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三十二)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
道源老和尚
行道猶如牛出泥
直心正念可免苦
勝義觀空現幻化
方是真正解脫處
第四十章「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磨牛是拉磨的牛,在中日開戰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前的社會,所吃的麵粉都是用石頭磨出來的,石磨在以前常常可看到,自從發明了可以磨麵粉的機器以後,石頭磨就不用了,所以到現在看到石頭磨的人很少,此處先明白石頭磨就是做麵粉的一個工具,此磨子要如何將麥磨成麵粉呢?得用一頭牛來拉這個石磨,拉石磨磨麵粉的牛叫磨牛。
牛要拉著那個磨在行(行道),若牛不走則磨就不轉圈,就無法磨麵粉了。所以拉磨的牛要一直行(行道),但那個牛的心可沒有行道,吾人出家要行道,不要學那隻磨牛,身體行道,心裡不行道。「心道若行,何用行道。」試問佛道在那兒?佛道在心裡,若心學了佛道與佛道相應了,何以在身體上行道呢?此話不可錯會,以為以心修道,若得了道,則身體不必行道,事實上是身體行道與心裡行道兩者相應(身心相應),若只重身體行道則是心外求法,要曉得佛道不在外而在心內,若心裡要行道(大徹大悟)才能真正斷惑證真,若只身體修道而不重心行道,則無可成就。
第四十一章「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修行佛道的人,譬如一隻背負著很重東西的牛,走到了深泥中間,牛的腳陷入深泥之中,身體上擔負著很重的東西,那麼,這個身體疲乏之極,疲乏之極要出離這個淤泥,不敢左右顧視,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就得精進,就得努力了,「出離淤泥,乃可蘇息」等身從淤泥出來後,才可以休息、休息。
「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出家人要修學佛道,應該觀察到非要斷除這個情欲心不可,要是這個情欲不斷呢?如同牛走到深泥裡面一樣,而且情欲比淤泥更可怕。「直心念道,可免苦矣。」若不要打妄想(想到情欲上面),直心念著佛道,如同負重行入深泥中,不敢左右顧視,一直往前走,出了淤泥,喻如直心念道的行相,才可以休息,可免深行淤泥(六道輪迴)。
第四十二章,也就是本經的最後一章,「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這個過隙塵就是浮塵,牆壁或者是門窗若有洞隙,就從洞隙中射進一道太陽光,在這一道光線之中,你就看見有很多的塵土飄揚著,此即浮塵。因為份量很輕(輕過空氣),所以不會掉落下來。要是沒有那個洞隙,陽光透不過來,若藉陽光即可見到塵土(灰塵),此即過隙塵。
凡夫所以不能解脫,乃因有兩種執著,一是我執,一是法執。先破我執,在五蘊的基礎上,成立的只是名言假我(與五蘊相互觀待)。其次破法執,觀想到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假合起來的,四大種分開了,這個身體還有沒有?當體就空了!等於是變化的假東西,不要執著。當身體觀空了以後,再觀察我們的妄想心,妄想心不過是受、想、行、識四種念頭,觀待於受、想、行、識的各種心理變化而說妄想心,妄想心沒有本體(沒有自性了),妄想心也空了。不但我執空了,連這個受、想、行、識也空(破法執),此即法空成就。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法,其自性了不可得(空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我也空了,法也空了。
本章乃觀法空(破法執),出定見世間法,虛幻不實,吾視王侯(國王、諸侯)之位,是人間最富貴的人,令人仰慕、欣羨,一般人想得都得不到,這叫求不得苦。若觀其真實性了不可得(空性),王位、諸侯之位沒有什麼了不得,都是世間幻化之法(不實在的妄法)。所以佛說我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陽光照射的浮塵),沒有什麼可執著的。
