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參訪觀摩
入寶山滿載而回(九)--完
編輯部
培養人才由蒙教
視生如子勤培育
若以聖賢為標竿
所有辛苦都值得
連志道老師於草屯開辦弘明國小,在弘明幼兒園畢業成果發表會時,吾人有幸觀摩學習,並在老師許可下就教育與個人修學上,提出若干問題就教老師,承蒙老師慈悲一一回答,使參訪者受益良多。今將座談內容記錄陸續刊登,期令讀者亦能受益,是所至願。
問:學校教學有的認為孩子要在團體裡生活比較能有好的訓練,平常孩子在學校接受良好的學業教育與生活教育,週六、週日再回家,此與孩子平常上學、放學有什麼差別?
答:以住校這件事情而言,先看看這個學校的導向是怎麼樣,我學人就在考慮,孩子們要不要到某一個年齡讓他住校,或是國中或者是小學五、六年級?為什麼呢?因為住校的話,整個時間是成片的,小孩子的學習是一致的。而且有很多的家長,他對教育孩子的理念缺乏,孩子回到家時,父母在看電視,認為並不會影響孩子,事實上小孩子整個晚上也在那裡看。有人說住校的話,與父母隔開,以後與孩子關係就疏遠了,會有這樣的顧慮。其實孩子只要到國中以上,是朋友第一、父母第二,已經不需要你陪他了,他以朋友為主體,而他交什麼樣的朋友你不知道,可是如果他住校,我們可以以 雪公老師這樣的理念來帶領孩子。本校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即是要灌輸給這些孩子五倫,五倫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些觀念是我們中國整個社會非常好的架構。可惜現在我們孩子學的是什麼?現在學的公民道德第一課叫做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課程就是開會上法庭(此壞亂天下學子心術),其實中國的五倫也是講人際關係,我們要教孩子的是站在做兒女的本份上,理所當然要這麼辦。五倫十義的「義」就是「應該的」,就是你在這個位置上該怎麼辦,就得怎麼辦。我們希望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他對父母親是理所當然就應該孝順父母親,將來有一天為人父母的時候,理所當然就要把孩子教育好,是無條件的,所以住校本身不能說好或是不好,而是說到底你給這個孩子住校的結果是什麼。
問:辦學除了要好好的培育下一代,其實培養老師們也是非常的重要,這一點在一般的學校是很難以看到的。真正懂得培養人才來教育下一代,那種感覺真的很好,學生自然會被提攜有好的成長,所以這也是老師辦學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將老師培養成人才以外,辦學還要講究以學校為家,這些老師難免在生活上沒有像一般職業這麼輕鬆愉快,請問老師是怎麼帶領這些老師們有著以校為家的心態。
答: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老師有理想,很希望將這些學子帶出一番氣象,雖是有心若沒有幾分父母的心,也是帶不好的,當老師的還得加上幾分的父母心,自自然然就會有這樣的一種感情生出來(以校為家)。
問:要把人家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是很難的,如此的教育是最好的,老師要帶著幾分父母的心態來教孩子們這是困難的,是否需要一種宗教的情操?
