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三十五)
道源老和尚
金器種類樣式多
不離金喻具佛性
可貴提煉除渣滓
湛然澄明圓覺智
乙二、正宗分
丙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丁二、廣明行相
戊一、四問答通明觀行上根修證
己二、徵釋迷悟始終
庚五、正答所問
辛一、長行
壬二、喻釋現起之疑
癸二、金中礦不重生喻
經文: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金剛藏菩薩問了三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是十方眾生本來成佛,緣起無明,一切如來什麼時候復生一切煩惱成為眾生?即佛說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怎麼會有無明呢?既有無明就不應該說他本來成佛嘛!既然說他成了佛再做眾生,那麼十方如來什麼時候再當眾生呢?一連串問了三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由第一個問題而來,佛說眾生本來成佛,試問如何會本來成佛呢?譬如銷金礦一樣,金子一定在金礦裡邊,然金礦不是金,須經過銷熔才有,既已成金則不會再變成礦石,經無數劫,金性都不壞。不應該問金礦煉成金,什麼時候還會再變成礦石?這根本不成問題。不應該說本非成就,雖然金礦還沒有經過銷熔(化煉),可是金猶在金礦裡,這個金子本來成就,若說本非成就則錯。同理如來的妙圓覺性亦如此,在一切眾生份上本來成就!本來成佛!
壬三、顯示淺難深造
癸一、所造離念
經文: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是證得一切眾生本具的妙圓覺性(破二障的空性),此中無一切相,既無菩提亦無涅槃。成了佛有兩種果,一是智慧果(菩提果),一是理性果(涅槃果),但是在圓覺妙性(能所雙亡)裡根本沒有菩提,也沒有涅槃。所以古人有兩句話:平等證法界,佛不度眾生。在平等無差別的一真法界境界上,佛無有可度眾生,因在圓覺妙性中無任何差別相可得,此謂之一真法界(妙圓覺性)。
所以妙圓覺性裡沒有成佛與不成佛,輪迴是虛妄輪迴流轉,在圓覺妙性裏,根本沒有輪迴相。社會上批評佛教迷信,因為寺院做法會表現出來迷信的樣子,佛教被譭謗成迷信實在冤枉,人生最高的哲理就是佛理。以上所述乃華嚴三觀的真空絕相觀(華嚴三觀:真空絕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
真空絕相觀若依賢首五教乃屬始教(小、始、終、頓、圓),為大乘般若,《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次:若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以三十二相來求佛,以會說法的聲音來求佛,這就著了佛相、著了法相、著了邪道,怎麼也見不到佛。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相是虛妄的,佛相也是虛妄的,若見諸相非相才見到如來,是約見法身如來而言,此處妙圓覺性,乃始教(大乘的初門),不但絕一切眾生相,連佛相都要絕掉。其次入到理事無礙觀,理不礙事,事不礙理。
到了事事無礙的法界觀(即華嚴第三觀,周遍含容觀),一即多,多即一。由第一觀真空絕相觀談到六根清淨,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都清淨,一切凡夫都清淨。直到周遍含容觀,六根都遍法界,不染不障,不但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且一即是一切,一個人修成功了,一切眾生都清淨,正報如此,乃至一切世間(依報)都清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周遍含容。此處經文圓覺妙性沒有差別相(即真空絕相觀),何以沒有差別相呢?這些差別相都是對待的名詞,何謂菩提?斷了煩惱謂之菩提,與煩惱相對而說的。什麼是涅槃呢?了生死證得涅槃,是對著生死說的。什麼是佛?不是眾生名之為佛,是對著眾生說的。何謂無妄輪迴?何謂非輪迴?生死境界,佛說是虛妄,然眾生卻在虛妄中受輪迴生死之苦,超出三界脫出輪迴,叫非輪迴,都是對待的假名業相,然在圓覺性中一切了不可得,不能以分別心證得圓覺性,一切如來的圓覺妙性中,對待相以及觀待相生起的假名,皆了不可得,此乃絕待,然還是錯的,因為觀待對待說絕待,此時是無一法可得,謂之開口即錯,動念即乖。
癸二、能造帶情
子一、舉勝彰劣
經文: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三界內的凡夫以分別心去測度如來圓覺境界是測度不到的,二乘聖人雖超出三界,所證境界亦是身心語言通通斷滅了,亦即身相也空,心相也空,語言之相也空,然終不能到達圓覺智所證的大涅槃,只能證得偏空涅槃,在此涅槃境中身心語言之相都了不可得,然不能證得大涅槃(圓覺性),何況薄地凡夫以思惟心(分別妄想)來測度如來的圓覺境界,如何能測度得到?
