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活動報導-九十八年暑期心靈成長班活動報導~謙謙君子-課程報導

高貴氣質的培養~再談和合班演禮課

常傑



今年二月初舉辦寒假心靈成長班,教學處別具創意安排演禮新課程,其中和合班有二堂演禮課,由同學親自上台演練。雖無舞台經驗,表演結果難免生澀,然演技的好壞,並非演禮課的要求重點,重點在於同學們全心投入,認真的表情反映出內心的率直,這是無可取代的,且經由表演的方式,可以補強傳統式教學的不足,必然令同學們對演禮的內涵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處為延伸此一教學效果,於暑期心靈成長班將演禮課程續排入三班課表裡。在炎炎夏日裡,齊聚一堂演禮,令人喜悅!


演禮課程名為行謙之道,教案主要依據《論語 季氏》第十章,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以及《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第一堂課同學們演視思明,內容為孔子與弟子受困於陳蔡之間,受餓多日,幸好子貢找得糧食,當顏回升火煮熟飯後,揚蓋盛取,不料風吹塵垢落入飯中,顏回取起一團飯除去污垢,送入口中。子貢望見誤以為竊食。問孔子:「請問老師,一個有仁德、有廉潔的人窮困時會改變氣節嗎?」孔子就回答:「不會,如果沒有了氣節,也就稱不上是一個有仁德、有廉潔的人了,你是否意有所指?」子貢將剛才的所見說了一說。孔子覺得事有蹊翹:「端木賜啊,我相信顏回是個有仁德而又廉潔的人已很久了,直到今天,我堅信不疑。儘管你是親眼看見,這裡面一定另有原因,你莫言,我將問他。」孔子召顏回求證:「昨夜夢見先人,將佑我脫險,你炊熟進飯,且將先祭而後大家果腹。」顏回答道:「飯已熟,見有垢黑留飯上,棄去殊覺可惜,留置猶覺不潔,即取而食之,不可祭饗,待有新飯再祭吧!」待顏回出,孔子向子貢說道:「回不作欺人之事已久。」


這個表演告訴我們,一般人往往只是見到事情的表相,要能夠看清事實真相是不容易的,因為其中包括了對人情世故的通達。所以,即便像子貢這種大賢者都有眼見為真的錯覺,我們又豈能不心生警惕呢?


其次演禮「文王操」,藉由孔子拜師襄子為師,學習古琴的表演,以瞭解當時孔子彈奏一首曲子,是如何專注的傾聽與練習,更令人讚歎的是孔子在熟悉曲子的韻律後,還可以進一步知道作曲者的心志與為人,甚至最後推論出作曲者如果不是周文王,又有誰能擁有如此的氣度!聽思聰發揮到極處,如他心通般能瞭知對方的心意和想法。


其次色思溫及貌思恭部分,講究的是臉上的顏色必須要溫和,而容貌也必須謙恭,希望同學能依此原則神韻表達出來,但經過一陣演練後,同學們才知這種氣質的培養,非一蹴可幾,須日久天長的串習。


第二堂課演禮事思敬及見得思義,在事思敬中舉一個日本內閣郵政大臣野田聖子的故事:大學時期的野田聖子曾到飯店打工,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洗廁所,當她第一天伸手進馬桶刷洗時,差點當場嘔吐。勉強撐了幾天後,實在做不下去了,所以就決定辭職。但就在此時,她發現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潔工,居然在清洗工作完成後,從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下去。野田聖子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潔工卻自在地表示,經他清洗過的馬桶,一定是乾淨得連裡面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這個舉動帶給她很大的啟示,讓她了解到所謂的敬業精神,就是任何工作,不論性質如何,都有理想境界,以及更高的品質可以追尋;而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不在其高低貴賤如何?而在於從事工作的人,能否把重點放在工作本身上,去挖掘或創造其中的樂趣和內涵。此後,她每次進入廁所不再引以為苦,卻視為自我磨練與提昇的修練道場,故每當她清洗完馬桶後,總是問自己:「我可以從這裡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嗎?」最後她步入日本政壇,得到小泉首相的肯定與賞識。當說完故事後請問同學有沒有勇氣效法?只見大家面面相覷…?


周利槃陀伽(簡稱槃特)證悟過程的改編版表演,讓同學體會事思敬。當哥哥嫌他太笨,迫他還俗,此時慈悲的佛陀現身在槃特的面前,並教他誦念掃塵除垢,簡短的四個字令他在擦拭諸比丘之鞋屐或掃地時反覆唸誦,槃特依教奉行,久久終於悟到內心如地,掃除垢穢特別要指歸內心,終於開悟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這個故事很適合說明勤能補拙的道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思索,我們辦理任何事情都必須要用心和認真,只要努力堅持下去,日後必然會有成效的。因此應用於事思敬的演禮。


其次將唐朝裴度還帶的因果故事改編為見得思義的演禮課,同學表演效果不錯。故事是說唐朝的裴度因為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只得寄居在山神廟中,裴度連續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附近一位看相的孫先生見到裴度,就感嘆地說:「你這個人相貌非常奇特,以後如果做不了官,就得餓死。」有一天,裴度跑到香山寺去閒逛,無意中看到一位婦人,背個包袱進入佛殿,一邊掉淚,一邊拜佛:「請菩薩救苦救難,一定要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難關。」裴度心想她家裡一定有什麼不幸的事,才如此悲痛,想到這裡,裴度默默轉身離開。過了一會兒,裴度又回到大殿,那位婦人已經不在,可是包袱卻留在現場;裴度追到寺外,已看不見婦人,就暫時保管包袱,等了一會兒,不見婦人回來,就打開包袱看,裡面有三條寶帶,都在數千兩銀子以上。但是裴度沒有絲毫邪念,重新把包袱繫好。第二天清晨,裴度立即帶著包袱去香山寺等候。不久見到那婦人哭著在寺院內外找東西,裴度將原物歸還,婦人感激之餘拿出一條玉帶送裴度,但遭裴度婉絕。過了幾天,孫先生再度遇見了裴度,發現他的面相已改變:「你拾金不昧,且挽救人命積了大陰德,將來必定位至三公。」後來,裴度果然考取功名,為官正直清廉,平步青雲榮登三公,成為身繫唐朝三十年的中興名臣。


最後一堂課的前半段是以某位同學在教師休息室裡來回搬書,每次經過三位老師的座位前,都會向老師鞠躬問好的情境來演恭而無禮則勞。這個故事強調以禮來節制恭敬則恰到好處,不會過猶不及。


其次要同學們體會勇而無禮則亂,其進退也須依禮才會合宜。這齣戲主角大勇是一個見義勇為的年輕人,他認為只要有能力就盡可能幫助別人,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但因經驗不足,判斷錯誤,而發生幫倒忙的烏龍事件。


三堂演禮課很快過去了,表演過程中有的同學是擔任旁白,只負責在旁邊串場念稿;也有人扮演古聖先賢,彷彿引領眾人進入時光隧道,一睹古人優雅的風采;還有人扮演現代學生,自然生動的演出,就好像是演自己一般。我們可以發現同一個角色及劇情,若讓不同的人來演,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戲劇效果……我們並非要求同學演得很像,只是要藉由大家共同的參與,在輕鬆的氛圍下,能夠領受演禮的旨趣,進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使人格更臻完善。而在五倫的關係裡,我們不就同時扮演著多重的角色?雖說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應對,但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不論是擔任何種角色時,都能夠坦然地面對它,並且努力的扮演好嗎?雖然演禮課已結束多日,但戲說人生的故事卻仍在上演中……,唯願藉此祈求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都能夠依禮行謙、平安、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