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大德法語

正覺精舍結夏安居~果公法語開示(二)

編輯部整理

修學高妙平常現

敬和忍省代人勞

悔罪謙懷成人美

觀他菩薩我凡夫

淨土往生操左卷

民國一百年六月十八日

 

 

印光大師開示道:「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即無論在家的居士們或者出家的師父們,對我們的長上要恭敬,譬如在家的居士們,在家裡有公公、婆婆,叔叔、伯伯,嬸嬸、嫂嫂,輩份比我們高,年紀比我們大,都是我們的上輩,都要恭敬、尊重他們。

 

 

就著出家的師父們來說,自己受戒得戒臘,凡是戒臘比我們高的,都是我們的上座,戒臘比我們低的就是我們的下座,而我們本身也有剃度的恩師,受三壇大戒的三師七證,這一切,凡是戒臘比我們高的都是我們的上座,對他們要尊重恭敬,這就是上敬。

 

下和是對下位的人言,比如在家裡有弟弟、妹妹、子女,或者伯伯、叔叔的子女,凡是年紀比我們小,輩份比我們小,都算下輩,我們都要很和善、很和氣的對待他們,好好的教導他們,所以必須上敬下和。

 

出家師父在道場中對於戒臘比我們低的,在下位的沙彌,或者想要出家,住在僧房裡面為三寶服務的這些準備出家的淨人,我們對他們都要和善,很溫和的對待他們,所以叫做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要忍辱別人所不能忍辱的境界,所以了然和尚有一首偈頌這麼說:「逆境當前莫動瞋,西方佛子等疏親,吾今暫作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違逆我們心意的境界擺在眼前,應當不要起瞋恨心。極樂世界的聖賢們沒有親疏的分別,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我現在暫時作個娑婆世界的客人,我們都是客人,不要認為我是主人喔!我們是暫時在娑婆世界作客人。不久之後都到蓮池海會,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遇到逆境我們怎麼可以不忍辱下來呢!

 

所謂的忍辱非持戒苦行所能及,忍辱的苦比持戒的苦行更殊勝,所以佛陀在《遺教經》也開示我們,假若有人來支解、割截我們的身體,佛陀開示教導我們不要出惡言,不要冤冤相報,不要他來殺害我們,我們也殺害過去,口不出惡言,內心安然的忍受,要能忍受惡類如飲甘露,就是入於佛道有智慧的人。所以各位佛的弟子,人家怎麼侮辱、毀謗我們,我們都要忍受安住下來。就好比佛在因地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體無完膚,他連一念瞋恚心都不生起,而且發願我將來成道,最初度的就是他,所以歌利王後來就成為鹿野苑五比丘的第一位憍陳如,憍陳如是五比丘中最初成就者,人家對待佛有殺身之禍,而佛對到這樣的逆境卻慈悲的發出這樣的願,你看佛陀是多麼慈悲。我們做為佛的弟子,就跟佛的身口意三業效法,這才叫佛的弟子,我們不要出惡言,也不要用不好的方式報復過去,倘若生起慈悲救度他的心,假若我們做人都能夠如此,在社會上、在家庭上與人相處,哪裡會有不如意的事呢?必然能逢凶化吉,任何逆勢都變成順勢,就轉變啦!所以要能忍人所不能忍!行別人所不能做得到的。

 

