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日常省思

創造社會幸福泉源,綿延宗族新興命脈

心在
 
擇偶成家五倫生
敦倫盡份真安樂
可嘆愛欲不重德
衍生問題能亡國
 

漫談以「儒佛思想」建立家庭之利益

 從古至今人類即以團體生活型態而互依共存,其中婚姻制度與家庭生活乃最為核心的基本要素,人們於適婚階段選擇與己心靈契合、因緣深厚者交往,並作為終身攜手而行的伴侶,同時透過嫁娶關係,彼此共組和諧家庭,於日常生活相互扶持依靠,從而達到傳承薪火、延續宗族的終極目標,此乃人生旅途,必然面對階段性課題及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而在我國浩瀚如洋的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許多描述古代適婚男女,由擇偶、成婚乃至安家歷程的文章,例如在《詩經》〈關雎〉篇,即鮮活地刻畫出,昔日年輕男女追求真摯情感的心境寫照,又其字裏行間充滿了溫婉敦厚,讀來令人為之動容。而〈桃夭〉篇則洋溢著親眷對嫁作人婦的女子,寄予無限的祝福和期許,故此二篇作品不僅詞藻優美,同時更顯露出為文導正風氣、教化社會人心的意義。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多項風氣早已深受歐美思潮所影響,故今日之下,遍及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無論時尚名流抑或市井小民其價值觀念均近乎西化,以致目前新興人類對婚姻大事、家庭責任與道德倫常產生若干偏差觀念,再加上目前體制內的學校教育,對中國道統與古聖先賢文化未加推廣弘揚,無怪年輕學子難以建構正確的觀念,究其人格未能健全發展,諸多社會問題必然日益衍生,除此之外,時下不少年輕男女亦對兩性相處之道及終身婚姻大事,抱持著輕忽、草率甚至放蕩不羈的態度,知乎此,日後將造成許多不良示範,並對世道人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而欲補其弊病,則莫若由提倡儒家聖賢教育、建立佛化家庭為下手處,此乃最極究竟「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綜覽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乃我國五千年中華文化之精華所在,正因炎黃子孫,代代皆保有倫常綱紀的正確觀念,故能由此一脈相傳、凝聚中華道統的力量,同時也維繫著和諧與安定的社會環境,在儒家五倫當中,係以夫婦之倫位居於首,而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歷程,亦是由此為其發軔。倘若一對夫妻能彼此互敬親愛、各盡其職,雙方共同恪守「夫婦有別」的法則,其日後家庭生活當期幸福、未來婚姻關係自然美滿,此亦奠定父子有親、兄弟(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及君臣有義之基礎,如是才可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目標。反觀今日之下,由於時空背景急遽變遷,人際關係漸趨複雜,不少新興人類在兩性交往與抉擇伴侶的過程中,受到邪知謬見種種不當觀念的飴害,遂迷失方向且踏上難以挽回的歧途。然而,自古以來凡可博通古籍、遍閱群經,同時深入瞭解固有聖賢王道文化者,皆明瞭謹慎擇偶的重要。
回溯自三國時代的歷史,諸葛亮選擇了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月英)作為終身相守的伴侶,雖黃氏面容非常醜陋,頭髮甚為枯黃、膚色也極其黝黑,然論才器,則堪與諸葛亮匹配,儘管當時街坊鄉里互傳譏訕,並以諺謂之:「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當時諸葛亮仍舊不以為意,毅然決定與黃氏結為連理;根據史料典籍的記載,以往諸葛亮領軍六出祁山,所使用的運輸交通工具—木牛流馬,及率兵至南蠻擒拿孟獲時所服用的「諸葛行軍散」皆出自於黃氏之手,其妻如此聰穎黠慧令人讚歎。再者,黃氏亦善於教養子女,故諸葛亮每位孩子長大之後,因從小受到完善健全的家庭教育,各個品格高尚、氣宇恢宏且能成為國家棟樑,由此可知諸葛亮其恢宏遠大的卓見及眼力,足為後世擇偶者最佳的典範。
此外,在《論語》〈學而篇〉當中提及,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舉凡男女結婚之前,雙方宜深思熟慮並慎選對象,尤其當以品格健全、道德良善者為優先考量,如僅觀其容貌佼好,而未察其德學涵養,則非合宜之抉擇也。又今人若可真正作到「賢賢易色」者,相信其品格必然崇高,待人處世成功,日後婚姻幸福圓滿。
浩瀚佛法自印度東來傳至中國已歷經兩千餘載,故整個佛教思想早與我國文化融合為一,而往昔佛陀時代即訂有四眾弟子完善的制度,當時除了僧團精修梵行以外,亦不乏在家居士潛心於道。自唐宋以降,佛法在中國落地生根,同時大發異彩,例如我國西北甘肅省敦煌石窟洞壁中,即可發掘許多描述在家居士潛心修道的繪畫、文字及雕刻,故優婆塞、優婆夷二眾乃成為淨化風氣、安定社會一股很大的力量;而居士倘若能從佛所言,依正知正見來共組和諧家庭,相信往後不僅氣氛愉悅融洽、婚姻亦當幸福美滿,再者夫妻之間平日互相鼓勵,提振道心,同時彼此也可增進對教法的體悟,到了臨終之際,由於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再者夫婦雙方擁有一致的理念和共識,故能以清淨、莊嚴的佛號助念、成就往生西方淨土之大業。佛陀慈愍有情,深知白衣居士共組佛化家庭乃修學道業的重要基礎,故特別在《善生經》中,明確提出三寶弟子夫妻間相處之道,經云:「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闕,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於妻。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云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為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佛陀在此段經文中,教導夫妻相處應建立在互相信賴的基礎上,彼此禮敬尊重,學習包容與體諒,並且隨時關懷對方以了解其需求。於日常生活中各司其職,為夫者,應善加營生、供給各項資具;為妻者,則勤儉溫婉、宜室宜家,當有了孩子之後,兩人也要齊心努力,共同教育下一代,不但讓兒女有機會學習到古聖先賢的文化,同時也應藉由種種善巧方便,引導孩子們薰修正信的佛法。至於在行持與修學方面,夫妻雙方更應時時共勉、相互提攜增上,以期這顆菩提種子,能夠成長茁壯、開花結果。
結縭成家乃人生旅途,極其重要的轉捩點,當兩人決定攜手步向紅毯,即是另一段嶄新生活的開始,結束單身生活、共同組織家庭除了象徵一個人邁向成熟的階段,更代表了承擔責任的開始,未來雙方將藉由婚姻與家庭,來學習如何自我成長、彼此調適生活習慣的差異及共享內心世界的種種點滴。再者,生兒育女固然辛苦萬分、且需長期投注龐大心血和體力,但箇中滋味也充滿了甜蜜的負荷,正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為人子女者在歷經此階段後,對雙親當能生起由衷的感念及報本還恩之心;總體而論,人們藉由健全的婚姻制度,得以學習穩重獨立與邁向成熟的人生,若能把握住眼前殊勝善緣,並輔以正知正見的儒佛思想,來組織家庭、教育子女,相信個人不但能獲諸利益,同時更可創造出社會幸福的泉源、綿延整個宗族新興的命脈,由此為淨化人心、安邦定國,盡己棉薄之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