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

(六)跋陀觸塵

時哉
卯一作禮陳白
經文: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波羅稱為賢守,指此人懂得以賢德來自守,守住自己的善根福德,也懂得以此來利他。
開士是開悟之士,是三乘聖者。開悟不能稱為大士,須與菩提心相應方稱為大士。
跋陀婆羅與同伴十六位開士就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敘悟觸塵
敘述如何體悟觸塵,觸塵就是身識所觸的境界,心所緣的境界有六個面相(色、聲、香、味、觸、法),其中被身識所緣的就是觸塵,如桌子表面的粗糙或光滑是用眼睛看不出來、用耳朵聽不出來、用鼻子聞不出來的,必須要用手接觸才能感覺出來,此粗滑之相稱為觸塵,是身識的所緣,是境界的其中一個面相。
 
巳一宿因入室
經文: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
跋陀婆羅曾是第一位威音王佛座下的一位弟子,當時跋陀婆羅曾毀謗常不輕菩薩,後來在地獄受很多的痛苦,從地獄出來以後,才繼續修學。當時共有二萬億的威音王佛出世,而他是在那一位威音王佛的座下開悟的,其實是不可考的。
從此段知供養三寶除了飲食、衣服、醫藥、臥具,並有香湯供養僧眾沐浴身體,所以請人家洗澡也是供養的一種方式。隨例,即是依在家人供養僧人沐浴的慣例,跋陀婆羅接受了供養去洗澡。
 
巳二即觸發悟
經文: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
此處的觸塵是水,身根在接觸水時,生起了冷暖輕重澀滑的認知。
此時跋陀婆羅觸水時,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此是觀察觸塵的勝義面相,能通達無自相的面相。
水觀待於身根與身識,顯現的就是觸塵,此觸塵能有洗的作用,能去污垢,令身愉悅。然洗在水上若可以成立則不必碰到我的身體就可以成立洗,因為在水上能自己成立。洗塵的塵是指水,若以水來洗車、洗地板、洗身體,於塵上自己可以成立洗,則不必洗我身就可以成立洗,然須觀待我身才能成立為洗。
若不以身根、身識去觸水,何來的洗?有洗方能除掉塵垢,若在水上成立洗,則身體不用去洗就自然乾淨,若洗在我這裡(身根或身識)成立,不必靠水就可以生起觸,則我不必觀待水就能將身上的塵垢洗掉,是故洗在我這裡無法自己成立,在塵上亦然。中間安然,欲覓觸塵之相得無所有。
 
巳三習留今證
經文: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
宿習無忘是指過去觀修空性的習氣到這一生還可以生起。智慧有二種的生起法,其一是聞思修,其二是俱生。所以宿習無忘是指俱生慧,然此俱生慧還是觀待往昔聞思修的漸修,方有此生的俱生(頓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與生俱來都是靠宿世的累積。
於是從佛出家,佛助我得成無學,因為我有宿習無忘的能力,藉佛引發,一下子就很快的現證空性。
辰二蒙印命名
經文:彼佛名我跋陀婆羅。
跋陀婆羅即是賢守,賢守即是以賢德自守,賢德乃現證空性的能力,自守即是有守住的能力。
 
辰三觸明得果
經文: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於觸當中體會觸的空性,稱為妙觸,宣明是我內心證得清清楚楚,成佛子住即是成為佛子,是觀待菩提心現證空性的聖位菩薩。
 
卯三結答圓通
經文: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以觸塵為開悟的因。觸塵即是以身根接觸塵生起的面相,稱為觸塵。水之觸塵面相是在接觸身根、身識時方顯現,能生洗掉身上塵垢的作用。在水處自己不能成立,在身上也不能成立,不過是觀待水與身體的和合,洗如水月般的顯現,與世間所有萬法顯現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稱為妙觸。(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