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大德法語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錄(六)

道源老和尚
欲境生貪入輪迴
如井繩吊桶上下
上緩下速不停轉
斷欲去愛證涅槃
 
甲二、詳八大法相以成宗
乙一、別釋八法以起信解
丙二、覺貪欲為苦觀念少欲
 
經文:「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前面第一覺悟有八種事相,主要在破我執。先說為什麼要破我執?根本沒有我,你執著「我」有什麼關係呢?那關係太大,在身心上執有我為主宰,由此執我的心是惡源,形為罪藪(果報的承受處)。執我的心作惡與造罪,把我牽引到地獄裡去,所以一定要將我觀空,才能把我執破除。所以第一覺悟得了正見能破見惑,進破思惑(迷事之惑),事相境界現前還是被境界所轉,所以第二覺悟是要破思惑(破迷事相之惑)。
前述: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心是造惡之源,有十種惡業,是由身口意所發動,身口意是造業的工具,然身口的惡業也完全由意業推動的,分開來共有十種惡業。身、口有七種,身體上造惡業有殺、盜、淫,口(語言上)造的惡業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合起來是身口七支(七種)惡業。若妄心(意)不使之妄動(打妄想),則身口不會去造業,所以身、口七種惡業,完全起於意業,意所造的惡業即貪、瞋、癡,為三根本煩惱!
貪、瞋、癡是三根本煩惱,癡心是根本之根本,一念妄動(癡相無明),眼前執為實有,對於讓我快樂的五欲追逐不捨,此即是貪圖五欲,貪得不順心,才瞋恨。
貪是貪圖五欲,五欲廣泛的說,是在五塵之境~色、聲、香、味、觸之上覺得可愛、可樂,例如眼睛看到色法覺得可愛,這就是貪色塵;耳朵聽聲音覺得好聽,這就是貪聲塵;鼻子聞到香氣好聞,就是貪圖香塵;舌頭吃東西覺得滋味好吃,這就是貪圖味塵;身體接觸覺得很柔軟、很舒服,這就貪圖觸塵;廣泛說五塵之境是五欲境的所依。
外在境界何以謂之五塵?塵者,染污意,乃因境界能污染我們的真心,若心貪染境界,能將真心染污,所以境界名之為塵境。境能轉動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被境界轉,境界轉動了我們的心,我們就是凡夫;我們的心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那就是個聖人。
佛菩薩能在五塵境界中,不但不被境界轉,還能轉境界,所謂巧把塵勞做佛事。亦即在五塵境界中,不但不去追逐,且能在五塵境界中做佛事,所以巧把塵勞做佛事,「巧」是權巧方便,這就是聖人(佛菩薩)的能力。
五塵境界中有五種最猛力的貪欲之境,能令人生起最粗重的貪愛,令人在其中團團轉,是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境最粗重,轉人轉的最厲害。凡夫對財、色、名、食、睡沒有不貪的,稱之為地獄五條根。你種善根可以成佛,若種惡根(尤其是地獄五條根),一定會墮地獄,何謂種惡根?即貪財、色、名、食、睡之五欲境。
五欲第一、是貪財(特指錢財);第二、是貪色,特別是男女之色,那是生死的根本。為什麼將財擺在第一個呢?因為凡夫根機不一樣,有少數的凡夫不貪男女之色的,但是沒有不貪財的,為什麼呢?財是生活的要件,沒有錢財,不能生活,所以錢財擺在第一,因為大家都很在意財。財是生活要件,有錢財才能生活,所以要貪。
第二是貪色,男女之色愛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是生死根本。要說男女之色,男不愛女,女不愛男,不會流轉生死,所以它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所謂男愛女色,女愛男色,此色不單指女色亦包括男色。
第三貪名,就是希望有名氣,希望大家都知道我的名聲,這還是一種清高的待遇,雖不貪色,不貪財,他還要貪個名。
第四貪食(吃東西),食亦是生活要件,有錢財幹什麼?第一先吃東西,不吃東西肚子會餓,引起了貪食之慾望。