答:當然幾分的宗教情操是無疑的,但主要得自於當年親近 雪公老師學習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感覺, 雪公老師都是用這樣的心情在對待他的學生,所以我們在他老人家的身上看到這樣的影子,從他那裡受到很大的影響。
問:所以日本的大教育家鈴木先生也說,教育就是要給求學者最美好與震撼的印象,一生都在正軌中走。而 雪公老師這一生最成功之處也在此,教出來幾個那麼好的學生,像連老師這般無怨無悔地做教育事業。老師把小家庭變成大家庭,這些老師們都成自己的孩子,來求學的學生變成孫子,如此般提攜人才,教育後輩的事業老師一肩扛起,無怨無悔!其間辛苦非常人可體會,老師可否形容一下生活過的有多辛苦。
答:感謝以客觀的立場這樣子看我學人的困難與辛苦,給我學人無限的鼓勵,可是我學人當年受 雪公老師老人家的感召。當年 雪公老師六十歲來台灣,直至九十七歲往生,在將近四十年之中幾乎沒有自己的來護持學習正法的蓮友,當我們親眼看到這些事情之後,願意學習與效法雪公老師的這種精神,當然我們不如他老人家的地方非常多,連萬分之一都比不上,可是我學人覺得,只要你感受到這種精神,然後你再來走一條你覺得理念很清楚、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路。當你這樣走的時候,其實所有的困難就不會覺得是真的困難,遇到什麼辛苦也不會覺得真的有什麼辛苦,但是我學人還是非常感謝你們的關懷,且這些稱讚的話、讚美的話,其實都是鼓勵的話,都不是真的。
問:我們走向理想的過程中,很辛苦、很困難時,是不是回過來想一想老師講的這一番話,有時走不下去其實是自己的懈怠,是自己的願力不夠,是自己的煩惱,是自己的習氣,是自己的無明,是自己的志向已經退卻,應該好好想一想老師所開示的涵義,尤其要走一條與時下不同且很艱辛的理想之路時,必須要經過一番考驗,以及忍受障礙與挫折,也都非我們局外人可以想像的。老師有一個大的心量,而且辦一個真正教化的事業,是千秋大業。將來有一天老師去面對阿彌陀佛的時候,那真是俯仰無愧,雖在蓮社學些皮毛,若與老師相比,判若天淵,除了以 雪公老師為師外,也願意以連老師這些德學兼備之長者為師,這些對我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雖與老師同屬論語班,以為可以平起平坐,殊不知雖是一起座下學習,其實就當我的老師是綽綽有餘的。現在再看到老師能夠在教育事業上將 雪公老師的教法繼續的往下傳下去,是很不簡單的。而且老師非食古不化者,能從 雪公老師的教法當中,體會古人的義趣,並也如 雪公老師般掌握時代的脈動,請問是如何兩邊調和?
答:其實 雪公老師做事並不是食古不化,雖年齡老大,但看他所講的話,每一句都切中時弊。而且老人家在引導同學時,也是要讓同學與時代接合,所以此生真的很有幸的就是碰到 雪公老師,從老師那裏學到很多很好的義理。像說與時代脫節否,老師所做的事業,以及對蓮友的引導,都與他人完全不一樣。
問:善學與不善學就在此,有的向 雪公老師求學,但卻學成食古不化,有向老師學,卻能學成博古通今,所以老師教,也得要學生自己悟。必得自己悟,這是老師教不來的,這點也是我們非常佩服連老師這些老師們,他們懂得要向 雪公老師這樣學習。其次在老師學成之後,卻分發到育幼院,那時心態會不會有不平衡的感覺?而且面對這些孩子都是孤兒,或是從小染上不好的習氣,到該處時會不會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或是有其他痛苦的感覺?
答:當時到育幼院去,並不是被分配去的。當時育幼院需要有人在那邊照顧孩子, 雪公老師他老人家非常擔心,到處找人,但誰也不敢去,當時老人家很擔憂這件事情,於是就自告奮勇去了慈光育幼院。一進去才知道沒那麼好玩,當時是一時義氣承擔,還好那時候 雪公老師他老人家還在,所以有很多師兄弟幫忙,尤其是開始的幾天,我們都趴在辦公室睡覺,隨時待命,一下子電燈熄掉了、一下子馬達壞了,哇!什麼事情層出不窮,那麼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漸漸的就上軌道了。在育幼院服務近二十年之間,期間用各種的方式,試著帶那些孩子成長,體會到孩子真正是我們的菩薩,我個人是這麼覺得。在育幼院的這些日子裡面,事實上是我個人的成長比他們還多,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很多的事情,所謂善者吾之師,不善者吾之資。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有,所以我們必須要善調自己的心情,還得一再的改變教學的方式。所以回想起來,非常感謝在育幼院一、二十年之間的服務。聆聽 雪公老師的教法同時,還有一個磨練自己心智的地方。所以並不是人家強迫我學人去,而是自己甘願去發心,此時回想非常感謝那樣的地方,讓我自己有著真正的改變、而且成長很多。
