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專題報導
放生心得與感想
德銓
一、 很高興藉此機會發表感想,將放生心得感想發表,請不吝指教,藉此機會檢查自我,以提昇德能。
二、 放生活動之前,為何要做前行緣念?
l 加強自己的信念,消除自己的疑惑及障礙,建立正確的觀念並產生做善事的推動力。
l 確立放生的宗旨及理念,在正行時心念才能專注,才會有受用,才不辜負眾人的努力。由於習性使然,往往到了目的地,下了遊覽車,六根就開始被外境牽著走,看到順眼的則生起貪念,看到不順眼的則生起瞋念,看到既非不順眼也非順眼之境,則腦袋空空,而把放生的宗旨及理念拋到九霄雲外,好不容易安排時間,參加放生活動,結果還是在長養貪瞋癡,辜負舉辦人的用心,非常可惜。
三、 如何做前行緣念?
l 在每次參加放生活動之前,先閱讀「放生問答」,了解放生的意義:什麼叫做放生?(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異類眾生,被擒被抓被關被殺,驚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際,發慈悲心,買物救贖,予以解救釋放的一種行為!)為何要放生?(放生就是還債,還今生累世以來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要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有罪必報,有債必還,今生我們所造的殺債已不可勝數,更何況累劫多生!所以我們要積極地放生,救贖生命,償還宿債,以其滅罪消愆,消除罪障!)放生有那些殊勝的利益?(無刀兵劫、免除戰爭殺禍、免天災橫禍、長壽、健康、少病、子孫代代昌盛,生生不息等)透過不斷的串習,將有助於心力的提昇。參閱「放生問答」第八頁。
l 建立為何要常常參加放生活動的觀念
或有認為參加放生活動不要太頻繁,最好是兩個月參加一次就好了!這是末學的看法,我們來看看祖師大德的看法:
寒山問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參閱「放生問答」第四十九頁。
由此即可看出菩薩為何會成為菩薩,而凡夫仍為凡夫的道理了。
菩薩的慈悲心如瀑布一般源源不斷擁出,因此可以成佛,而凡夫的慈悲心有如小溪,隨著氣候的變化,時而有水,時而乾涸。
因此放生活動不僅是每月做,最好是日日做、時時做。
l 建立放生乃造清淨善業的觀念
l 目前的環境要造善業容不容易?要造純淨的善業容不容易?什麼是純淨的善業?以布施乞丐為例,末學有一段期間上班必須經過地下道,看到的都是同一批乞丐,就會引發許多煩惱,首先會懷疑他們是不是真乞丐,如果是真乞丐,到底要投給他多少錢,只投十元是不是太吝嗇,我得到的功德是不是很小,甚至於會想他會不會拿錢去喝酒,沒有幫助他反而害他;有時候還會分別乞丐的等級,看到比較順眼或比較像乞丐的,才投錢給他;如果每次經過都要投錢,也是非常麻煩,或有時身上只有大鈔,乾脆繞道而行,眼不見為淨。
l 當有這麼多雜念時,這種布施就不是純淨的善業。反觀放生活動,就具有造純淨善業的條件,從到漁市場買生物開始,並不會以生物的大小、美醜做為挑選的依據,而是以生物的立場來考量,今天的放生地點、水質及氣候是不是適合這些生物。如果碰上交通阻塞或路途遙遠,不但不會引發煩惱反而更歡喜,因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薰習善法;如果碰上風雨交加、飢寒交迫的情況,大家更能發勇猛心去行善,因為大家都知道善事越難做,法財賺越多;還有我們屢次參加放生,也沒有疲憊不耐的心情,因為我們很清楚了解菩薩在成佛之前,也是如此時時行善而毫無疲憊之心;在放生的時候,我們也不會要求這些生物要如何報答我們,因為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我們累劫的父母,放他們生路,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參加放生活動,雖然沒有在家裏舒服,但短短的一天卻可以長養這麼多善法欲,要成佛或為凡夫,就完全繫於心中一念了!
