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活動報導-諸方暨集興孔學〜諸暨講座報導

學習心得(上)

 

眾學員

一生轉變學而知

文化能令見地高

平民教育淋甘露

春景大地欣向榮

五月的沉思浙江諸暨遊學隨筆

                基隆淨宗學會/陳曼玲

緣起

認識唐老師是在去年參觀故宮博物館年度特展─康熙龍藏大藏經及富春山居圖時,經由陳師姊引見,敦請唐老師為基隆淨宗學會的蓮友導覽。對唐老師當時的詳盡解說及博古通今的介紹,令人印象深刻且獲益良多,同時也種下日後邀請唐老師到基隆淨宗學會帶領「經典文化人才培訓班」,及一起到浙江諸暨參加國學文化講座的因緣。

接棒與傳承

研討會開始唐老師介紹師承,方知他的恩師─李炳南教授不但是臺中蓮社的創辦人,亦是孔子七十七代子孫(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先生的老師。在抗戰期間,他與孔德成先生從山東撤退到重慶然後轉進臺灣,兩人患難相交、亦師亦友。同時李炳南教授任職孔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長達五十年之久,可見他的學養及才幹深得孔家信賴及倚重。

我的收穫與心得

在參加研討會的過程中,我有幾個發現如下:

(一)論語的教學有層次、有格局,逐漸拓展我們的胸襟。它可以有系統性的訓練一個人的生命視野不斷的擴大、增上、深入,讓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確認自己生命的核心價值,做自己的主人,安身立命、本立道生,開展自己亮麗璀璨的人生。

(二)常禮舉要雖然條文內容簡單易懂,很生活化、很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略。它是做人做事依循的準繩,也是家人相處、人際關係、社會和諧的基石。而它是用來反省自己,並非拿來檢驗別人。

(三)音樂常被用來作為轉換情緒和釋放壓力的重要媒介,透過音樂欣賞,很容易讓心安靜。尤其是你喜歡、熟悉的樂曲。隨著旋律進入甜蜜的回憶,讓身心達到放鬆愉悅的效果。

我的感想與感動

一、本次研討會在「諸暨」的「行知」小學舉辦,參加人員分別來自中國各省的校長及老師,大約三百五十人,省籍不同,但對國學文化的好樂心卻很一致,人人臉上露出人性的光輝,學習精神令人讚賞,自嘆弗如!尤其對唐老師師承正統孔門儒學更是驚為天人,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而且回去之後他們也在各校擧辦讀書會繼續用功、溫故知新,對論語及常禮舉要有更多的生活體驗及領悟,值得我們效法和學習。

二、唐老師已第八次到中國大陸講學,本次主辦單位─緣慈推拿中心的李總夫婦早已將唐老師所教的內容納入員工教育訓練,效果良好,在本次研討會,其員工所展現的禮貌及週到的服務品質,令人彷彿置身在先進的文明社會,迥異於其他各地。

三、研討會結束後,李總夫婦招待我們一群人,春遊富春山,中午在靈峰山寺用午齋,真是太巧了,原來此寺為淨土宗祖師蕅益大師生前駐錫之處、著書立論之寶地。唐老師真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每到不同的地方,即為我們隨緣開示,方知蕅益大師重要論著靈峰中論、阿彌陀經要解……等書,皆在此處完成,且其最重要的修行法要─「把握當下一念」流傳後世。當時聞法的我,六根震動,內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隨著唐老師帶我們念佛、繞佛,透過佛號聲,緬懷一代哲人的夙昔典範。

結語

感恩唐老師的邀約與李總夫婦的熱情招待,讓我在此趟遊學,身、心、靈收穫豐富,同時也謝謝我家人的同行,讓全家創造一個美好的共同回憶及共同成長的經驗,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未來,我願將我的福報創造更多的福報,與有緣眾生分享。

