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共修研學-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之二
心爾
文之由來:
此一篇文是淨土大德省庵大師所作,法師在阿育王寺,供養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寶塔,發起兩種感想。
一、不生佛世,不見真佛,自悲悲人:
這是一種悲的狀態,自悲就是生不在佛世,不受佛的教化,所以不能修行成就,眾生跟我一樣所以產生自悲悲人。
二、猶得讀經典,猶得見真身舍利,自慶慶人:
沒見到真身佛,猶得見真身舍利(靈骨),自慶慶人,沒有見到真身佛,猶得讀經典,其實是看到了法身舍利,它能帶領我們破迷啟悟,離苦得樂,自慶慶人,有悲的部分有欣的的部分。很歡喜的就是能讀到佛法,還能見到舍利,所以是很高興的一件事;「於涅槃紀念日作供舍利大會,發四十八願」。今天我們看不到釋迦牟尼佛的真身,真身就是法身,依法身隨緣現起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比丘相,充滿了智慧(應化身)這個我們沒看到,是我們很悲哀的。但我們能有他的遺物,包括舍利、經典,乃至於發揚經典的善知識,這是我們最後可以把握的,連這個也沒有,那什麼都沒有了。
文之價值:
「此文是祖師所作,名雖非經、非律、非論。」因為是勸發菩提心文,也不是勸發菩提經等等,可是「經、律、論三藏無不攝在其中,勸人發佛果因心」,成佛的因在菩提心,「為顯法身慧命之關鍵」,因為唯有發起菩提心,才會上求佛道。唯有上求佛道,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圓顯法身續佛慧命,真正續佛慧命,要以成佛來說。我們只能說隨順地續佛慧命,教理通達是隨順的第一步,依教理修行是隨順的第二步,按照教理實修而證果,才是真正的延續慧命。「實可當作經讀」,因佛經的義理都在這裡面「當作律看」,因所有的戒律都依菩提心方為成佛資糧,「當作論研究」,這是勸我們發菩提心的論文。
文題之分釋:
文題:勸發菩提心,文要對題,題目的分析很重要,題目要看懂。
人題:省庵大師乃能詮之人,所詮乃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乃人題。須從省庵大師傳記補充人題,則吾人對省庵大師名號一提起,立刻很有覺受,因為知道他的證量,他的成就,他的悲心,自然對其所撰的論文,生起甚深之信心。(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