「視金玉之寶,如瓦礫。」前已視功名、富貴如隙塵,此又云將金銀、財寶之類以我(佛)眼觀之,如瓦礫一樣(瓦是瓦片,礫是沙子),像瓦片沙子那麼樣。
「視紈素之服,如敝帛。」紈素就是絲織品,綢織緞織,我看到綢緞等高貴衣服,如同敝帛(破布)一般。「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大千世界很大,一訶子很小,訶子不常見,就等於像一粒桂圓,如此之觀能破堅守財產這些執著。你一棟房子也放不下,試問那有什麼房子?連大千世界亦如同訶子之微小,有什麼好執著的。
「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阿耨池是很大,塗足油很少,這個印度呀!比丘出去托鉢,不許穿襪子。且在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發明襪子,鞋有但不許穿,要赤著腳走路。當托鉢化飯回來了,飯食後要打坐用功前一定先洗腳,洗了腳後再抹油叫塗足油。因為印度是個熱帶地方,若赤著腳走路,很容易受熱,洗了腳將塗足油抹一抹,就不會受熱。
阿耨池也叫阿耨大池,翻成中國話叫無惱熱,意為清涼水,此清涼水位於大雪山上面,周圍有八百里路那麼大,但塗足油只是一個小杯子裝著,很小,佛在世俗上的觀察,隨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量,觀察阿耨大池也不過如塗足油那麼小。且不過顯現似有,真實性全無的世間法都不去執著。不但如此,連佛法也不能執著,真實性了不可得。
「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要度眾生,要善解方便,有了方便法門才能度一切眾生,但此方便門亦是隨眾生根器而顯現,非自性所成,故菩薩視度化眾生的方便法門,如變化出來的七寶一樣,雖是很多七寶的聚集,但都是變化出來的,既非真寶則不要去執著。
「視無上乘,如夢金帛。」無上乘就是佛乘(圓教的大乘或名一乘)已是最究竟的佛法,因為眾生沒有成佛,所以需要用無上乘之妙法,若成了佛視此無上乘等同夢見了金帛,乃因眾生本具佛性,本來即佛,何來什麼上乘、無上乘,不過是為了幫助眾生去除性垢,使恢復本來佛性耳。這些方便法皆如夢如幻,猶如做夢,做夢要過河,努力精進地乘船過河,一旦上了岸(醒了),醒時那來的河?那來的岸?你在未成佛之前,無上乘是最高的佛法,若成了佛、視佛法(度眾生成就之方便法)等同做夢,如夢金帛一樣。
「視佛道,如眼前華。」在未成佛以前以為佛道很美麗,然如空中花,試問空中那有花?所以在眾生未成佛前看似有佛道,成了佛則見如空中花,了無真實可得?
「視禪定,如須彌柱。」我們這個小世界,東、南、西、北四大部洲,中間有一個中心點,這個中心點就是須彌山,翻成中國話為妙高山,有八萬四千由旬那麼高。每個單位小世界都有須彌山來支柱著(等於一根柱子),一般名為須彌柱,雖由金、銀、琉璃、玻璃四寶所成亦是無常之法(生異滅),所以須彌山也有空的那一天。若要降伏自己的煩惱妄想需觀待於禪定修學,若將煩惱妄想息滅以後,禪定也成空(病去不需藥),如須彌柱(不過四寶四微合成,無微塵真實)一樣。
「視涅槃,如晝夕寤。」涅槃翻成中國語為寂滅,是無明煩惱通通滅除的湛寂狀態(證得聖果),此即證得涅槃。證得涅槃之行相如何呢?等於白天行道晚上也行道,原來是白天睡覺晚上也睡覺,現在是白天晚上都醒了(晝夕寤)。
顛倒法是凡夫心識的顯現,聖人所悟乃正法,凡夫如何起顛倒呢?乃因六根背覺合塵(違背覺悟起了煩惱),今聞佛法則不起顛倒而合己之靈知靈覺(背塵合覺),謂之正法,顛倒是六根,覺悟還是六根,都是六根在變化而已。
「視平等,如一真地。」平等是觀待十地而說的,此時不執著而通達一切法體性平等,真正平等如一真如實地一樣,真如在那兒呢?不是離開一切法,另外還有一個真如,一切法皆以真如為本體,所以此平等即在十地之中顯現的平等,如大地一樣(一真如地平等)。
「視興化,如四時木。」教化眾生要興起佛法,興起佛法方能教化眾生,然不可執著,猶如四時的花木一樣,到春天就發芽生樹葉,到了夏天就開花,到了秋冬天就結果,是隨順因緣。吾人度眾生也是應眾生之機而說法,眾生善根成熟,一聞法就得度了,並不是你逼他得度的,而是他善根成熟了,如同樹要開花結果,時間到了就水到渠成,所以用不著執著。佛法難學就在這裡,若未破二種我執之前,須先以佛法破之,然佛法亦不能執著。
四十二章經講到這兒,講圓滿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