聽後有感

南京理工大學/葉舒泌

兩天的課程讓人有如醍醐灌頂,意猶未盡。唐老師的話好像在我的人生漫漫長路上亮起一盞燈,照亮前途,讓我不再迷茫。知而後行,才能在障礙和誘惑面前堅持安住在道義與仁心上,人生才會福源滿滿,真正趨吉避凶。

一、學習當溫故而知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話,重新學習,仍然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就好像這句話本身想闡述的道理一樣。唐老師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學習好比滷豆腐,味道在一次次重複滷的時候才能慢慢滲透徹底。

所以我們治學,需要「溫故」,才能把所學知識「一以貫之」並融會貫通,也是透過不斷的「溫故」,才會悟出新道理。所以我們做人,同樣需要「溫故」,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一遍遍總結反省,才能通達人情世故,學會瞭解、理解,然後「知新」。

二、仁者才能久處約長處樂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當他們貧窮的時候,整天抱怨哀嘆命運不公,甚至心生邪念貪求不義之財,當他們富貴的時候,又驕奢淫逸腐敗貪污,不久又回到窮困的狀態,所以結果就是,這些人永遠不快樂。

然而真正的仁者,如顏回身處陋巷不改其樂,如子貢身處富貴不忘別人,他們安住的是道義和仁心,所以他們心安快樂,這輩子都活得明白。

唐老師說,為什麼不把眼光放長遠,放一輩子,放到子孫後世呢?真正的智者眼光是長遠的,於是產生了源源不斷行仁的恆心和勇氣。只追求眼前小利的人們影響力最多只在當代,而如孔子般經歷艱難仍然不改仁心的聖者卻影響了千秋萬代。

三、禮儀相繼才能知百世

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中國是禮儀之邦,可是當傳承斷流,禮樂不興,人們無所顧忌全盤開始接受西洋文化,我們又應該如何在外國人面前拍著胸脯自稱中國人呢?

知是眾妙之門

永康市龍川學校/王偉蓮

非常感恩唐老師一行來到諸暨講學,此次是我第五次聆聽唐老師的講學,每一次的學習都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並且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正是這樣的一份法喜讓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樂此不疲。

本次學習的主題是知,知是眾妙之門。在老師的講解與循循善誘中讓我開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實說來很慚愧,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是關心學生,也給予了學生很多,可是昨天老師的一席話讓我深思:老師對學生的幫助除了在生活物質上的關心,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知見上的開闊。是啊,我們給與學生這些物質和生活上的關心時有沒有考慮到要給予學生「慧命」。我們的王校長也常教育我們,老師要給予學生「慧命」,而不是「毀命」的劊子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該怎樣成為一位「明白」的教育者,成為一名有「遠見」的教育者?論語為我們指明了道路。這是一條通往光明的大道,通過此次的學習,也讓我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也更明確了教育的目標:做君子式的老師,培養君子式的少年,而若要讓這一目標成為現實,那麼唯一途徑就是學!我會在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再次感謝唐老師!

學,然後知

永康龍川小學/  呂遠虹

學,然後知感恩

「人身難求,正法難聞」,感恩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更感恩孔子和他的弟子將文化用文字記載下來,這份燦爛才得以傳承;感恩金華的羅老師為我們開啟了國學之門,更感恩我們的王校長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克服一切障礙,帶領我們龍川所有的老師、學生乃至家長,義無反顧地走上國學之路,因為王校長的堅持,我們才有福份一次次聆聽唐老師和他的團隊的教誨,非常感恩每一次活動的牽頭人,場地提供者,更感恩唐老師和他的團隊一次次放棄休息,不遠萬里來到大陸領我們走向幸福人生。

