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六〉
道源老和尚講
將高僧、佛經、佛像、舍利都請了來,「永平十年,歲次丁卯至洛陽」,因為古時候的交通不便,還非常的困難,一往一返耗了三年的時間回到洛陽。「帝悅」孝明皇帝大生歡喜,「造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中國以前沒有寺院,這是第一座寺院位在河南省洛陽,叫白馬寺,於此寺翻譯經典,翻譯出來後,大家仍不容易瞭解,再由這兩位高僧在一切經典之中再譯出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翻譯出來就流傳到中國各地,此時至十四年-(經過四年的時間)於正月初一有五嶽道士對孝明皇帝上了一奏則,要跟佛教比賽。全中國有五座大山叫五嶽,那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共五個山。五嶽上的道士是中國道士的總領,其中有位最高的道士叫褚善信,這個道士他領頭,「負情不悅」負是自負,情是心情,自負是自己仗恃道教的教理很高,認為我們是中國的宗教,你這個皇帝為什麼信仰外國教呢?所以不歡喜,叫「負情不悅」。
諸道士們於正月初一「奏請較試」,奏請孝明皇帝要跟外國來的佛教比較試驗,就是要用火來燒佛經,乃於正月十五(皇帝准許了)在白馬寺的南門外邊作較量。道士在左「以靈寶諸經置東壇上,帝以經像佛舍利置於道西七寶行殿上」,皇帝他相信佛教,相信得很深,把佛的舍利經典佛像擺到皇帝的行殿裡(皇帝出外臨時所建之殿為行殿)。
道士褚善信等,繞壇涕泣,一邊繞壇一邊痛哭,「啟請」他崇拜的「天尊」,「詞情懇切,以旃檀柴(香)等燒經,冀經無損,並為灰燼。」他希望道教的經,火燒不了,那裏曉得一燒就將道教的經,完全都燒光了。
「先時升天、入火、履水、隱形等術(法術),皆不復驗。」要與佛比賽的法術都不靈驗,「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五色光射入上空,舍利經火一燒放出五色光,「旋環如蓋,遍覆大眾」,光於上空旋轉如寶蓋,使參觀大眾都在寶蓋之下。
「映蔽日輪」,舍利放出五色光,光明如蓋,映蔽日輪,將日光都遮蔽住。此時「迦葉摩騰以神足通,於虛空中飛行坐臥,神化自在。天雨寶花〈天空中寶華下降,天華亂墜,〉及奏眾樂。時眾咸喜,得未曾有〈這時候參觀大眾都大生歡喜,大家一生從來都沒有看見過。〉此即佛法入震旦之始也。
講道教與佛教比賽,即是佛法入中國歷史之時,這兩位譯經之高僧迦葉摩騰及竺法蘭,他們的名字自古以來沒有看見過翻譯,這兩個名字是梵音。「譯」是以中國話將印度的話翻過來,叫做譯。
我們把這一段佛教的歷史講過了,再講這個道士要跟佛教比賽,要用火燒經,要是假的經,火一燒就燒毀了,要是真經則不怕火燒。他道士出這個主意違背世間法,因為無論是真經、假經都是白紙寫黑字,紙沒有不怕火燒的,道士為什麼出這個壞主意呢?因為道教有個避火咒,他平常用的時候,拿起一張紙用火一點,在一旁念避火咒,用火點紙,紙點不著,很有靈驗。平常在用的時候很有靈驗,今天跟外國佛教比賽,他(道士)就出這個主意,以為他用避火咒。他的經不會燒壞,佛教的經一燒就燒掉,用以認定佛教的經是假的,所以他(道士)敢出這個壞主意。
再說佛教的兩位高僧怎麼敢答應他(道士)這樣的比賽呢?佛教的經典也是紙寫的那裏不怕火燒呢?因為這兩位高僧都是阿羅漢,都有神通,他們以神通力觀察,用火燒經的時候,天龍八部都來護法,火燒不壞,還有佛的真(身)舍利在,更不會燒壞。所以這兩位高僧才敢答應用火燒來比賽。
敢答應用火燒經的時候,天龍八部都來到這燒經的地方,道教那些小神、小鬼都不敢來,所以道士念的避火咒不靈驗了,用火一燒把道教的經都燒掉了,佛教的經沒有燒壞而且還放光!
這兩位阿羅漢都有神通,佛教裡有神通,但不許顯神通。兩位高僧到中國四十年之久沒有顯神通,什麼時候才要顯神通?在降伏外道的時候。所以今天降伏外道應該要顯神通,為令正法得傳世,故迦葉摩騰湧身虛空,現出種種神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