所謂「行人所不能行」,在此講一個公案,虛雲老和尚有一位弟子叫作具行,他的名字叫做日辯,是雲南桂林這個地方的人,他年幼的時候父母親雙亡,成家以後家境也貧苦,所以全家都到雞足山的祝聖寺去工作,在他廿一歲的那一年,率領一家八口,一同禮拜虛雲老和尚出家,不久他也受了具足戒,他的面貌很醜陋,雙耳也重聽,又不識字,和尚只能教他念佛的法門,具行因此就摒除一切的外緣專心去念阿彌陀佛,白天他為常住種菜,晚上禮拜念佛靜坐,空閒的時候也隨喜課誦。他不識字,兩堂的功課要學起來也不容易,但是他很有恆心,請求法師口授給他,一字一字的教,他字字句句都記憶在心,極為精進。不到兩年,六時的禮拜課誦都已經具足了,而且也會背許多經,值得敬佩!民國四年具行離開寺廟參訪四大名山,九年回到雲南,心境更為開朗,這時正好虛雲老和尚建昆明玉竹山的雲棲寺,具行表示願意跟隨修苦行,老和尚就問他,你想探視你的眷屬嗎?他就開口:我不管其他事了!那你要做什麼工作啊?他回答:那些眾人不想做的苦勞都由我來做,你看!這就是行人所不能行,於是老和尚就讓他住在勝因寺,凡是築牆、蓋房屋、種菜、挑石頭、挖土、灑掃、炊煮等等的事,具行一律都接派,沒有一刻的空閒,而念佛也從不間斷,一面工作就一面念佛,平時除去多餘的東西,也不多講話,夜裡大眾休息的時候他就禮拜金剛經、藥師經以及淨土諸經,一字一拜,這就是拜經,等到黎明大鐘齊響,他還照樣上殿課誦,沒什麼休息接著就做早課課誦,如此習以為常不曾休息,偶爾遇到有衝突,總是一稱一句阿彌陀佛。後來寺裡修塔,具行也搬石頭和砌牆,不辭勞苦喔!他曾經稟告老和尚說等待塔完成以後,他要看守這個塔,虛雲和尚看到他的發心很難得,當民國十三年春戒的尊證,受具足戒要三師七證,他就是七證之一,那麼上寶壇的時候弟子就請他開示,具行說:我半路出家,一個字也不認識,只知道一句阿彌陀佛!有一天具行忽然將所有的衣物、棉被等用品全部賣掉,設齋供僧,別人就問他要到哪裡去?他一直微笑而不回答,傳戒結束後具行馬上告假就前往後園,三月二十九日中餐之後,具行私自到勝因寺大殿後面的曬穀場,拿了稻草樹枝,敷坐在稻草上,左手拿著引磬!右手敲打木魚,面向西方,用火自己焚燒,當時寺裡面沒有一人察覺到這個事,在牆外有人看見火光,大家競相觀看,只看到具行端坐在位上,然後被燒成灰了,形狀就好像生前一樣,遠遠的地方都能夠嗅到奇異的香氣,眾人看到這種殊勝的瑞相,馬上呈報統領的全省軍政大權的督軍唐季堯先生,督軍就率領全家前往去觀看,具行嵬然不動的坐得好好的,等唐季堯走近要拿他手裡的引磬的時候,遺體突然全身倒下變成灰啦,後來具行的骨灰果然首先入塔,又暗符合以前所說要守塔的約定,說這個塔建好我常常要來看守,就是骨灰第一個入了這個塔,就等於看守此塔。

 

那年他才三十六歲,也說明極樂世界不一定年歲高者,我們就隨緣好啦!能活到一百歲我們就一百歲再往生,年輕就往生也挺好,隨緣就好,這個就是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勞」,代替人家的勞苦,像過去有人力車,人力拉著車走在上坡的路去,很辛苦的,我們就助他一臂之力,幫他推上去,這就是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就是人家帶頭做功德善法,我們知道以後,有錢就幫助他做善事,沒有錢我們就用嘴巴去讚歎,人家聽到你讚歎的聲音他越作越起勁,看到人家做善事你就滿心歡喜,人家看到你的樣子,就越做越起勁,這就是成人之美,這就是隨喜功德,從隨喜功德至出錢出力,我們心裡很了知,也是隨喜功德。

 

靜坐常思己過」,等覺菩薩二六時中,不離開十方諸佛,懺悔過去的罪業,何況我們在凡夫地,應當常常生起慚愧珍惜之心,怎麼敢自己仗恃自己?自己仗恃自己,縱然有修持都變成魔業,所以我們靜坐的時候,要常常思維自己身口意三業是不是有過失,常常的檢討自己的過失。