學,然後知堅持

這次學習,感動無時無刻不發生,這些感動,讓我更堅定學習的信心,唐老師說,如果明白學習的重要,就不會覺得忙,看到許多老師拖家帶口來學習,看到政府官員放棄休息坐在人群中靜靜聽課,看到我的學生,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那麼投入地聽課,我還有什麼理由說忙,當我聽到馬來西亞的宋校長說,她的長輩教導她們「可以沒吃的,可以沒穿的,但不能沒文化」,當有人要剷除中華文化時,全體華人的維護時,我還有什麼資格說忙,還有什麼理由說放棄?因為不會安排時間,因為處理不知取捨,我曾經放棄了幾次學習的機會,也放棄了讀書會,後來明顯地感覺到和孩子一起讀經典時對自己的底氣不足,在班級管理上的方向迷失,自己生活中的失落。於是,我重新加入學習的隊伍,當我向王校長提出申請:「我可以加入讀書會嗎?」王校長仁慈說:可以,我們期待你的加入已經很久了。我當時很感動,原來大家都沒有放棄我,是我自己放棄了自己,宋校長說:沒有逆境,逆境是大福之前的順境。這就是宋校長一直堅持的動力,也是我們無論碰到什麼都要堅持的信念。

學,然後知責任

能夠改變世界的有三種人:官員、媒體、老師。我有幸成為其中一種。既然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說起來慚愧,自從進龍川才知道有《弟子規》,對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竟一無所知,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不能讓發生在我們這幾代人身上的悲哀重演是我們的責任。我不能決定大氣候,但可以影響我的班級裡三十位學生,三十位學生背後的家庭,三十個家庭每一位成員的團體。我學得很淺,但我們等不及讓自己學識淵博再去利益大眾。所以,學一點要用一點,學一分要利益大眾一分,這是責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化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回報唐老師和他的團隊,回報所有為文化傳承付出的人。

    再學《常禮舉要》

順昌/許振良

此次重講常禮舉要,真是一次很大的提升。我記得第一次聽《常禮舉要》是二年前,當時的認識只是著眼在只是行為規範。這次重講,體會到人生的吉凶禍福都在裡面,與個人的命運和福報緊緊聯繫在一起。過去的行為規範,所認識都只著眼在「你不能怎樣怎樣」,而這次則是「我不能怎樣怎樣」。每次面對「文化人才培訓」這幾個字,感到心情沉甸甸的,距離「人才」這兩個字,實在有距離的很。人生的學習,重在證得智慧的那一分,因此每次境界現前,如何對治,都在尋找方法,緊緊依止老師、《論語》及《常禮舉要》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今後的學習上,努力依教奉行,依智慧來見惑、解惑。

最後隨喜大家早日離苦得樂,斷惡修善,早得智慧。

知是眾妙之門

            龍川學校/許海燕

短短的三天學習即將結束了,聽著唐老師的諄諄教誨,感受著論語的魅力,說到分別是十分不捨的。「人之相惜惜於品,人之相敬敬於德,人之相交交於情,人之相擁擁於禮,人之相信信於誠」,做一位有品有德、有情有禮的人,在當今這樣的社會環境,只有學習經典、學習論語才能夠保護一顆清醒的頭腦,才能做到有品、有德、有情、有禮、有誠,否則在物欲橫流中,就會迷失自我,就會不可以久處貧困,也不可以長處富樂。

聽了唐老師的課,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論語是一本養心、交友、處世,有利於工作和生活的生命之書,它論釋著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最終引導我們做一個仁者,當然在求仁的道路中,只有「一以貫之」方可能真正達到。而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廣泛而深入地學習經典,用常禮舉要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

雖然是第二次聽唐老師的課,但這一次的感受又有所不同了。這個不同指向更多的是我自己,自己的心態不一樣了,更靜更明白,看到周邊的同學和學友不一樣了,從他們身上我開始慢慢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感受到經典在他們身上力行,特別是聽到遠道而來的馬來西亞的老師們,他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艱辛之路,雖是喜樂的心情表達,但言詞之間可以感受其中的挫折和困難,還有很多其他遠方的朋友,因為熱愛經典、熱愛生活,所以帶著虔誠的心,相聚在這所美麗的校園,因為這一份的誠心真意,讓我深深體會和感知了學習帶來的快樂。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短跑」,學習論語也是一場馬拉松,從出發開始,堅持不懈,勤奮努力,相信自己定能走向康莊大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