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參訪觀摩

有感於雲南之旅

 心亞

飛機緩緩地降落於雲南這塊土地,莫名的興奮湧上心頭,一望無際的田野,海與天連成一片,怎麼也難相信,那只是湖泊。
在雞足山聽平姐(全陪)說,要騎馬上金頂寺,心似飛上天,西部牛仔的畫面立刻呈現於腦海,空闊無邊的草原,騎在馬背上快速奔馳,恨不得就是現在,盼望了好久好久,期待的時刻總算來臨,幻想中高大英俊的黑馬卻是瘦弱不堪的小馬,怎麼忍心騎在牠的背上,狠下心跨上馬背,眼前全都是上坡的石階,牠的腳穿上了鐵鞋,直在石階上打滑,心中告訴牠,慢慢走沒關係,別骨折了,稍有些些的泥土路,牠便轉向泥土路上行走,突然發現他因屬泥土路的,而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將道路全鋪成人類覺得好走的路,另一方面,馬走於泥土路上,塵土飛揚,防礙了人類,人類私心,不管馬的狀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常常為了自已的利益,逞一時口舌之快,不管他人死活,真的多該站在他人角度想想。
馬兒打滑了,又堅強地繼續往前走,我見馬兒的汗水如雨水和堅定的眼神;反觀自已,不也應是如此嗎?人的一生如海浪般潮起潮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而我們應愈挫愈勇,別被這些小小的挫折給打敗了,難道自己真的只有這樣嗎?不服輸,要如馬兒般勇敢地站起來。
佩服牠的精神,又心疼牠的挫折,於馬背上替牠皈依佛門、念佛、回向,願他別再來畜牲道,有人說,如果馬兒不背人,就得背兩百多公斤的物品,看牠小小的身軀,怎承受得了呢?第一次深深感受到畜牲道的痛苦,但這兒的馬兒,總比其他的馬兒好,怎麼說呢?你們看,這些馬兒都是背人上山拜佛的,而不是背人遊玩的,相對的也有分功德於裡頭,再看看牠,彷彿間覺得牠變帥了。
騎馬、坐覽車又走了一段路,才來到金頂寺,遙想 虛雲老和尚當年是如何上金頂寺的,此處為山區,每走一步路比平地走起來更為辛苦,一步一腳印地走,何時到達呀?夜晚寒風刺骨,那兒避風呢?刮起雨,飄起雪,何處落腳?老和尚為了整建這兒的寺廟又千里迢迢至東南亞募款,而這兒的寺廟也難整建,人要爬上來都很困難了,更何況還要運材料,馬兒便成了他們的最佳運輸工具。
佛滅度後,許多尊者難過得也想與佛一同滅度,迦葉尊者阻止說:「佛的智慧深遠廣大,能滅除眾生的三毒熾火,使諸眾生得利益,你們一一地滅度,往後的人們將該如何?何不我們一同來集結經典。」當初如果沒有迦葉尊者的集結經典,現今就無佛經可讀了。而後又於雞足山入定等待彌勒菩薩的到來。
「華首門」此石壁真的就像一扇門,人家說,如果心誠,貼近石壁仔細聽,可以聽見迦葉尊者敲木魚的聲音,但我啥也沒聽著。旁邊住了個老和尚,老和尚說:「我是來侍奉迦葉尊者的,從我侍奉以來從未生過病。」在這偏僻的環境裡,老和尚如何生活呀!說不定老和尚就是迦葉尊者的化身喔!想想世界這麼大,而迦葉尊者竟然選擇中國的雞足山,中國人還真有福氣。
不知怎麼地,於這美麗的「麗江」生病了,別人欣賞漂亮的古城,而我只能進這漂亮古城的醫院看病,小金(全陪)幫我掛號、當翻譯員、拿藥、煎藥、買棉花和付費(當時身上只有美金,沒有人民幣),他總是面帶笑容,像為自己做事一樣盡力,事後又常常慰問病情,被他的行為所感動,我與他不認識,他卻可以這樣。想想,其實幫助別人,不就是要這樣不求回報嗎?不吝惜於需要之時,盡自己的所能幫助、關心別人,不僅是對待認識的,對待不認識的也是如此。
我愛平姐(全陪)是因她那從容不迫的神情,很多事情攔在她身上,卻不見她匆忙。她,若無其事、面帶笑容、不怨天尤人地將所以煩人頊碎的事情解決,這種能耐不知如何培養,真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能耐。氣度、修養、能耐,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有了這些,根本不怕有什麼困難突不破,面帶笑容是第一步,就從這做起吧!
於金沙江放魚時,當地居民紛紛湧入,連學生也好奇地趁下課時間一同來放魚,此刻,念佛之聲,響徹雲霄,忽見橋上恰似有人撈魚,過去一探究竟,原來當地居民見魚昏昏的,而河流中又有些障礙物,怕魚兒停留於此會有危險,便拿竹竿將那些障礙物清除。當地居民說:「你們不用害怕我們會對魚怎麼樣,我們這兒的老人,也常常放生,這種魚是不可以吃的。」唉!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過也難怪,因不曾碰過這種事。隨喜他們的善心。
聽說中甸是藏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什麼是「香格里拉」?於心中是迷,望眼去,遼闊的黃土,什麼也沒有,景色不是所謂的「世外桃源」(也許是去的時機不對),天氣變化不定,為何是人們所嚮往的境地?難道是離城市遙遠嗎?
到處打聽如何放羊、牛、免子、雞等。發現一個很難相信的實情,當地居民說:「放出去的生物,就不會是屬於我們的,可是到了冬天,牠們找不到食物吃,會回來,我們會餵食物給牠們吃。」而後又向當地居民收購五十隻羊放生,結果當地居民收購過多了,他向我們說:「我收購過多了,不過沒關係,你們只需付五十隻羊的錢就好了,其餘的算我放生。」此地人心存厚,深深地了解什麼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他們因果觀念很強,頓時了知什麼是「香格里拉」 - 善良的人心,互助合作,難怪他們每人都能開懷大笑。
到了德欽,旅行社請海先生充當對本團佛教寺院的嚮導,但他不是旅行社的職員,只因對佛法熟悉。他請了一個月的假期,原本是要去西藏求法,可是聽說有個佛教團體要來德欽,便想與此佛教團體結個善緣,於是留下來等這個佛教團體光臨,並全程陪同與解說。
從海先生身上看出學佛的堅定,沒有同儕團體,只有海先生一人。法,不是隨手可得,而是必得前往西藏求,往西藏之路,不是說到就到,從德欽至西藏拉薩約有一千六百公里的路程,順利至少也要二、三天,如遇下雪,則路受雪覆蓋而無法前進,便得待在那兒,等工人清除,又沒有公車開往西藏,是要邊走、邊攔車才能到達,此時可能就要花上一星期了,且他向老師求中觀教法與觀修,他的老師三年後(亦即今年)才答應傳授他。
海先生並不是學回一門佛學常識,而是慢慢修練成為自己的精髓,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就可發現。海先生對老師真是畢恭畢敬,慚愧自己什麼也沒做到,如果老師有這樣的學生那該有多好。
飛機起飛了,它真的起飛了,它要飛向哪兒呀!機窗外的風光,美不勝收,山巒起伏,非常壯麗,眼怎麼捨得眨一下,無論如何地想留戀,無情的飛機終就沖上雲層,不知不覺中,飛機降落於中正機場,心頭一振,猛然發現原來自己是不屬於那塊土地的,默默地向美麗的雲南說聲再見,所有點點滴滴的回憶,一直於腦海中盤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