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四十四)清淨慧、威德自在菩薩啟請
道源老和尚
入於能所雙亡
並非修學對治
煩惱無因而生
亦不必對治滅
癸二、證位階差
子一、明依位漸證
丑四、果位
寅二、明心
經文: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
成了究竟覺(成了佛)證得智慧,是徧法界的智慧,廣大甚深,猶如海般,謂之法界海慧。由法界海慧照了一切諸法界,猶如虛空一樣,亦即:即一切相,離一切相。
寅三、結名
經文: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以上是成了佛,即是成就如來隨順覺性,謂之究竟覺,滅了生相無明。
子二、明亡心頓證
丑一、亡心入覺
寅一、指示安心
經文: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初發心的菩薩以及末世的眾生,居在一切時,觀察妄念本空,無妄想可起亦無可滅。住在妄想境是不加了知,亦即遇到妄想境界不要起分別,不要加以了知(無自相故),於無了知處不辨真實,在無了知的境上,無真實可辨。
寅二、依法頓入
經文: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你聽到頓超的法門,信解及如是受持,對於空無所有的這個境界不驚不畏,此即金剛經所說不驚不畏不怖,在圓覺自性上根本沒有那些差別相。
丑二、驗果知因
經文: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
尤其到了今天末法時代,聞到這頓超法門不驚、不畏、不怖,且能如是用功修行,這種人很少,怎麼樣很少?乃因所種善根深厚,於過去無量劫來,已親近供養過百千萬億恆河沙數的諸佛及大菩薩,種了大善根(德本即善根)。
丑三、即成佛智
經文:佛說是人,名成就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就是一切種類、諸法,佛無不了知,謂之得一切種智。亦即佛說這個人決定成佛,他已經得到佛的智慧了。
講到這裡,還是希望我們妄心頓證,依次第來解釋無次第(頓超)。合著前述:知是空華,及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之道理。及普賢章: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以上頓超)。再說十信位如何、三賢位如何、十地位及究竟位如何?那是漸次差別。若能一念不生頓超佛境,隨順覺性,此即這一章的道理,以上長行文講竟。
辛二、偈頌
壬一、標頌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以上是清淨慧請問,佛以偈頌重宣所述義理。
壬二、正頌
經文: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徧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菩提是佛的智慧,沒有能取所取,也沒有能證所證,這取證包括「能」、「所」,也沒有眾生及菩薩這些差別相。在未證入平等相前,有分為在知見上覺與未覺(勝解位非證入位),此時可論菩薩階位漸次差別。其中眾生為解礙,對法的勝解有障礙(未覺),菩薩(未至登地)則未離覺。然入了十地的菩薩則永寂滅,解礙及覺都了不可得,不住一切相,無相可住。大覺悉圓滿,是指到了究竟覺(成佛),名為徧隨順,即是徧法界性的隨順。而末世諸眾生,須心不生虛妄,亦即妄心頓證,不要生虛妄心,生虛妄心就有能有所。佛說這個人,現世就是個菩薩,決定成佛,一定成就一切種智。此末世之人前生前世必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然有多種方便,通通名為隨順圓覺的智慧,亦即名為始覺知,雖有菩薩階位差別,但此智慧是隨順覺性。
以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上,希望大家能將大乘起信論找出對著研究,了解名相與教理,不要記到錄音帶上,要記到心裡!
圓覺經分卷上、卷下,卷上已講完,現在開始講卷下:
戊二、四問答別明觀行中根修證
己一、二問答三觀修行
庚一、示三觀行相(威德自在啟請)
辛一、威德啟請
經文: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辛二、正陳請詞
壬一、慶前
經文: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先讚歎他前章的開示。佛說法的音聲周徧叫作圓音,圓音分別有八種音,這個地方不講八個音,就叫圓音,讚歎到極處!
壬二、請後
癸一、問所修
經文: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
還要請問世尊!譬如有一個大城,外邊有四個城門,隨東西南北四方來者,來入城的這個人,不止是一個路,由東方來的就入東門,由西方來的就入西門,南方、北方來的門亦復如是,城不是只開一個門,叫人打圈轉,必轉到那個門進來,這就是楞嚴經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沒有二條路;但是方便有多種門,譬如這入城,諸方來的眾生,就是各種根機不同,得有一個方便。
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就菩提,非只依一種方便,一切菩薩想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者,欲莊嚴佛國,以及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那就不能只有一種方便,因為菩薩根性不一樣,所以說「非一方便」。
接著請問世尊,再說方便和漸次的法門,并修行人總有幾種?說明我們學共圓覺妙行的修行人根性不一,究竟有幾種人呢?
癸二、明所為
經文: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令現在法會的菩薩,先求得開悟佛理。大寂滅海就是如來的大涅槃境界,也就是圓覺的境界,能到如來的大寂滅海,圓覺的境界遊戲。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