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三十)第三十五、三十六章

 道源老和尚

九難後難勝前難

唯在立志破艱難

若能難關一一過

鍛鐵去滓成法器

第三十五章「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修行用功如火煉鐵一般,何以須用火煉之?乃因內有雜質以火燒且用鐵鎚鎚打,謂之鍛鐵,如果鍛鐵去滓成器,將鐵中雜質去除,而成精妙之器。

比如學道之人修行辦道須將內心垢染(煩惱)去除,行持則清淨。前章釋迦佛開示斷欲(五欲)去愛,才能夠修道。即使求生極樂世界,若不斷除五欲,一面染著五欲,一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這個阿彌陀佛能念得清淨嗎?

修淨土行門者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生極樂世界。若依阿彌陀經上說念七天念到一心不亂,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說十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觀無量壽經上則說一念就可以生極樂世界。既然念佛很簡單,念佛的人很多,生極樂世界的人卻很少,是什麼道理呢?

吾人不但一念、十念、七日念、甚而天天在念,念的佛號聲也很多,一天念三千、五千、一萬、二萬都有,結果還是沒念到一心不亂,為什麼呢?都是在數念珠,心裡並不清淨,為什麼念了這麼多的佛,心裡還是沒有清淨呢?若財、色、名、食、睡未斷除乾淨,等於鐵沒有鍛煉,此鐵器內有雜質,則不精妙,譬如心不清淨(財、色、名、食、睡的染著),若將五欲斷除得乾乾淨淨,以清淨心念佛決定能念到一心不亂,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第三十六章「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即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此章共有九種難,第十二章則有二十種難,這二十種難等於二十個關卡,若將難關一個一個破除,決定得道。此章之九種難等於九種難關,若能通通突破,決定可以得道。

「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此第一種難,明人身難得。佛經上將人分為前生、後生,若沒有做到殺、盜、婬、妄的罪業,最少有一種沒做到,就能出生做個貧窮下賤的人,六根不具。一定要殺、盜、婬、妄都沒有做,此人才能得到富貴與長命的果報。

設問,殺、盜、婬、妄是所受五戒的前四戒,是否現在世界上的人都是前生前世守戒弟子誕生的呢?不是這樣講的,因為殺、盜、婬、妄叫做性罪,因此罪之體性就是惡法,佛要吾人修行首先須先將這四種惡法戒除掉,先把惡法戒除掉,所以無論你是在家弟子或出家弟子,都得斷除殺、盜、婬、妄這四種性罪(體性即惡),若受戒而不守戒則非佛弟子,若非學佛者而造殺、盜、婬、妄的惡業一樣會墮地獄,雖非佛弟子但未做殺、盜、婬、妄的惡業,來世一樣可以做富貴長命之人(只不過不如持戒者能增長廣大)。

造了罪業墮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要將罪業受完了,等於監牢的罪犯罪受完了才能被放出來。若離了三惡道才能轉世為人,若能轉世為人一定要有不殺、不盜、不婬、不妄的這個善業,才能轉成人道受生,所以離惡道得為人很難很難。

「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人分男人、女人,既得為人能不做女人而做一個男人,這也是很難的。若是女眾要是看到這一句,或出家比丘尼或在家的優婆夷,會認為釋迦佛也是重男輕女的,此即誤解。釋迦佛是就實事說實事,事實上古代女人的果報比男人不好(無機緣親近善知識學習),生理上身體上也不如男人(體力不足),心理上也不如男人(情感勝於理智),所以佛之四眾弟子中男眾在前面,女眾在後面,並非重男輕女,而是果報即如此。

「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雖得男人身是很好,但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完具才好,若是六根不完具呢?此人還是苦難的,還是苦惱的,是學佛的障礙,然六根完具很難(須有大善業之現起)。

「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有佛法的國家叫中國,沒有佛法的國家叫邊地,此中國非解釋為中華民國,印度有佛法亦名中國,所以有佛法的國家可名為中國,是故生到有佛法的國家,很難,很難。

「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然生在有佛法的國家,要與佛同時出世,這個也很難,我們不是生在佛前,就是生在佛後,佛前、佛後是八難之一。例如我們是生在釋迦佛涅槃之後,彌勒菩薩還沒有下生之前,與佛同時出世是很難的。前章說過的二十種難也有這一種,或之我人生在釋迦佛之後,此一難關即是沒過去。

對此作方便解釋,佛世者是佛的法運在世,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而釋迦佛已涅槃了三千年,所以時值末法之初還有九千年的法運,故可稱作生在佛世。

「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此「道」者,即前章所過二十難中之善知識(修學佛道的人),你若遇見如此修學佛道之士是很難的,此善知識行解並重,他不但佛經解釋的好,修行也修的好,此人是良師善友,你不懂佛理、他可以講給你聽,令你瞭解佛理;你不會修行,他可以引導你修行,能遇到如此善知識(修道者)是很難很難。

「既得遇道,興信心難」,遇到如此的善知識要興起信仰心很難,經也聽了行也修了,但是信心就是發不起來,信心很難生起來。

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對於佛道我相信了,然要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很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修即無修,證即無證,這是大乘圓教的道理,修不做修的相,證不做證的相,心要達成此證量難,所以發了菩提心,卻不能無修無證,無修無證還是很難。九種難,以最後一種難為最高的難。你把最後這一種難關透過去了,前面八種難,就不算難關了。所以要無修無證。

依蕅益大師解釋,你一定要無修無證,假若不能無修無證、發了菩提心等於沒有發,菩提心沒有發,等於沒有生信心,這九種難關可以由後一個一個往前推,以前為因以後為果,由前前方能生後後。(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