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九二年十月專題研討〜一起走過從前

走過從前的歲月〜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心爾

 

退休之後非常慶幸,能夠皈依三寶、親近善知識、修學教法、念佛共修,導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見解以及不良的習性。日子過得很充實,有意義、有價值。使人生有正確的目標、明確的走向。深深體會「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世間有著學不完的學問,只待我們努力去開採,因為這機緣來得太晚,所以格外珍惜。這一天是心靈成長營的返班日,跟往常一樣本著學習的心態去參與這難得的活動。

回憶小學適逢日據時代,沒有接受中國教育、儒家的論語、詩詞的研究更不用說了。只依稀記得幾首童謠以及防空演習,躲避防空洞的情景,腦袋裡是一片空白,六年級台灣光復後,才開始學注音符號、讀漢文。真羨慕現在的孩子,尤其參加心靈成長營的學生們,從小就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了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義涵,在待人處世接物當中,能明辨是非善惡,這是家庭和樂、社會祥和、國家安定的原動力,也是世出世間成就的根本,這些孩子們真的太幸福了。

台灣光復當初,社會混亂因為通貨膨脹,物價日日暴漲,人民衣食匱乏,生活極為困頓。因此失學者多、能完成小學教育者已屬難得。末學家居市區,有幸能繼續升學,就讀嘉義女子中學(分初中部及高中部)。日據時代是「五年制」名為「高等女子學校」,學生絕大多數是日本子弟,台灣人只是點綴性的錄取一兩成而已,處處受到限制。所以富有人家只好送子女到國外就學。要不是時代改變,真不敢奢望有此升學的機會,從此正式接受中國教育。

初中畢業後,因為家境關係,放棄升高中的機會,跟幾位同學在完全沒有家人陪同下,結伴到台南報考師範學校(未改制前)。當時因為校舍不敷使用,規定一年級新生,住嘉義以北以及需轉車者(北港、朴子學生)優先住校外,其他一律通車上學。每天清晨為了搭乘六點開的火車、五點半務必出門趕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再走到學校、也趕不上升旗典禮,回程亦如此。八點左右到家,已經是萬家燈火了。所以必須利用乘車時間,靠微弱的燈光看書,但是比起古大德:智者大師的卷簾進月、匡衡的鑿壁引光、身心精進、不怠不輟的學習精神,還差一大截呢!

二年級開始住校、一間寢室十張兩段床,容納二十人。除了食米之外,每人每月有四十多元的伙食費(公費),能享用什麼菜餚?實在不難想像,遠不如現代人丟棄的剩菜。有時候還會剩幾塊錢退給我們,大家都如獲至寶、非常感激承辦伙食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政府推行軍事教育,由師範學校開始實施。我們每天清晨六點起床必須在廣場早點名。九點四十分在寢室晚點名。棉被衣物的整理與軍隊無異。我們上學之後,教官會來檢查,如果被褥不方正、不平坦,就記缺點,公佈於佈告欄,幾次缺點就是一次警告。所以大家一點都不敢馬虎,還要爭取時間趕七點的早自修,下午七點是晚自修,自修地點是學校教室,必須按照號碼入座,因為要點名,沒有來的以曠課論,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十分嚴格。

學校距離宿舍步行約十分鐘,走的是沙石路,連中午回宿舍用餐,每天來回共需走三趟。過著緊張規律的生活但是卻變成習慣,而且很自然,內心毫無怨言。至於現代人享受的宵夜、逛街、看電影都跟我們無緣。所以三年來對台南市街還是十分陌生,也因此磨練出勤儉的習慣、堅忍的意志以及健壯的身體。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無論處順境或是逆境,但看我們以什麼心態去面對。若能了知惡劣的環境是自己的惡業跟眾生的共業所致,能在困苦中吃苦、忍苦、不怨天不尤人、不起煩惱,心甘情願去承受一切,自然能慢慢消耗惡業、修無量福。日後台灣的經濟奇蹟,豈不是前人艱苦奮鬥、結合過去服務眾生的因,這一生努力經營創造來的?反觀現代人,在富裕安定中,生活奢靡、揮霍無度,只知享樂,不知前人經營的艱辛,認為什麼都是應該有的,孩子們在美好的環境,父母師長的關懷與鼓勵,尚不知上進。年輕人也不見得肯奮發向上,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錯誤見解。中老年人也沒有生活的目標、正確的人生走向。每個人只知道追逐名利、你爭我奪,爾虞我詐,以致經濟衰退、社會混亂、人心惶惶。

這都是因為沒讀過聖人的經典,接受善知識的教導,對因果道理的不認知。在他們心識之前,無法顯現因果法則,所以不知珍惜這些由各種因緣、得來不易的福報,當前更需要好好惜福再培福,努力斷惡修善,讓福報延續不斷。可見親近善知識、聞思教法有多麼重要。

參加心靈成長營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聖人的教育,有因果的知見,在行、住、坐、臥、言語、作事當中,能順天理、盡人事、有分寸、有標準,在惡劣的環境裡,能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愛、不易與人造共業,往後不但自己會有源源不斷的福報,也是社會國家之福。但願大家能珍惜這難得的因緣,好好學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