第五貪睡眠,在人說人,是人身的果報需要睡眠,要是一夜不睡眠,明天就不舒服,要是很多夜沒睡,這個人就要生病。所以說因為需要睡眠,所以會貪睡眠。
財、色、名、食、睡,都是人生的要件,換句話說,是人生的必需品,但是你不可以生貪,生了貪欲就變成罪惡法。
再詳細論五欲,第一貪財,沒有錢財不能生活,衣、食、住、行樣樣要錢,出門要坐車,要坐飛機,都需要錢財,總之衣、食、住、行都需要錢財,但錢財只要夠用就好,不要貪多,否則此貪變成自己身心的苦惱。
欲望要是多了就沒有厭足,多到什麼時候才夠呢?沒有止盡的。就說新台幣吧,我想讓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有十萬元就好了,但是有十萬元時就要貪求有一百萬,想著有一百萬更好,有了一百萬時,就要貪求一千萬,即使到了一億,他還想著再多一點更好。愈來愈多的欲望,變成苦惱。這就是有錢人的苦惱,貧窮人沒有這種苦惱,富有人錢太多,思慮太多,思慮太多會影響他的吃飯、睡眠,變成一種苦惱。
第二貪色:男女之色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佛要我們斷煩惱,先把男女之色(淫欲之心)斷掉,本經之第二覺對象是四眾弟子,尤其是對漸根人,要我們慢慢地斷,若能完全斷掉男女之色,那是最好,生死就了脫,但不是那麼簡單,所以佛才開方便,在家弟子(男女居士)可以一夫一妻制,不許犯邪淫。丈夫除了妻子以外,再去貪愛第二個女人,這就犯了邪淫戒,妻子除了丈夫外,再去貪愛第二個男人,亦犯邪淫戒。所以在家弟子,不完全斷淫,但要斷邪淫。
在我們中國社會過去是重男輕女,女人不可有第二個丈夫,丈夫有優越權,可以擁有幾位太太,到現在民國了,法律上規定為一夫一妻制,不許再有第二個太太。法律上也有一種漏洞,丈夫有了第二個女人,法律上不許可,不能成為太太,叫做同居者,這就是男人有優越權。但是,是不是男人多享了女色之福呢?須知多欲為苦!社會上有一句經驗之談,要是你想一生不痛快,你就娶兩個太太,保證你一生都不痛快。所以你說要多一個太太多享福,實際是多苦惱,這是社會上的經驗。釋迦佛絕對不許可在家居士有兩個女人,也不許可有同居者,不然你就犯了邪淫戒。
第三貪名:和貪財、貪色比較起來,貪名還是比較清高的欲望。但你求名而不求實際,你還是生苦惱。名是實之賓,實是真實的內涵,在社會上、你有了真實的學問、真實的道德,自然你就有了名,不貪名卻自然有了名。名是真實學問道德的賓,賓是賓客、不是主人,主人是你的學問道德,是真實的,而名是實之賓。在佛法上說,你若多聞、多瞭解佛理、多修行、多用功,佛法的理解很好,修行修的很好,這是真實的功夫,你即使不求名,自然就有了名。你不求了解佛理,不求真實修行,只想求名,你就一定生苦惱。
第四貪食:不吃飯,人要餓死。要生活必須吃飯,然而有飯吃就好了,或者吃飯必須配點菜,有菜配就好了,不要多貪。我(道公)曾在念佛會向大家開示,我們不要貪求吃好的東西,尤其是為了吃眾生的肉而去殺害眾生,有了素菜吃就好了,何必為了吃而造業。但是也不可以太苦,有些人做過了頭,吃飯只弄一塊豆腐乳吃,買些醬瓜就吃,這樣太苦了,不夠營養。至於青菜豆腐營養很多,你只要有青菜豆腐配飯,不就好了嗎?應該知足了,若貪求飲食,就變成苦惱了。
有人貪求飲食,絕不吃素,他一定要吃眾生肉,因為要吃眾生肉,作菜的人迎合他(貪食者)的心理,而變出許多花樣給他吃。現在,台灣吃一桌葷菜要花幾萬新台幣,唉呀,多欲為苦,你可以把錢財去買生活必需品,因為貪吃一頓葷菜就要花幾萬元,你花錢花的太多了,因而生活過不好,找苦惱嘛!這還是小苦惱,最重要的苦惱是把你牽到地獄去,償還命債,你殺害很多眾生,牠(畜生)不叫你還牠的命嗎?所以這是貪求飲食生起的苦惱。
第五貪睡:睡眠是人的果報法,不睡還不能活著,但不可以貪睡。若生貪欲,就要求睡好覺,棉被、床鋪、臥具都要講究,且在好的環境中享樂多睡。多睡有什麼不好呢?多睡就誤了正當的事業,不睡是不行,但是你不可以貪睡。社會上貪睡的人,則影響他社會上的事業,學佛人更會影響你學佛的事業。
要是多欲的心一起來,要睡的愈多愈好,則懈怠的煩惱就起來,懈怠的煩惱一起來,就要放逸,懈怠則不能精進也不會再修學佛法,放逸則戒律持不清淨。所以睡覺,睡到地獄去那才冤枉。
