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專題報導-道藝春秋~丁亥年江逸子老師國畫塑像作品展

心得分享~五百年不世出的一代大家

盡意
趁著團體護持江老師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畫展的因緣,亦祈請江老師特別在團體內開辦畫作講座,並分享老人家一生的經歷。讓我們對於老師之所以能在繪畫事業上成為一代大家的原因,略知一二。
也許由於過去世在繪畫上的串習,讓老師從小就對此有強烈的興趣,但光有天份而無正確的志向,並無法使其登堂入室。他回憶在初次拜見呂佛庭老師時,曾報告其學畫目的是為了替家族揚眉吐氣,此心態已與大多數為自身名利的學子不同。由此初發心也才奠定未來能刻苦奮發、專注有恆、不受名利束縛的基礎,以及接受善知識調教的因緣。
在剛開始入門習畫時,呂佛庭老師要他學習臨摹古人(魏晉至唐宋時代),先把取法乎上的重要原則確立;爾後更有因緣在故宮廣博的接觸到古人的名作。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江老師展現出來的是專心致志、簞食瓢飲、以及全心的投入。白天時讀畫、背畫,晚上回家後再將畫作的每一筆默出。如此的發奮努力,照老師的說法﹕「選定一門,打死不退」,也使其在繪畫技巧上,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可是,如同江老師所講的,繪畫的境界是層層推廣而無止境的;要能從技巧純熟提升至有藝術及神韻的層次,除了本身的道德修養外,也要仰仗善知識的引導。特別是有因緣在 雪公太老師座下學詩、學佛,薰習了溫柔敦厚的詩學,也透過佛學調養心性,在離塵脫俗的境界更上層樓。
有了善知識的引導,修學能否有成,其關鍵最後還是在於個人的願心,以及認真、盡心的態度。誠如老師所言﹕「藝術是要能利益大眾的技術,非止於表達自身的技能」,而「做人做事都誠心敬業」,如此「心誠則物能感」,畫作自然有道氣,也才能從藝術的層級提升至「神會靈通,傳神感應」的境界。
江老師曾自認其為「五百年不世出」的畫家,他謙虛的不以自己的認真努力和在藝術上的天份居功,只認為像 雪公太老師這般的善知識難逢。我們則不忍說像江老師般的畫家也會是「後無來者」,因為總希望在未來的末法時代裏,還能有立志修學正法的人才,並能感得聖者來應世。
誠然,萬法皆無自相;一位一代大家的產生,必須觀待著善知識的教導、自身的好學、不受名利綑綁的心、認真有恆的專心致志、和想要以藝術創作利益大眾的使命感。同時,也要取決於是否有人能夠體會其作品之意境,並以此警惕策勵自身努力學習,也依著上述成功的要素來認真提升自己。趁著江老師辦畫展的因緣,除了畫作的欣賞,上述的種種,對於修學世出世法,志在上求下化的吾輩,何嘗不是一個絕佳的觀摩與借鏡的機會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