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三)
道源老和尚
上來講的是佛的字義,再講佛的為人;佛就是我佛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生在印度迦毘羅國。印度在佛出世的時候,國家很多,到佛涅槃的時候,就有十六個大國來分佛的舍利子,可見當時國家很多。佛降生在迦毘羅國,他的父親叫淨飯王,母親叫摩耶夫人。
釋迦牟尼佛到十九歲的時候想要出家,他為什麼要出家呢?他原是一個太子,將來是要做國王的,在公案上講他去遊四門,第一天先出遊東門,看見一位老人衰弱困苦。第二天又遊南門,看見一個病人受了病苦。第三天遊西門,看見一個死人,更苦,人為什麼要老、要病、要死?沒有辦法解決!雖然貴為國王,也免不了老、病、死苦,心裏要想解決的問題解決不了。到第四天再遊北門,看見一個出家人服裝與平常人不一樣,手裏拿一錫杖,問他是什麼人?他說我是一個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沙門做什麼事呢?」 「我要修行用功」,「修行用功做什麼呢?」「我要了脫生、老、病、死苦。」這一句話正好說到他(釋迦佛)的心裏,「我這兩三天,看見老、病、死苦,你怎麼又加一個生苦呢?」這個沙門(出家人)又講:「老、病、死苦都由生苦而來,要是你不受生,不出生,那來的老、病、死呢?」這一聽更是高深了,「你了脫生死,有什麼證明呢?」這一位沙門(出家人)把錫杖一振,騰空而去,不見了。太子心想:「喔!那個人真是得了道,非出家不可,不出家不能了脫生、老、病、死苦。」
於是太子就要出家,到了十九歲出家,出了家先去參學仙人,印度講的仙人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神仙,第一個仙人道行很高,他修到四禪定。太子去親近他,把他的四禪定都學好了,感覺到不是究竟法。於是再親近另一個仙人,這個仙人道行更高,他得到非想非非想定,太子親近他也學會了非想非非想定,也覺得不是究竟法。於是再到雪山修行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麥,修行了六年,感覺到苦行也不是究竟法,於是由雪山下來,到尼連河去洗澡,洗了澡上來遇見牧羊女,供養他一碗乳糜,乳糜「乳」是牛奶,糜是稀飯,供養他一碗牛奶稀飯。太子吃了,身體有了氣力,於是走到了菩提樹,在樹下打坐入定七天七夜,到了臘月初八,天快亮的時候,忽然間看見東方出了顆明星放著星光,一下子大徹大悟成了佛道。這就是「夜睹明星成正覺」,由太子而成為釋迦佛。
釋迦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歲證道,證了道以後就說法度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入涅槃,以後由諸大弟子把他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結集成經藏,流傳後世。到現在我們研究的佛經,都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妙法。
講到這裏,都是講釋迦牟尼佛的為人。他這一生一共住世八十年,我們研究佛的成道,知其皆是示現,成佛都是示現,其實他過去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把成佛的功德都修圓滿了,就等眾生根機成熟再到人間來度他們。那麼我們再研究佛之示現,為什麼不示現在天國呢?為什麼要示現到人間來?這道理很重要。
三界以內六道凡夫狀況是「諸天勝樂,修羅方瞋,三惡道苦無間斷,可以正心理,趣菩提者,唯人道為得」。這六道的眾生,諸天不好修行,他的樂事太多,天天享受五欲之樂,天上的五欲之樂為妙欲,跟我們人間五欲不同。所以他享受這個妙欲之樂,而不肯修行,叫做「諸天勝樂」,障礙修道。「修羅方瞋」修羅有天之福卻無天之德,動不動就發脾氣,就是動瞋恨,瞋恨眾生,動不動就打仗,他不能修行,不能用功,所以是「諸天勝樂,修羅方瞋」,這兩道都不能修行。三惡道的眾生苦無間斷,受苦沒有休息,沒有時間來修行。地獄的眾生,都在刀山、劍樹、火湯、爐炭中受苦,無間地獄的一日一夜,已歷萬死萬生,那有時間修行?所以是「苦無間斷」。餓鬼常受饑餓之苦,不能修行用功。畜生道好一點,但是愚癡成性,受愚癡之苦,也不能修行用功。三界以內的六道中,我們人道跟畜生道相通的,畜生我們常常看見,牠為什麼不能修行呢?愚癡成性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