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四十七)

心爾、智高整理

歷緣對境住坐臥
庸常動作不凡心
善念攝持轉淨行
一一證得自相空


  第六章  正修行



論文:二、住者:若於住時,應作是念:我今為何等事欲住?若為諸煩惱及不善無記事住,即不應住。若為善利益事,即應住。


住分內外,內指內心的安住,外是停留(安住)在某個地方。當我們留在某地處時,內心應該觀察思維其目的和動機是什麼?我今為了什麼事想要安住在此處,比如今天住在某個道場,思維這個住可否幫助我降伏煩惱?是否是對治惡法而住?是否是開展善法而住?所以古大德如虛雲老和尚到某一個地方住下來,若是因緣到了他就離開。大菩薩也是一樣,若住在某一處的意義已經沒了,他或者離開此地,或者示現涅槃,或者示現往生,總之絕不浪費一分的福報。


所以在住之時就要以住為所緣觀察,能夠生起善法者則住;不能生起善法者就不住。若能生起善法而住,則住一天是一天的功德,住一個月是一個月的功德,住一年則是一年的功德;反之,若在此住當中有很多惡因緣,例如與惡知識共住,或者有很多不如法的事情會發生,那住一天是一天的罪業,住一個月是一個月的罪業,住一年則是一年的罪業,此時離開是愈快愈好。



論文:
云何住中修止?若於住時,即知:因於住時,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了知住心及住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則妄念心息,是名修止。云何住中修觀?應作是念:由心駐身,故名為住。因此住故,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則當反觀住心,不見相貌。當知住者及住中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修止只是一個概念,說明住心及住中一切法是互相依靠。但我們可以試著觀察,是不是真的如此?住心(能住)乃對著住(所住)而說住心;住也是對著住心而說住。住的煩惱、功德也都是觀待住及住心而生起。反之,不必觀待住心(能住)則住(所住)也不可得,能住、所住自相空寂,此乃勝義面相的觀察。能住、所住自相空寂,須互相觀待才能生起,然後在世俗面相上知道住和住心是互相靠的,對著住而有住心;對著住心而有住。這個住是對著住心才能說的住,所以住的體會,須靠住心才能顯現。



論文:三、坐者:若於坐時,應作是念:我今為何等事欲坐?若為諸煩惱及不善無記事坐,即不應坐。若為善利益事,即應坐。


修學止觀之人,在坐之時,亦應觀察應坐或不應坐。我為什麼而坐?或是此坐會引發什麼功德、過患?如高登海居士於《佛家靜坐方法論》中云:假若為諸煩惱及不善、無記等事,如坐於不良之飲食、歌舞場所,就不應坐;為善利益事,如坐於修道場所、說法場所,就應該去坐。


雖然此坐是為善利益等事而坐,但有時亦要思量為他善利益等事而起坐。如道源老和尚說:有人新進講堂要聽課,沒有找到位子,開始猶豫不決,心想離開,此時我們是否要先忍住坐著聽課的法喜,還是先起坐幫他準備一個位子?所以這個「坐」須觀待自己坐,亦觀待他人坐,如果因為他人坐而生起功德,我們是否要起坐幫他準備座位呢?忍著中斷自己的法喜是否值得呢?如天台大師因領眾而受損,不能證得六根清淨位(內凡位),只能證得五品位(外凡位),如此作值不值得呢?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論文:
云何坐中修止?若於坐時,則當了知因於坐故,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而無一法可得。則妄念不生,是名修止。云何坐中修觀?應作是念:由心所念,壘腳安身,因此則有一切善惡等法,故名為坐。反觀坐心,不見相貌。當知坐者及坐中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觀待坐會產生很多的善惡等法,比如有人因為坐下來,結果使身心靜下來,又聽了一場經,此坐所生的功德是不可言喻。有人則是坐下來與惡知識聊天,生起了很多的是非煩惱。由坐所生起的善心或煩惱與坐互相觀待而有,所以兩者都沒有自己獨存的相貌可言。坐與坐生起的善心,將來將感得何種果報,能於世俗名言中認知生起。如在佛陀、聖者心識之前,就可認知到眾生的坐是否是穩住定性的坐、穩住菩堤道場的坐或是成佛徵兆的坐;反之或者只是煩惱的坐。而到底坐是功德還是罪過,除了大德能以名言通達外,還得要自己的內心默默地去反省。



論文:四、臥者:於臥時,應作是念:我今為何等事欲臥?若為不善放逸等事,則不應臥,若為調合四大故臥,則應如師子王臥。


臥時應如師子臥,就是要以自己的身子為所緣去觀察,自己有沒有像獅子這樣臥?先以心觀察師子臥的種種功德,身體即以這樣的臥來生起功德。師子王臥的人(右脅臥),睡時不會壓倒在左邊的心臟,不會在生理不平衡下胡思亂想,其次師子王臥的人警覺性較高,易於夢中修行用功,再者呼吸亦較均勻,且是臥中最好的威儀相,貪心也不容易生。


觀修師子王臥的功德,生起師子臥的形相,觀待臥就能生起功德。尤其精進法以獅子臥暫止息身心,待修養之後,以勇悍心修學正法,利益有情,此臥功德最大。更以臥來體會死亡,觀修死時要以此姿勢呈現死亡相,蓋上棉被觀想成陀羅尼經被,佛號機的佛號當成蓮友的助念,此臥就是修學無常的臥。以上種種觀察都是顯現臥的功德,這樣臥的觀察是非常殊勝的。



論文:云何臥中修止?若於寢息,則當了知:因於臥故,則有一切善惡等法。而無一法可得;則妄念不起,是名修止。


在臥時,會有觀待臥而生起的善惡念,如藉由臥來長養自己的放逸與昏沉,此臥則生惡法,與臥時所生善惡法互相觀待,二者自相皆了不可得。


臥與臥時所生善惡法自相不可得,顯現皆是虛妄,所以世俗的念都沒有了,《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顯現似真實,實則非實有,謂之虛妄。世間的顯現似有自相的顯現,實則連一粒微塵的真實都沒有,在名言安立下才顯現為有。緣念世俗以為有自相就是妄想、妄念,若見諸相非相則無妄念可生。



論文:云何臥中修觀?應作是念:由於勞乏,即便昏闇,放縱六情,因此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即當反觀臥心,不見相貌。當知臥者及臥中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如果是好逸惡勞之臥,當然會有一切煩惱惡等之法的生起;觀待於調和四大,而能繼續修行的臥,就有一切善法的發動。所以觀待於臥所生的善惡兩者是互相觀待的。而臥與臥心亦是互相觀待,二者自相皆了不可得,畢竟空寂。當你對臥有殊勝的名言認知時,即能一眼看出他人臥是功德或是過患。同樣是臥,可能呈現在聖者心識之前是修行,在凡夫心識之前卻是懈怠,所以該法都是要靠名言的認知才有該法現相的生起。(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