問:老師已將如何成長,以及如何在 雪公老師座下的學習及磨練,這些磨練(二十年的辛苦),也非我們一般社會做事者可以想像,尤其在育幼院孩子們的發展以及學習等等,都是要親自的投入,將育幼院當成一個大家庭一樣的來經營,磨練出自己的心量,加大自己的忍辱,以及對事情的看法加深,在面對挫折與障礙,訓練出突破的能力。不但如此,還能在繁雜事物中,撥出時間充實教法,試想我人若常在辦事,想要回到教法回不去了。且今天覺得挖到很多的寶,感謝老師不吝將所學和盤托出,今天所問不敢說是考老師,只想聽聽老師是怎麼答,發覺到老師真的答得很好,超乎想像之外,答得是既深入又淺出,能是平常答又能十分深入,相信在場的同學聽後,都覺得是同聽異聞,而且每一回答都不會相互矛盾,建立完整的前後關係。且今天在此處聞法,不但浪費了老師許多寶貴的時間,且在一個建築半年才完成的校地,臨時要整理成這麼美好的場地,絕非容易,昔日 雪公老師講完經後,清理場地原位,因恭逢其會故知維持場地的莊嚴,善後的工作,是非常的辛苦,非常難的。尤其人少事煩,有時心態不能調和,事情好像都做不完,遂生倦意,試問如何克服這樣的心態?尤其辦事時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
答:所回答的任何問題都祇是供大家參考而已,雖說本校建設半年內就做好,尤其在一星期內為了開學,參與的人真的是倍極辛苦。然有 雪公老師做我們的榜樣,回想當時 雪公老師在世時,參與辦事,老人家辦事都有一定的水準,一般人因為無章法可言,所以覺得幹麼這麼麻煩,然若只要像 雪公老師這樣道場走一圈再出去外面,你會覺得很受不了,因為外面許多團體一點章法都沒有。若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會覺得這樣也很好、沒有什麼問題啊!反而看這些如法事會覺得幹嘛要那麼麻煩,每一件事情都要求要怎樣怎樣。例如眼前所舖的桌布,等一下還不是要抽掉,何必現在還舖桌巾…的麻煩,反正不舖不是更天然?你就會覺得幹嘛那麼多麻煩,事實上辦事要有一定的水準,當然不能要求百分之百盡善盡美,但最少要有六十分的標準,這樣子才好。在經過一番歷練之後大家都可以體會其實應該有一個標準才好。
問:有些義工發現團體原來有那麼多有意義事情做,有的卻找不到事可做,經驗夠者,一眼看去都有事情要做,怎麼會無事可做,而且也知道要怎麼做人家才會滿意。在老師的道場裡面都有這樣的訓練,只是現在的社會無法訓練後輩們有這樣的水準,有時想到老師們的這一代所受的調教是非常難得,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老一輩已漸漸老成凋去,可惜後輩們沒有認真學到什麼東西,在辦事情中、有的人說輕鬆就好、自在就好,何必這樣?其實真的有去辦過事,一看就知道有沒有達到標準,如果人家不按照我們這種標準做事時,也要有調伏心態的能力。但如此的辦事,有時沒有辦法好好的念佛,會不會障礙往生?
答:學人覺得不論怎麼樣做事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一定不要丟掉念佛之定課,不論聽聞佛法或者是研究教理,也不可丟掉念佛這個課題。每天都要有念佛,即使念十分鐘也要念的很好,在這聲明我學人的意思並不是說念佛只要十分鐘,不要念好幾個小時,也就是說念佛要真念佛,做事要真做事,做事與念佛都是同樣的修行。
問:所以不論每一件事情,要將誠意提起來,誠心的念佛、誠心的做事,其實那種誠意才是修學重要之道。老師今天就是很誠意地將美好的內涵和盤托出,幾天下來環境的整理,可以看出工作人員與老師都是非常非常的疲累,尤其看到這些孩子們上台表演的時候,就知道後面所投注的心血是相當可觀,希望吾人來此學習不要只學到皮毛而已。看到發心的工作人員都不喊累、不喊辛苦、不喊煩,爾後我人發心辦事利益眾生時有什麼資格喊累等等,再請老師勉勵、勉勵。
答:非常感謝諸位光臨而且幫忙,因為整個學校還沒有完全的完工,非常抱歉!非常誠懇的留諸位在這裡,因為還沒有完工,所以各方面都很不方便,要請大家多包涵。(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