l 發願做一些自己以前不敢做或不願做的事,給自己設定一些挑戰的目標,例如發願在大眾面前供養心得、發願不畏懼冰冷的海水、不怕因而感冒、不怕自己的衣服弄髒或弄濕等等。
四、 正行時之意樂及觀想
l 一心專注,依照老師的帶領觀想。
l 放生旅遊活動看能不能在事項中辦的圓滿,意樂也能夠建立的圓滿,使我們參與的家屬乃至於所屬的單位都能夠歡喜讚嘆、發菩提心,把它當成一種教化,使得人心向善,風俗純厚,也能夠將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乃至於未來有這個往生殊勝因緣,當然意樂要圓滿也要配合事項的圓滿方引發意樂的圓滿,因為一般都是對境生心,如果境界不好,要生起殊勝的意樂是不容易的,如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往生後對境生心,能夠生出希求佛果的殊勝意樂,所以事項上的圓滿也有助於參與的大眾意樂圓滿。然事項的圓滿需講究分工,分工的目的就是為了合作,一定要結合大家的共識而造業,方有殊勝的果報。造共業即是種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之因。若有發菩提心來修菩薩行之行者,放生就是一攝六度之菩薩行,如放生對於所放的生物,花錢去買叫做財布施,放出去為他們說法叫法布施;至於讓他們免於恐懼,是無畏施。放生對治我們的殺生業及嗔恨心這叫做持戒。這個生物就算對我們有危害,我們也不怨恨,這叫做耐怨害忍,就像我們當初放螃蟹,被螃蟹咬到,那也沒有關係,這叫做耐怨害忍;環境或許不好,比如說天候或許不良、路途難行、交通不便、方便之廁所太少、而卻歡喜安住放生之業,這叫安受苦忍;放生也要講究放生的心態是否與法相應,這叫做諦察法忍;從這放生也可以修學此三種忍辱度。而放生活動可以不斷的辦下去這叫做精進。所注意的就是這些生物能夠歸於大自然,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而且注意自己菩提的意樂,這叫做禪定。放生也知道所放的生物體性本空,眼前隨緣隨業變成畜生相,如果能夠為他們說法,乃至於以菩提心來迴向,他們未來都能夠成就佛道,這叫做般若。放生的事業結合六度即是殊勝菩薩行。大家來造這樣的共業,將來就能夠感應我們都是能夠成就莊嚴殊勝佛果,且彼此互相扶持,是故釋迦牟尼佛出世,有這麼多佛護持他,而阿彌陀佛出世,亦得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佛護持,乃因地中大家一起造共業。所以我們若把這個事項看成是殊勝的,所累積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若把它看成單純的旅遊活動,那就很可惜了,一方面時間也耗費,二錢也花得不少,再加上這些的支援及資源,乃至於行前籌備,人員之調配及義工的疲於奔命,若沒有達到效果是很可惜的。
五、 活動後之結行
l 觀察蓮友的善言與善行,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譬如在放生的時候,有些蓮友捲起褲管,站在最前線,不怕冰冷的海水,不怕身體弄濕。有些蓮友小心翼翼用雙手捧著魚送到海裏,不怕手被魚鰭刺傷。有些蓮友大聲提醒大家小心,不要輕忽海浪的威力。
l 檢討正行時的想法與行為和前行緣念做一比較,將沒有做到或做不理想之處,記在筆記本上,做為下一次活動提昇的重點。
六、 透過不斷的參加放生活動,無數次的前行緣念、正行及結行,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思想漸漸與法相應。
七、 當無法參加放生正行時,意樂如何安立?
l 在家中觀想前幾次活動的過程,好像自己也跟著蓮友一起去放生,體會魚蝦躍入水中的喜悅。
l 往年兵荒馬亂之時,幸虧老天保佑,我們僥倖逃過一劫,保全了性命,假若當時,盜賊在後面追殺,一步步逼近,我知道被擒被殺必不可免時,當時的心情,慌張不慌張?
l 假若當時,刀已殺到我的身上,我的四肢殘廢落地,痛澈心肺,疼痛已極以致哭叫不出聲音來,但命還沒有斷,又不得馬上死亡,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當時的心情,冤恨不冤恨?痛苦不痛苦?
節錄「放生問答」八十四頁只將此心,推及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