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念死無常之觀修
心晴
無常入門在念死
命在呼吸是正觀
放逸不生精進起
能得三乘勝功德
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無常法的示現即諸佛菩薩的示現,有感於蓮友潘際雲老居士示現無常往生的因緣,今日來談一談「念死無常」的珍貴與重要。
誠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一般世間人因不了解無常一法,皆以百年身作千秋大業之計,殊不知千秋大夢也不過是黃梁一夢。因執於不死的一面,故念今日不死、明日亦不死……念念皆以為今日必不死,於是生出長久住世之心,以為可以活得任意且自在,於是將生活的重點置於現世的經營,產生對現世的貪著不捨。即便有因緣聽聞佛法,因執於不死的一面,亦不能對佛法生出好樂、迫切修學之心,修學時或提不起勁、心力怯懦、因循苟且、拖延怠惰,恆為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亂……等喧雜的生活所困,不知修對治法,更無力修對治法,終將紛紛擾擾、煩煩惱惱地虛度一生,待死亡到來,縱使千般悔恨、萬般不捨,已然隨業牽流輪墮三塗矣!
所以「念死無常」非常重要,若無念死之心,不但人生虛度,隨修任何的佛法都不能清淨圓滿,且無念死之心,所行的善法皆成世間法,因為內心所謀求的還是世間的利益,則空有衣裏明珠,可惜了逢此成佛大法的因緣。所以「念死無常」為入道之要門,居三法印之首,是修行的初重要、中重要、後重要。若能生起念死無常的心,即便日常的穿衣吃飯皆成佛法,故吾人應於「死無常」殷重修學。
昔日釋迦牟尼佛為王子時,因出皇宮的四門,見生老病死而體悟無常,尤其對死無常的示現深感震撼,而志願棄捨王位出家修學,此即釋尊慈悲所現之無常法。在四十二章經中記載,釋尊曾問弟子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又印光祖師在其淨室,惟大書一死字,即是警人,命在呼吸之間。故對於無常法的體會,須從人命在呼吸間體念之,苟能知之,則於道少分知之,患乎生死者,方能於道有所精進。
無常的覺受不但在世間人身上不容易生起,若不思惟亦不容易在修行人心中生起,然無常法卻遍於三界,遍於一切法、一切有情、一切時處,世間無一法不被無常所包括、所控制、所限制,無常之到來沒有預警,毫無商量的餘地,凡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如是盛者必衰,實者必虛,滄海可為桑田,桑田或為滄海;如秋雲之變幻莫測,如電光之剎那易逝,如水泡迅即趨滅,如瀑流水一瀉千里,如東逝水不捨晝夜,如群宿鳥夜聚旦飛,如過客旅人暫歇非止......。無常法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摧壞殆盡三界有為盛世,一切有為法等同無常,不能擁有、無法掌握,不可呵止、不容漠視。故於無常一法應多方思惟、比量推理、微觀體會,莫再執於「常」的一端!
無常又分粗品的無常和細品的無常,粗品的無常即「死無常」,此乃最粗猛的無常形相,然巨大的變化實乃由剎那剎那微小的變化累積而來,此剎那變化即細相的無常。所以行道之人應從剎那剎那來體會這細品的無常,了知原來剎那之間生命可能終結,剎那之間業果即將成熟,剎那之間無常必定到來,所以真正無常的觀修是念我今天必死,即便今日不死,明日亦必死,以此必死的決心來修學佛法。
雜阿含經中以四馬警喻來比喻對無常的體會:一等顧見鞭影而馳,乃見器世間不住地成住壞空、人有生住異滅、六道輪迴而生覺醒;二等鞭著毛尾而馳,必得親自體驗世間痛苦而有所警悟;三等鞭杖小侵而馳,必得受到很深的挫折、痛苦,方能有所感受;四等鐵椎刺傷著路,必得遭逢家破人亡、疾病纏縛、生命垂危之際方幡然醒悟。再則此四馬警喻又特別就「死無常」而說:一者喻凡見他人死即驚覺無常而修行者;二者喻見鄰里之人過世而警覺者;三者喻見親人過世而有所覺悟者;四者喻必須死無常親臨己身時方覺醒者,然為時已晚。故吾人應生起「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漸漸輪到我」的真實覺受,必須體會到自己的生命非常危脆、危脆到就在呼吸剎那之間,此方是真正死無常的體會。
若能真切生起念死無常之心,初不入道者能使入道,中不精進者能使精進,後不圓滿者能使圓滿。念死無常能遣除三界貪著之心,能令放下為此世籌謀之念,能摧破無明煩惱的妄執,能息除諸行的造作,能發起勇猛向道之心,能成就一切善樂之法,能轉趣成辦一切成佛的殊勝大樂。故一切心想中以死無常想為最,念死無常如大鎚能同時擊破所有煩惱和惡行,又如馬鞭能調整行徑方向,調柔內心的煩惱、策發修行的動力、使行者不行紆曲的險道。在經中亦以象跡為喻:如諸獸中以象跡為大,一切想中亦以死無常想為最勝;且象跡印於污泥之中深廣明顯,即如念死之影響面深廣且令人印象深刻、乃至刻骨銘心;又象跡形如蓮花,誠如念死之心不會被妄想煩惱所染著,亦如蓮花之出淤泥而不染;而象車所經之路絕無險道,可被遵行,譬之念死心為諸念中最為深穩,可藉此打下修行最穩健的基礎。故念死無常為一切善妙之門,若晨能念死,一日之心皆可入法,半日念死,則半日之心皆可入法,即此一生可離三塗、趨人天、入佛位。故時時思惟死無常法,能令今生暇滿不空過,故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即是對死無常的真切體認。
當無常心念生起時,才會真正珍惜暇滿義大的人生,才會真正生起厭離生死輪迴的心,而一個出離心愈強的人,對其他眾生也會愈慈悲,愈能把握時間來修學佛法。所以要保持、發展我們長遠廣大的道心,一定要時時念死無常,直至成佛為止。能深觀無常不但是勇氣,更是成佛的智慧,以此做為淨土念佛的助功,觀待一念佛號的提起,即是萬緣全部的放下,無惱人情緒的擾動,安住善法的力量自然轉強,在每一個遇境逢緣、無常變化、造次顛沛之際,皆能將心安住在佛號上,即便臨命終時內心亦能寧靜、詳和、調柔,正因心不顛倒、意不貪戀,安住在一句殊勝的佛號上,即得蒙佛接引往生安樂剎。
潘老居士示現無常往生的因緣值得吾人三思,無常的示現就是諸佛菩薩的示現,吾人若能從潘老居士身上獲得珍貴的啟示,潘老居士就是菩薩的示現。祈願老居士能依此因緣往生極樂、蓮品高昇,早日花開見佛、乘願再來、廣度眾生、共證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