子二、舉喻顯情
經文: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夏天夜晚會飛出帶光的小蟲,謂之螢火蟲,但彼火非燒東西之火,是蟲身上光體所發,須彌山是七寶所成,螢火非燒東西的火,拿螢火去點須彌山,終不能著。如同以思惟心測度圓覺的境界,愈測度愈遙遠。
輪迴心就是分別妄想的心(顯現六道有自相),以輪迴的心起輪迴的知見(取境界為自相所成的好醜而生好惡),想悟入、證入如來的大寂滅海,不生不滅謂之寂滅,此境界是寬廣甚深如同大海,謂之大寂滅海,乃妙圓覺的境界,你想以分別心到達此處,是終不能至,到達不得!
子三、誡息妄心
經文: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欲斷無始輪迴根本,先求開悟,亦即先悟入如來的圓覺,再證入如來圓覺,由何時開始?由初發心的菩薩,及末世的眾生開始,要修大乘,要求如來的圓覺,先斷無始以來輪迴根本。
子四、重明妄義
經文: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有作就是有所作為,「有作思惟」就是有心想研究某個道理,此有作思惟從哪裡起呢?從有心起,此心(第六識)之生起乃六塵妄想緣氣,六塵緣影即是六塵妄想的緣氣,緣氣乃指此心似有而非實有,若無六塵何來心識?研究道理的心是第六識分別妄想,不是真實之體,等於空中華。
虛妄緣氣(六塵)如空中華,心(第六識)用此來思惟(將如空華之境執實),此分別心思惟佛境(圓覺境界是佛的境界),等於虛空華結出虛空果,實則空中根本沒有華,所現之華虛妄不實,如何會結出果來呢?想來想去都是增加妄想,沒有一點真實,謂之無有是處。你依妄想分別欲證佛智,如何能證得?
接著加以訶斥金剛藏問的道理不對,虛妄浮之心是輕浮、不純淨、不真實,多諸巧見之巧是小巧、技巧,問些道理雖問得很巧妙,然此技巧之心是佛教所謂八難之一—世智辯聰。世間一切有學問的人,你叫他學佛法很難,他有問不完的道理,他多諸巧見,亦即孔子所說好行小慧,此小巧的智慧,學孔子之道還學不來,怎麼能學佛的道呢?所以不能成就圓覺的方便。若想證圓覺,當然得有下手之處,切不要用輕浮心及小巧的智慧。
壬四、結答問不當理
經文: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說如來成佛是否還當眾生,此之問非正當。講到這裡,我們得自己修行用功!我(道公)總算有一點善根,二十歲時出家雖不算晚,然在小廟出家,寺中沒有人懂佛法,連我師父也不懂,我什麼也不會,只會唸經,不會講經。出了家天天學唱讚,學打鬧鼓,盡學這些。在小廟出家生活苦,吃的是糯米飯,配的是舊臭醃菜,那種糯米飯台灣話叫糙噗味,天天吃那個米飯。在小廟裏天天念經打鬧鼓,就這麼回事。雖不怕苦,但每天被逼著唸早晚功課本,尤其是教焰口要求很嚴,今天告訴你這一段要背,明天要你背出來,背不出來就跪凳子,背不完,打兩個響板,並且跪到凳子上去唸。且要你唱,萬一明天唱得不好,還是要打要罰,雖能背能唱,結果一句也沒懂。平常做佛事時(趕經懺),就念金剛經、念藏經,雖天天念金剛經,也沒人講,可是我還是有點善根呢!到了二十五歲時去湖北歸元寺受戒,遇到一位受戒的新戒,這新戒有一點學問,他也是找不到人說話(無知音),碰到我還有一點談頭,就說我們出家都是念經,想學點佛法卻沒地方學,我有點善根就碰到這個人,雖他也不懂佛法,可是善根比我厚,後來他去了北京藏文學院。我向他說學懂了佛法得告訴我,受戒後我得回小廟,之後收到了一本《大乘起信論》,論名很好,名為大乘起信!打開看時,一點也不懂,然看不懂也要看,為的是要學佛法嘛!文中有非為世間名利恭敬故,這一句我看懂了,哦!學佛法不能貪世間的名,不能貪世間的利,不能貪世間的恭敬,我就打那兒起種了善根。
後文勸我們要發三種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什麼是直心?是正念真如。當時無法瞭解真如,但懂得直心,就是心不要彎曲,貪名、貪利、貪恭敬這些心,都是彎彎曲曲的心。你學佛法你要怎麼學呢?你得學傻瓜,哈哈!這是我自己下的註解,不學那些輕浮之心,多諸巧見的人啊!我看了起信論這些話,後來硬學傻瓜,怎麼學傻瓜呢?遇著名現前時,你爭名讓你爭,利益現前,你爭利讓你爭,但不知道怎麼樣不要恭敬,因為還沒有這個經驗,名利二字,我懂!不貪名,不貪利,我在學傻瓜,學傻瓜就是學吃虧。就從二十五歲那年起,學傻瓜,學吃虧,一直學到現在,覺得還沒有做錯。講這些做什麼?我學吃虧,名利讓人奪去,這樣子就會修行,會用功了!所以再說一句註解,修行要老實,老實就不是輕浮,不是巧見,如此則與佛道相近了。(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