾生的佛行事業……。
慎公終其一生取不盡用不竭的奉獻精力,固然是悲心的深厚,而教理的滋潤,更是不怨不悔的動力根源;另外即是積數十年世間法能力的培養,不論是為人弟、人子、學生、教授、校長、編輯、廠長、顧問等每一階段勤勤懇懇學習,厚積能力,方能在鼓動青年學佛風潮中,作大力的發揮,誠所謂厚積薄發是也。
 
六、結語
觀慎公一生,是不折不扣無忝於所生的行者,是六度真實行者。就父兄而論,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佳子弟;就教授善知識而言,是極欲培養的法器;就後學而言,又是後學的善知識、典範。本著敬慎態度為學子傳授慎公之道,實力有未逮;臨案抒懷,亦覺欠缺達意,蓋慎公內涵,是小子我難企之高度,自無法得見其綠疇沃野、汪洋深海的壯闊,所能掌握逝而不逝者,如上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