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共修研學-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四十)

 心爾整理

勸發心文今刊完

祖師成就秘密藏

夫子曾有相似言

朝聞道夕死可矣

 

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若以為發菩提心修諸萬行好辛苦,則懈怠更苦,但修行中若沒有受苦,表示他沒有發心(古云:道大魔亦大),然修行真的會苦嗎?茲以下述幾點說明:

一、不是修行本身苦,是修行引起宿世業障起現行才苦,例如戒賢論師(玄奘法師之師父)此世精勤修行,引發往昔為王征戰之殺業。原本要到三塗去酬償,眼前以頭痛等病苦清還,不知情者以為高僧大德精勤修行還有如此痛苦,那修行又有何用?修行就算是有小苦,也是以小苦除大苦,猶如感冒,以打針吃藥的小苦,除掉感冒、腸炎等的大苦,修行就是以小苦出大苦。

二、提攜眾生時,他們會將很多煩惱傾倒給我們,或者有惡性眾生的種種阻擾,如孔子周遊列國欲推行王道文化時,就遇到司馬桓魋這樣的眾生。

三、發願要往上走時,會遇到教法上的困難或瓶頸,像窺基大師讀唯識讀到吐血,這是修行時要突破瓶頸的苦。

四、修行本身是不苦的,懈怠最苦,懈怠起貪瞋癡造殺盜淫、輪迴六道、墜落三途最苦。例如注解言有因眼前偷四兩銀子,來世一輩子做驢來償還。懈怠而不修善法,就受永遠輪迴的苦。

五、我們都是怕苦、怕累、怕受逼迫,然而這些偷安苟活的心態將業障養得好好的,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一旦無常到來,方知輪迴墜落苦。

六、倘若一樣是得到苦,眾生會佩服修行的辛苦,由此而默默引導眾生,使得頑夫廉、懦夫立志,但是懈怠墮落者只讓君子感嘆,小人幸災樂禍。

七、要相信修行利益眾生,本身就是快樂,將眾生視為我唯一愛子的悅意相,其恩德皆如我此世之母,乃因眾生宿世都做過我多次之母,都如此世之母般呵護我,當他們得到快樂時,我內心更快樂!

八、用修行去感應大苦時,感覺到的全部是護持,全部都是三寶的加持。在苦境中仍不改道心,這道心是何等堅固,這一生就是增上、就是轉變!

祖師最後再叮嚀,釋發心不退之三緣:

一、以淨土無生為導而欣發:「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往生淨土是成佛的方便,幫助我們得到不退轉、得到涅槃以及成佛,「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往生淨土最殊勝的就是證無生法忍,得到身口意三輪不思議業,意輪鑒機,隨機施化,身輪現通,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口輪說法,應以何法得度即說何法,何難之有?千言萬語最後的導歸在極樂世界,只要你收攝起來往生淨土,不但能把菩提心作最殊勝的導向,還能成熟菩提心,圓滿菩提心,第一個重點在這裡。

二、以獄苦眾生為功而警發:「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於往劫,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世尊曾於往昔墜入火車地獄,在彼獄中天氣十分酷熱,我們既然做人,還整天都在保護煩惱,沒有作善法的士氣、理由一堆、藉口十足,菩提心似發而未發,業障滿滿地,還不趕快立大願以對治業障嗎?「無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諫,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過去無始劫來喝無明酒,一路昏迷。不提過去事,但希望我們今天覺悟,將來可以追、發菩提心,追到淨土、追到佛果,發展所有的大願,廣度眾生。「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省庵大師講兩種人,第一種是迷而不悟,講不通不開竅,很可憐;另一種像我們這些苟知而不行的人,尤為痛惜,比迷而不悟的人更可惜。「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地獄之苦,尤其是五逆與破戒的業所招感,要遠離地獄的苦,只有發菩提心。所以精進勇猛的發起菩提心,用這十種因緣,朝向正真大圓的菩提心,以菩提心好好護持教法,斷惑證果,廣度眾生,共證菩提。唯有這條路,沒有其他,因為地獄的苦就在我們的前面,跟我們只有呼吸之隔,一口氣不來立刻墮地獄,雖遠隔兩千由旬、四千由旬,然一口氣不來就下去,此即業力不可思議。「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佛法所云粗品的無常是什麼?「你相信不相信今天會死?」若不相信,連佛法粗品無常觀都沒有。看了棺材、知道某人死了,這是無常觀嗎?真正的無常觀是「相不相信我今天會死」,你說不相信,然憑那一點說今天不死?閻羅王跟你談判過了嗎?你跟死主打過契約了嗎?將要發生的事情你知道嗎?每個人在緊急的時候都會想到先作什麼? 雪公老師說,躺在床上沒事幹,抽鴉片的哀聲嘆氣、吐綠痰,家中大火一燒,此病歪歪的人能將二十幾箱的鐵箱統統搬出去外面,裡面放的全部都是地契、金子、銀子、借條等等,等到搬出去火熄了以後,大家讚歎他,「哇!力氣這麼大,」他又想到,「喔!對了我是抽鴉片的人如何會有力氣?於是又躺了下去」,有情都會在緊急關頭做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同樣的「無常死想(今天會死)」在這最緊急情況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發菩提心,因為惡業現起,只有菩提心能對治。

