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五十七)

 心爾、治心整理

修學障礙善巧除

念佛三身身心寂

善根攝持出定後

利樂有情真堪能

第七章  善根發

論文:五、念佛善根發相:

念佛的三障礙:第一類是昏沉闇塞障:在坐上修時心思沉沒,雖然沒有東想西想,但昏沉闇塞,心暗下來如同人在暗室般,即使心中還在緣念善法,然勢力低劣,內心一片漆暗,即使人坐在那裡好像沒打妄想,依然無法入定,得不到禪定受用。有的人修一輩子的定功,以為在定中修行,殊不知輕安相未生,看似入定實為沉沒卻不自知。

此時的障礙要如何破除?當以念佛三身功德中之應化身的功德來破除,佛的應化身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有意義的事情,從早做到晚,從生做到死,臨死前還可以度人證果(如釋尊與須跋陀羅例),想到應化身的功德,內心昏沉闇塞之障可以破除。

第二類是惡念思惟障:修行時一面緣念世俗,甚至想去幹壞事,此即惡念思惟障,若能思惟佛的報身則可除此障。須知我們隱微處的惡念,都為報身佛智慧的所知,彼智是無事不知,故要思惟報身佛破惡念思惟。總之,修學動機一定要清淨、單純,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薩的加被。

第三是境界逼迫障:不修行時一切都非常的暇滿,修行時偏偏眷屬成為障礙,環境以及從事的工作、身體等都成為障礙,此時要思惟法身佛,破境界的逼迫,逼迫是名言認知上的逼迫,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何嘗不是一種磨練與助成!這些逼迫的境界反而是菩薩行的資糧,謂之不遭魔難不成佛。

這三關修行的障礙全部破除,謂之念佛善根發相。

論文: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憶念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所有十力、無畏、不共、三昧、解脫等法不可思議、神通變化、無礙說法、廣利眾生,不可思議;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

因念佛(念三身佛)容易引發善根,以念佛的功德為所緣,不斷的串習,內心安住並在定中顯現佛的功德,進入欲界未到地定(初禪近分),生起輕安,這叫做忽然憶念。

除了善所緣(佛功德相好)外,不作他緣,也無躁動不安,虛空中只剩佛功德為所緣,謂之身心空寂。

此時之定是欲界未到地定,乃初禪的近分(非正分),雖輕安生起,然未得到初禪正分的功德。已得初禪近分輕安,還須增上至正分境界,此時觀下界(欲界)過患,努力對治下界的貪愛,方得初禪正分輕安的功德。

而初禪的正分是破欲界煩惱的現行,二禪的正分是破了初禪的貪愛,三禪的正分是破了二禪的貪愛,四禪的正分是破了三禪的貪愛,如此厭下欣上,破下界的貪愛才能得到上界正分的功德。

如何檢驗此人修學有輕安的功德,一者此人經過修行之後,修養變好;二者做事承擔力轉強,不會計較,也不會搬弄人我是非;三者面對別人的指責,也會虛心接受,而不會在意於心,與人結仇。

念佛三身善根發時,能不經意的顯現佛功德為其所憶念,所以出定覺得非常舒服,因為一直在緣念美好的事情、很愉快的事情,身心自然也會愉快,想到這些殊勝的功德與內涵,心思之愉快無法形容,他人也難可了知。

入定時,將佛所有的功德現起,佛功德的點點滴滴都清楚明瞭的現起,想到佛這麼殊勝的功德與內涵,越想越多,心思用得越細,生起的快樂和體悟越深,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都被我所見,認識這些名相,就是對三寶、對佛的認知,觀待對這些佛功德名相的認識,生起對佛殊勝內涵的禮敬之心。

十力是佛智慧的抉擇力,能如實了知眾生種種想法、根器,所對應的教法以及對法的體悟程度,並且知道該如何善巧方便引導有情等等,最後產生破除所知障的認知與力量。這是佛在一切境界上,能夠揀擇境界的智慧力。

四無所畏是能在大眾中轉法輪,且說法如獅子吼群魔喪膽,能全部承擔而無恐懼之相,叫做無畏。

十八不共法是佛依著十種智慧力量(十力),顯現與菩薩、二乘人、凡夫不共之處,有十八個面相,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不共行,為度化有情,同時在現證空性上,照見甚深的緣起,在利益眾生的行持上有六類的不共;第二類是不共證,佛所發的大願、所證悟的種種內涵,不會減損,且承許自己的解脫,亦有六類不共;第三類是不共智,以智慧作前導,心裡如實了知,在利益有情眾生上,成就六類不共的事業與智慧。

三昧與解脫,三昧可解釋為正定,也可叫做正心行處,將心安住,並以法的自相為所緣,加以辯證而生起空性的智慧,在該法上見到法的自相空,成就解脫。

佛是以不出定的方式廣大的利益眾生,生起種種的神通變化,無礙說法,令眾生離苦得樂,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不可議。

論文:作是念時,即發愛敬心,三昧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隱,無諸惡相。從禪定起,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是為念佛三昧善根發相。

由憶念佛不可思議無量功德,生出對佛的愛敬,一股想要親近佛的心油然而生,一發不可收拾,這種三昧的開發,令身心快樂,又清淨與安隱,沒有境緣的逼迫,善念從內心湧現毫無障礙。

出定之後,後得位的行相是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身體自己有一種功德巍巍的感覺,相信自己具有佛性,可以成佛。

修行禪定時可以生起一種似慢而非慢的心,那就是佛慢,我可以成佛,或者我現在已成佛,具足佛的一切德能,例如念佛時,是以準備要去成佛的心態念佛,或者在念佛時自身顯現為佛,此行相看似是慢,本質不是慢,是一種承擔,出定後自覺功德巍巍,是一種我可以承擔教法住世的感覺。

能感受他人愛敬,是因為修行所產生的愉快和法喜,以及自我尊重,慎重待人處世,贏得別人的恭敬,以上是念佛三昧善根發相。(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