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專題研學-十大礙行
十大礙行(四)第三條
心筑整理
「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即障自寂障不為礙,以障礙為逍遙。」以上是十大礙行第三條的經文。
十大礙行第一條對治的是我們一般人都常患的健康快樂病,第二條開始就慢慢地對治我們處於這世間可能因為障礙還沒現起,所產生種種不平靜的想法(例如驕傲、奢侈浪費、矜誇不實、自私自利等等),不管是心態、作法、辦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者是見到自身利益被奪去甚至被誤解等,用佛法的觀念加以對治。接著我們一一地來探討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學習當中所遇到的障礙。
對老師的講述或課本的內容不瞭解,這大概是我們一般在學習當中會遇到的障礙。如果我跟不上大家的腳步,一直聽不懂老師所說的那該怎麼辦呢?妙大師告訴我們不要逃避這些困難,因為若學習上完全沒有遇到困難,這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文中說到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躐等就是超越的意思,心裡面以為自己學東西一日千里,好像沒有任何困難,所以在學習任何新事物時都用含糊籠統的心態去面對,不肯動腦筋去思考,下手去作,不僅是上課不專心,甚至連回家功課都是抄襲同學的;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新的挑戰,所學是不可能紮實而穩固的。進而一步,又因為以為自己很厲害,不需要繼續學習下去,而喪失許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無法面對失敗,更結交不到好的朋友。
在修學佛法時也是一樣,若未跟隨著老師學習,而關起門來看書,自以為完全懂得經文中的道理,甚至誤以為已經證果,而到處招搖撞騙,造成謗法,所產生的過患便是要下地獄去受苦!
但是要如何的突破學習上所碰到的障礙呢?中國的讀書人,一事不知,是儒者所恥,多讀書可以長見識,所以不但要多聞、多見,更要多多的發問。宇宙間有許許多多可以利益他人的好學問,學習任何一樣知識都一定會遇到困難和瓶頸,但是障礙不會永遠都是障礙,只要我們更用心的學習,請教師長、父母或者是同學,瞭解了其中的內涵之後,原先的障礙不但不見了,反而變成幫助別人的資糧。這就是文中「解障無根,即障自寂,障不為礙」的真正意思。
依著前面的這些美好的概念,我們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處於障礙當中,因為學習上受到障礙,所以我們可以更紮實而穩固的學習與成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