 

閒談莫論人非」,跟人家言談的時候,不要三五成群言不及義,說人我是非,東家長西家短的,我們不如此,假若談論人家的是非,我們本身首先就是錯的,修行功夫不是來檢點他人是非。

 

行住坐臥,穿衣喫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所以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早到晚)從暮至朝,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就好比金剛持,佛號在脣齒之間(法師示範),自己聽的清楚、念的清楚,這樣也不會影響別人,而且能夠持久,這就是小聲念、金剛持,或者默念,譬如你靜坐的那堂課就默念,三三四一直念下去,一句頂一句、一句頂一句的一直念下去,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清清楚楚,無論出聲、無論默念,都要聽的清清楚楚。默念就心聽,口念就耳聽,都要聽清清楚楚,無論心聽、耳聽其實都是心聽,用心來聽,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號不生起其他的念頭,不生起其他的雜念,若妄念一起當下定要叫它消滅,凡夫眾生總是會打妄想,會生起雜念,這沒關係,古德說:不怕念起唯恐覺遲,凡夫眾生總會有念,但是覺悟要快,覺悟不快,隨著妄念一直亂下去,光陰白白浪費,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喪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光陰不會倒流,所以趁著一口氣在的時候,就要努力的修持。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很快提起阿彌陀佛的聖號,雪公云:「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一念貪瞋癡三毒在心生起,趕快用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壓住它,惡念的言語、惱害妨礙眾生的言語不從我們的口裡講出來,損害眾生的事不造作,那就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了。所以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

 

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慚愧心及懺悔心都要恆常生起,慚者慚天,愧者愧人,天神都會看到我們隱私、隱密處所犯的過失,天神都知道,佛菩薩更會知道,所以儒家都講慎獨,謹慎自己獨處的時候,身口意三業不要隨便造惡,造惡就要受惡報,所以慎莫造惡。

 

慚是慚天,愧是愧人,愧是什麼意思?一般人知道我們所犯的過失,我們犯了過失,人家知道,常會批評苛責我們,我們怕別人的批評苛責,所以在空閒處我們也不敢造作惡業,所以就是要有愧人,要有愧心,我們有修慚恥就不敢造惡了。愧人就是在公顯、公開的處所造作惡業,人家知道就苛責批評我們,我們怕別人的輿論苛責,就不敢造作,這就叫有愧心。所以有慚有愧之心就是佛法當中兩個潔白清淨之法,有慚愧心我們才能止惡行善,止息一切惡法,奉行一切善法,這就是慚愧心。懺悔心,懺就是止息斷絕未來的過非,悔就是生起羞恥心,要對過去所犯的過失生起羞恥心,從此之後不再犯,這個叫做懺悔。所以要常常生起慚愧心以及懺悔之心。

 

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縱然有一點修持,但是總覺得我的工夫很淺薄,怎麼可以跟古德相比呢?有一分工夫就自己在那邊誇耀有三分、五分、十分了,不可如此,禁止誇耀。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只要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我們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要看比我們賢能的人跟他效法,想要跟他一樣,跟他相等,看到比我們不好的人,我們要引以為借鏡,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三人同行,必有我們的師承,有我們師法的對象,好的我們直接跟他學,向他看齊,師法他;不好的作為借鏡也是學習,我們免得重蹈他的覆轍。

 

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看待一切的人都是菩薩,佛看待一切人都是佛,我們眾生有時候看到佛還不認為是佛,還以為是普通凡夫,所以我們反過來看待一切人都是菩薩,唯獨我ㄧ個人實實在在是薄地的凡夫!常常歡喜,因為感謝!自己的過失太多太多了,都是薄地凡夫啊!人家好處太多太多了,實是菩薩!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極樂世界。」假若能依照佛所說的好好修行,將來決定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這兩份印光祖師的法語都非常好,今天各位光臨敝精舍,沒有什麼好供養,就以這兩段法語供養諸位作法供養,好!最後回向。

 

附註:第一段法語刊登在蓮榮會刊第八十三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