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經歷一番考驗,別後用功如何

 心晴

共修自修待因緣

皆當珍惜勿空過

若能借他作增上

一番提起一番新

九二年七月十日

經云:「三有無常如秋雲,有情生死等觀戲,眾生壽似如閃電,如堐瀑水速疾逝。」以秋天雲彩變化迅速多端來說明世間的無常,眾生生死就像一齣齣上演的戲劇,時悲時喜......,而有情的生命更如閃電般的剎那趨滅,更猶如堐邊飛瀑急流而下,迅疾而逝,不能不對此無常生起惕慄之心。

各位別來無恙!猶記五月一日與大眾在此聚會念佛一日,法喜充滿之際,更期待下次的聚會共修,當此之時,傳染疾病的疫情一時之間漫延擴大,所以在不得以的情況下休會至今,非常的想念諸位長輩蓮友,對於不能一起共修甚感抱歉與遺憾,尤其此次讓我們對無常之法有了更深的體悟,故今日欣見諸位蓮友再行聚會一堂念佛共修,真是有說不出來的歡喜與珍惜,這都是沾得菩薩們宿世修行的善根福德,才能有此難能可貴的共修機會。而在休會期間欣聞菩薩們都更加地用功辦道,並不因為環境人事的擾動而有所懈怠,相信也正因為大家以向道之心竭誠念佛,國內方能安然渡過此一難關,也因著菩薩們的祝福,蓮友皆得以安然無事,回顧之際,也很感謝這一個能讓大家靜下來反躬自省的因緣。

正如三字經:『親師友、習禮儀』又有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皆說明了依止善知識、依止團體學習的重要性,但在修學的過程中,除了依止團體共修外,自己私下的修學也很重要,若問個人自修或是大眾共修,何者對我們有較多的幫助?其實二者對吾人皆有實質的幫助,一般而言應該以共修為起步。藉由大眾共修。能夠依止教授善知識的引導,同行善知識的規過勸善,更能得到外護善知識的種種提攜……,所以大眾共修,等於集合大眾的心力,而僅將吾人一分心力加乘其上,就像一滴水加入大海,大海水磅礡的力量,遠遠超過小水滴,故參與共修即能得到身旁蓮友們的助力與加持。而且來到道場,自有它莊嚴嚴肅穆的氣氛,能使我們自然收攝心念,借道場的莊嚴來莊嚴自身,所以也不會輕易地放縱身語意業,而這正是端正心念最好的方法,以此心念來念佛也最能有所成效。再則大家用功之際,必不可擅自離席或妄自主張,就算妄念紛飛,想偷閒半餉喝茶…甚至想放棄修行,不管當下感受如何,您仍得繼續與大眾精進共修。故來到道場,無形中加強了自己的紀律,把握了分秒必爭的時間,更因彼此相觀而善,而更堅定了自己的道心,不再把時間作無意義的虛耗與浪費,而且正當妄念心游離出去後,也能借蓮友的提醒而速速拉回……。所以大眾共修有說不完的益利,大家有志一同,結合共識,彼此可相觀而善、切磋琢磨,不但能解決諸多疑惑,結成生死莫逆之交,遠離世俗凡務,丟開習氣雜染,關閉懈怠、墮落、放逸、懶散之門,且能全心全意、放下世俗、心無旁騖、專注一意來此念佛共修,如此則離成佛的目標有步可進,而借由一次次的共修更能挽回我們極易退惰的道心,所以對修學行人而言,依止如法道場,與大眾一起共修精進,是重要且必要的條件,方能保証至少不會退失道心。

而此次休會,缺少了共修進道之機,可說是對大家修學的一次考驗,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故個人的自修本來就是學習上非常重要的一環,修行可說是一場恆心、信心、長遠心的耐力戰,若能將道場修行之內涵風氣帶回家中,即家庭便是道場,方能圓滿此生的修行。

佛曾問海裡的水多,還是一捧之水多?答曰:海水多。佛曰:非也,海水非多,一捧之水多。因為手中一捧之水,可以飲用、可以解渴,是你能活用的水,大海的水雖多,但距離太遠了,搆不到它也用不上它。所以一捧之水就如我們清淨的一念心,要成就這念清淨心,必須共修之餘持續自修,方能在日常生活遇境逢緣中,成就自己的善業。 雪公老師也常勉勵吾人要學做無依道人:要常常反省自己在修學上是否得力,是否能全然放下對五欲境的追求,在面對生死關頭是否有自在作主的能力......。所謂自己吃飯自己飽,個人修行個人了,所以依止道場修學之外,更須講究在日用平常中,不雜亂用心,這端賴個人恆常的用功,所以自修非常重要。

因為修行是日久天長之事,絕不能一天捕魚、三天晒網,時作時輟、一曝十寒,必須滾瓜爛熟,方能嚐到鮮美的滋味,又如鑽木取火,若未熱而息,亦不生效,故一鼓作氣的承擔力是修學佛法的利器。欣聞諸位菩薩不但有共修的因緣,在自修上亦能得力,實乃內在善因、外在善緣全然具足,加上日日精進、時時精進,則可收自利利他之功,以此一生來度餘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