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共修研學-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八)
心爾
省庵大師勉勵勸言:
序分(分兩大段)
一、「先敘修行心願為本」:修行若無心願則變成空殼子,很多人修行很重視外相,裡面靈魂沒有了,剩空殼子。
二、既然修行核心為心願,如何得正確之心願,方不使修行唐喪其功,即文「敘發心去取須明」心中去除那些錯誤的行相,緣取那些正確的行相,方得正確之發心,換言之緣取正確行相說正確發心?緣起什麼樣行相說我不發心或發心不正確,序分講得很清楚,如果將前面發心十種利益觀修,自會認真地研究正確發心之行相。
「先敘修行心願為本」此段又分為三段。
一、證明發心立願是修行的根本;省庵大師表明勸眾修行先重心願以為根本之誠意。
「不肖」祖師自謙不賢。「愚」不智。「凡夫」表示非聖。此修行人之風範修持愈好愈覺不足,其次因對涅槃法會眾前說話,未敢自高,眾中僧俗老幼,根基不等。或有諸佛菩薩,影響當時(做影響眾),或有祖師聖僧,乘願再來,肉眼不識,故發言必宜謙遜也。
「泣血稽顙」勸我們發菩提心,連他(不肖愚下凡夫)都知道菩提心的重要,何況我們。他勸我們勸到泣血稽顙,一直頂禮,一直哭到流血。
「哀告現前大眾」,我們信佛要有「淨信」行相,而不是來結緣的。佛法聽眾分:淨信眾(包括:常隨眾、當機眾、影響眾)與結緣眾(僅與佛法結淺緣而已,殊屬可惜),所以淨信男女很重要。
「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故發心立願,方能入道,方是真正修行人,「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唯有誓度眾生之菩提心才能成佛度眾生,這是修行的根本。
第二段反顯徒勞辛苦文云:「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難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第三段引經證明,「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魔業就是說不發菩提心,善業造得愈廣,修行的障礙愈多(三世佛怨)。造橋鋪路來生升天,天福享受,第三生下地獄受苦,原來造橋鋪路是下地獄的前行,為了下地獄,眼前正在造橋鋪路作前行,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具發的「具」:一、就是說概念上是完整的了解;二、策逼心態完全與法相應。
「當世」有二釋,一、當今之世,由此涅槃會勸大眾發菩提心,由此會而普及當今世界,由近及遠也。二、當來之世,是流傳當來世界,勸為我們發菩提心。
「淨信」,信為五根之首,五根是信進念定慧,五根就是智慧發起的五個層次以信心為根本。
「十一善法之先」善法有十一,分別為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痴,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有信,則諸善可生,故華嚴經云:信為道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對法有信心時應該是什麼行相?乃確信與「法」相應必能離若得樂,而產生很強之善法欲,知修法是人生唯一的走向,並深深了知不修法之過患,引我入可怕恐怖之境界,對法有一種必解必修必證之決定,即是「信」之行相。(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