總之對財、色、名、食、睡,這五種粗重之欲不可多貪,多貪就生起苦惱,謂之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生了死、死了生,這就是生死疲勞(疲乏勞累),例如我們整天做事做得不能休息,到了晚上就感覺到很疲勞,為什麼?沒有休息。我們沒有智慧,一天中沒有休息,感覺得出來,生了死,死了再生、不得休息,卻感覺不出來。你要覺知生死是大苦惱,令你不能休息,人死了還要轉生,生了還要再死,死了還要再生,無始劫來流轉到現在不能休息,此即生死疲勞。
生死輪迴不得休息,只有佛親證並告訴我們,我們才知道,因為我們是一個凡夫,只知現在這一段,死了以後不知道,受生之前也不知道。所以一般人只講現在,不講過去、未來。那麼有沒有過去呢?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有沒有未來呢?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有現在一定有過去與未來,此再清楚也不過了。
講生死的學問,只有佛教講,其他的宗教雖也講,但講不清楚。社會上離開宗教之學問只講生活,不講生死,就是只講現實!從你上小學至大學畢業,你讀了十六年的書,求的是什麼知識?生活的知識!一點也談不到生死的學問,但生死可是一件大事!
生死問題是個大事,沒有智慧的眾生,他不研究、也不相信。然而不相信就沒有生死輪迴了嗎?生死輪迴全是因果報應,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你該升天一定升天,該墮三惡道一定墮三惡道。這種因果實在有,不管你相信不相信!
這些果報法由那來呢?是你所造的業因來。有人想學佛理,要問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呢?生由業道來,死從業道裡去。業道是生死來去的道路。你怎麼會受生呢?是由你前生造的業;你怎麼會做人呢?也是由你前生造的是人的業;你死了以後到那裡去呢?也是看你活著造什麼業,造的是善業決定去三善道,若造惡業決定轉到三惡道去。
生了死,死了生,通通因為你造業。你說死了沒有來世,除了你現在身口意不造業。身口意三支是造業的工具,除非你的心理沒有思想,你的口沒有說話,你的身體沒有做事,那麼你才可說死了沒有來世。眼前你身口意三業都在行動(造作),你造的善業決定生三善道,你造惡業決定墮三惡道,這就是如是因得如是果,有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了豆子、瓜子下去,卻不讓它開花結果行嗎?你不種瓜,也不種豆,種些亂草的種子,就生亂草。所以你造善惡業,想不受善惡報是不可能的。
有云:我們生三善道,尤其轉人升天不是很好嗎?雖好但不究竟。所以佛不勸我們做人升天,人乘法、天乘法是解脫與成佛的前方便法。雖把我們救出三惡道,但不是究竟法。即使我們現在是人,是三善道之一,然而人身難得而易失。人生多苦先不說,就說人有快樂,但不久長。何謂人身難得?你必須持不殺、盜、淫、妄、酒的戒才能轉為人,若已投生為人卻不持殺盜等戒律,反而造殺盜等業,結果把人身失掉了,墮到三惡道。墮到三惡道,時間漫長得很,想要出來,不知道要等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辦得到,墮三惡道裡痛苦太多,詳述不盡。
生死疲勞是生了死、死了生~且不得休息,必須學了佛法、開了智慧,才能感覺得到生死疲勞之苦,這是個大苦!這生死疲勞之大苦,由那裏來呢?從「貪欲」起。多欲何以為苦,生起多生死之苦,生死之苦是大苦,所以絕不可多欲。生死疲勞的大苦,都是由貪欲之業生起。
經文接著勸我們要修行用功,然如何修行用功?「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心裡減少了私欲,身心沒有太多的作為,證得了身自在、心自在,自在就是解脫,身心都得了解脫自在。
多欲則白天身體奔波勞碌,身體不自在,心裡是計劃了再計劃,考慮了再考慮,白天不得休息,晚上睡覺也睡不著,心裡受了痛苦,身心都不自在,所以要少欲。衣、食、住、行雖是生活之必須,但夠基本生活就可以。雖不完全斷欲,完全斷欲當然是最好,做得到嗎?做不到則先由少欲做起。多欲就多苦惱,少欲就能得快樂,得什麼快樂呢?得解脫自在的快樂。(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