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九〉

 道源老和尚講


降諸魔道」,降是降伏,降伏諸魔道,諸不是一種,有四種魔道,一、煩惱魔,二、五陰魔,三、死魔,四、天魔,茲分述以明行相,而能降伏。
一、煩惱魔就是我們貪圖五欲之樂的這些煩惱,貪不到生瞋叫瞋煩惱。不應當貪而貪,不應當瞋而瞋,叫愚癡煩惱。你被貪瞋癡煩惱擾害得不能用功與修行,這就是煩惱魔。
二、五陰魔,五陰在心經上也叫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蘊是我們的身體,受想行識是我們的妄想心。不是身體魔就是妄想心折磨。身體魔,你不修行用功,它(身體)不生病,你要修行用功,不是生這病就是生那病,磨到你不能用功,受想行識是你的妄想心,你不用功的時候,妄想心不多,愈修行用功,妄想心愈多,擾亂得你不能用功,這就叫作受想行識的魔,合起來叫五陰魔。
三、死魔,有生必有死,尤其我們人命短促,活不到一百年。就算你活到一百二十歲,也是轉眼就到。在年輕的時候,沒聞到佛法,聞到佛法已經中年以後,也有年輕就聞到佛法,那是善根深厚,多數到中年以後才聞到佛法,聞到並沒有發心修行。即使發心修行,也沒有發真正了生死的心,沒有死心塌地的修行,沒有將你自己真正的道心發起來,所謂真正道心是一定要了生死,要成佛道而認真的修行。而生命一旦到了、死了,這一死了怎麼樣呢?來生來世,不曉得要轉到那一道,就算你轉到人道了、也間斷了,我們前生前世都修行過,要是前生前世沒有修行過,今生今世你也不會坐在這講堂來聽佛經。前生修行過,是不是出了娘胎就接著修呢?不會的!一入娘胎就迷惑,所以說是間斷,不能繼續的修。前生剛剛發道心要認真修行了,生命就結束了,這叫死魔。
四、天魔,在你成佛(成道)的時候,天魔才來,天魔就是魔王,就是欲界第六層天的天主,叫魔王。他把欲界的眾生都當成他的子民,要有一個人成佛,他認為他的子民少了一個,他一定要送魔女迷惑之,像釋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時候魔王派他的三個魔女來迷世尊,迷不了,就帶著他的天兵天將下來要殺佛,這都屬於天魔。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作是思維,要是眾生能遠離五欲,離欲寂靜住禪定的境界,是最為勝。要是住到大禪定,能降伏魔道,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都降伏了,如此則太好了,希望眾生,都能得到這種利益,於是釋迦佛就到鹿野苑度五比丘。
於鹿野苑中」釋迦佛在菩提場起來走到鹿野苑這地方,在鹿野苑「轉四諦法輪」,這四諦法輪就是苦、集、滅、道。
「諦」字怎麼講呢?真實不虛之理曰諦,這真實不虛之理有四種,叫做四諦法。四諦法叫苦、集、滅、道。苦、集二法是俗諦,是世俗之諦,滅、道二法是出世之諦,出世真諦,合起來是真俗二諦。世俗之諦有兩種,第一「苦諦」,眾生得的果報就是苦果,苦是逼迫性,逼迫身心,叫你的身心難受,所以叫苦。集諦呢?集諦是招感性,就是煩惱,煩惱能招感苦果,所以叫集諦。世間這兩個諦都是世間真實不虛之理,苦是真苦能逼迫你,叫你難受。「集諦」之集是能招感,煩惱能招感苦果,那都是真實不虛之理,所以世俗之諦有兩種。
第三「滅諦」是出世間果,「滅」是寂滅,梵語叫涅槃,翻作中國話叫寂滅。寂滅者不生不滅,了脫生死証涅槃,証涅槃謂之寂滅,不動所以叫寂滅,這是出世間果。出世間果怎麼能證得呢?要修道,所以滅是可證性,道是可修性。要修道才能以證得滅諦。這兩種:滅諦、道諦是出世間真實不虛之理,所以真諦。
應該是先因後果,這四諦何以先說果後說因?因為眾生他對果報可以明白,對於「因」很難明白,所以世尊初轉法輪,轉四諦法先說果法後說因法,叫眾生容易了解。所以第一,眾生不知道苦,先告訴眾生是苦的,你(眾生)這苦果是由集(煩惱)招感而來的,煩惱是因,苦是果,所以先說果後說因。想要出世間證得寂滅之果,必得修道,也是先說果後說因,這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你知道苦了要斷集(斷煩惱)叫知苦斷集,慕滅(仰慕寂滅之法)而去修道法,這是世尊初轉法輪,先說果後說因使眾生容易了解。〈未完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