三、以識教為緣,不退初心:「又須以佛法為鞭策,善友為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又需要以佛法來鞭策菩提心,所有對佛法的學習,都要以發菩提心的概念為主(如經云:信解大乘發菩提心)都要用這個概念為主,交的朋友都要是這一類的朋友,叫做會交朋友、會讀書,很緊急的時候,也不離開這個心,也不離開這樣的善友,也不離開這樣的佛法,終身依賴,如抽嗎啡的終身依賴嗎啡煙,則在菩提心攝受下無退失的憂慮。

別讚心願: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一念發展上來若沒有好好的修正,若將惡念發展上來,有時後果難以收拾。昔日琉璃族王因一念之忿恨,不惜將釋迦族全部滅掉。不要以為一念是輕微,無有啥大作用,有些人一念發展上來是不得了的。或者演變成殺人放火,殊不知都是由平常看電視一念一念的發展上來。為政者不會去注意一念的問題,不知辦教化的重要,遇到社會案件時,只會用大批的警力維持,深夜查身分證等等,去處理已發之事。問題是一念在發展的時候,會去注意嗎?辦教化之重要有覺受嗎?心發得很正確、很誠懇,做善事的力量很強、很真實;同理可知,若心發得壞(壞心眼)、且真實的時候,做的事也很恐怖,讓人驚嚇。願力越深,做時行事越強,人家受不了但你受得了(有堪能),這叫萬流砥柱(如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起義)。境界走不過,靠願力走過去。一般人行持到山窮水盡時就向後退縮,只有你(發願者)向前衝,自能戰勝業力,因為業的正對治就是願,除此之外別無良方。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省庵大師說,大家讚歎虛空大,虛空大嗎?非也!心王最大。楞嚴經也講過,我們所看的虛空,在大心的觀察下,不過是太虛空裡面的一片雲,大海裡面的一漚泡,科學家所認知的太虛空,不過是大菩薩心量中一小境界(如海一漚泡)。心性隨緣而現的各類法界(依願力而顯現),隨類去示現各種眾生的同類,以方便度眾生。可能投生至無窮遠的世界,去利益那難以教化的有情,超出人類想像範圍。即使眾生臨終引業生起,亦與菩薩願力、威神力同樣不可思議,一彈指就從此處的人道投生到彼無窮遠處去做豬,速度之快(在中陰身所展現的業通跟佛一樣厲害),等同阿彌陀佛從十萬億佛土來接引眾生的一彈指之速。一般人以為金剛為堅,殊不知有一似金剛般的大石頭,若有一個仙女以手帕來拂拭,每一百年來輕輕的拂一次,即使如金剛般的堅硬,也可以滴水經過長時間而穿過。昔有小鳥的母親被波濤洶湧的海浪捲走了,於是牠發願要將海水填平,用鳥嘴銜土去填海,此時海神趕快出來懺悔,乃因小鳥之願力震驚海神,若不懺悔,彼必有願能成。就如越王勾踐立志圖強而臥薪嘗膽,三年就改變現況。故曰: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一切法都是心法。

結勸: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一般聯姻是兩家聯姻,菩提眷屬就是,不管是道友、親友、蓮友,心都結合在菩提心上,成為菩提眷屬。「蓮社宗盟,自今締好」,盟就是聚會,宗就是宗旨,就是發菩提心念佛求生,是聚會共同宗旨,大家共同在此締造好因緣。「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發心立願將來感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百福莊嚴,跟彌陀一樣,同化眾生,同成正覺,所以「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結語:

經上講發菩提心,是眾生唯一真正的殊勝心態,它有十種意義,不論從迷到悟,從凡到聖,從染到淨,關鍵點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打開一切殊勝之門,從邪到證悟,從染到淨,從迷到覺,關鍵都是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第一個重點是要觀修菩提心的功德,反之不生起菩提心有其障礙,也是我們要觀修的,生起一個欲生菩提心的覺受,這是我們修學生起菩提心的第一個重點;第二個重點是要好好確認菩提心是什麼行相,猶如射箭,須知靶之所在,沒有靶射什麼?不了解菩提心的行相如何生起菩提心,所以要了解菩提心的行相;第三、要掌握那些因緣(條件)發起菩提心,對於發起菩提心的因緣要好好觀修,有發起菩提心的五緣,從佛恩一直到眾生之恩,要好好觀修以發起菩提心;有發起菩提心的五因,亦要好好地觀修,我跟眾生一樣有生死的苦,有業障現起的苦,乃至於自己有一個很殊勝的心念靈性,但未好好地開發,乃至於為了正法久住,我都要發起菩提心,這是我們修學菩提心的第三個重點;第四個重點是菩提心已發起來了,還要結合各類的善法來表現它,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來表現菩提心,菩提心要靠著善法來表現,就猶如心理要藉著事相去表現,有曰:理無獨立之能,事有挾理之功。好比做父母的誠意,要藉著煮三餐,料理家務等事相來表現對子女的誠意,同樣的菩提心藉著八法十緣發起之後,還要藉著各類的善法來表現它、堅固它,並以此功德導歸淨土,來做我們菩提心不退轉的增上緣,圓成佛果才是真正菩提心的成就相。

希望將這些內涵,當作日常生活的觀修,若將這些文章背起來是很好的,古人說:「開卷有益,取善無窮,心鏡書磨」,心像鏡子需要書來磨(去除塵垢),書就像拂塵一樣,可以將鏡子的塵垢拂去,同樣依菩提心欲成佛果的概念,很容易將我們凡夫心做一個轉化,很容易將我們的情執當作敵人,就像拂塵般將鏡子的灰塵抹去。從此開創光明的人生,迎接美好的未來,圓成夢寐以求的佛果,廣度與我密不可分的眾生,真正回報那恩德無以回報的眾生。(全文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