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十六〉

 道源老法師講


第五章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第五章由第四章來,第四章要我們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的修行,要斷除身口意十種惡業,而行十種善業。第五章要我們求懺悔。或云,修行就好了,為什麼要求懺悔呢?要曉得我們是一個凡夫,身、口、意三業不清淨,今生發心要修行,今生以前身、口、意造了很多的罪,這罪業就是業障,罪障令你發生很多障礙,叫你不能修行,有今生修行之前造的,還有前世,還有多生多劫造的,通通要受障礙,所以你不發心修行,還不知道有業障,一發心修行,業障全發現了,令你不能修行,所以必須要懺悔罪障。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十大願王第一願,我們在佛的面前要頂禮,這叫禮敬諸佛。再唱香讚、讚嘆如來,就是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點蠟蠋、點燈、獻花、獻香、獻水果等等,這都是廣修供養。那麼拜佛也拜好了,香讚也唱完了,供養也供好了,要修行了,要先懺悔。第四個大願要懺悔業障,不把業障懺悔清淨,它會障礙你不能修行,所以第四個大願要懺悔業障。
地藏經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不學佛、不修行,不知道什麼叫業力,當你學了佛要修行了,才知道有一種力量叫業力。這業力甚大,不能小看。說兩個譬喻,業力甚大有多麼大呢?能敵須彌,能深巨海。須彌山又高又堅固,但抵不住業力;大海甚深,業力能勝過大海;這兩句是譬喻、是比方。第三句說修佛法,業力能障礙聖道(佛道),這業力之大令你修佛法修不來,所以說這業力太大。
經文「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前面講的身、口、意三業,分開來有十種惡業,詳細分起來有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人有眾過」,這罪過很多很多叫眾過。「而不自悔」自己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悔改(悔是懺悔),學了佛要修行了,才知道懺悔改過之重要,不學佛時不知道自己的錯誤。
「頓息其心」要懺悔、要改過,就要一下子把造罪的心放下來,不能慢慢的放叫「頓」,頓時把造罪的心放下來,「罪從心起將心懺」罪是由身、口、意三業所造,但身、口業由意業推動,意業就是我們的妄想心,是他造的罪。你現在知道錯了,一下子就把造罪的心放下來,不能再造惡業,若造了惡業、造了罪,就生障礙,不能修行用功。
「頓息其心」息就是息滅、斷除,斷除什麼呢?斷除你造惡業的心,這在懺悔法門叫斷除相續心。我們的妄想心不停止,所以造了惡業就會繼續造,繼續增加,那永遠不能修行了。現在要懺悔,懺悔要斷相續的心,就是將繼續不斷造業的那個心頓時熄滅下來,就是頓時把它斷除了,斷除相續心。
要是懺悔不斷相續心,這懺悔不成懺悔。舉一個例子,譬如你喜歡喝酒,現在要修行了,知道喝酒是一種罪過法,不要再喝酒而要修行了。過去喝酒是有罪過的,今天我要懺悔,懺悔什麼呢?不能斷相續心,今天喝酒今天懺悔,明天還要喝酒,喝了酒,覺得不對呀,還要懺悔;再過一天,還在喝酒,這懺悔變成兒戲。這懺悔不成懺悔,自己跟自己開玩笑,而且對佛祖而言,在佛祖面前也打妄語了。所以要斷相續心,我知道喝酒不對,我頓時把這種心息滅下來,今天起我永遠不喝酒,把這飲酒的相續心斷掉,這懺悔法門才叫懺悔。
人有眾罪而不自悔改,則不能頓息其心。不能頓息其心,有什麼不好呢?造了業(造了罪)這罪便附到你身上來了,就像水歸到大海,漸成深廣。本來是小水歸到大海,則變成深水、廣大水。如罪業附到身上,則愈來愈重,罪業愈來愈大,變成深廣之罪。人有眾過而不知懺悔改過,不斷相續心,則罪愈造愈多,如水歸大海而「漸成深廣」。佛就告訴我們一個消滅罪的方法,「若人有過,自解知非」,你自己有了過錯,你自己了解了,知道它是不對的,它是錯誤的,自己改惡修善(這個罪過就是惡法,乃身、口、意十種惡法),你把惡法改正過來,便是十種善法,這個惡業便變成善業了。
「改惡行善,罪自消滅」這是消滅罪過的一個妙法。千般的罪抵不住一個「悔」字,那造業的業力甚大,而懺悔的力量也很大,比造罪的力量還要大,千般的罪業,抵不住一個「悔」字,你只要真心懺悔,誠心懺悔,那過去所造的罪業自然就都消滅了。
下面說一個譬喻「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如我們害病時,如感冒時,一吃了藥就要發汗,汗一出來病就好了;如人有病發了汗,汗出來了,這病就「漸」慢慢的逐漸好了,「痊損」痊是痊癒,損是減損,雖不能完全好,但天天的減少病痛,慢慢就完全好了。     (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