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日常省思-將病苦的示現轉成修道的資糧

前言

 文愧

病苦由來業力生

通達能懺與集資

都攝六根佛念繼

臨終現瑞生上品

九十二年十月四日

前言                  

班本部告知:「廖老師已經住院了,周六晚上可能沒有辦法教中班同學上英文課,故安排上課時段帶領同學去探望廖老師,為她加油!打氣!並藉此機會引導同學了解一些正確的知見,上一堂珍貴的生命課程。」原企盼廖老師早日康復出院的想法也隨之破滅……周六晚似乎來的特別快,出發前,大眾一起念佛,並先觀修「世間無常,人命在呼吸之間,今天過去了就不一定能看到明天的日出,粗淺的無常覺受就是把今天當做最後一天來過,所以要惜福、感恩。而身為佛弟子,若有善根福德因緣,能夠持名念佛,一心不亂,到了臨命終時,就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就要把握當下各盡本分,例如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講信修睦、用功讀書等就是我們的本分,應該逐一反省有無盡力去做?不如法的事是否避免接觸?遇到善法是否隨分隨力去做?有無持續每天念佛?只要每天不間斷的念佛,不論定時或定數念佛皆可以,所謂日久行深,自然得力,以後往生才有把握。」以上的話無非希望同學聽後內心能生起無常覺受,確立人生走向,珍惜寶貴的光陰,確實做到敦倫盡分,老實念佛,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努力的最終目標!

《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大海,能障聖道。」即使廖老師學佛多年,一路走來道業始終精進不退,然而一旦業障起現形,仍不免遭到病苦的逼迫與煎熬,所以學佛的人仍有可能貧苦交迫,受盡各種磨難,所以請同學進一步思惟:「從無量劫以來,只要我們造了惡業,因緣成熟時都必須償還果報,而學佛者也不能例外,今日廖老師受病苦纏縛,正好可以清償宿世舊業,減輕業障,掃除往生的障礙,可以說是重報輕受。待會探訪廖老師時,大家陪她一起念佛,並將念佛的殊勝功德,做無盡的回向,祈求三寶加被,唯願廖老師業障消除,增福增慧,發菩提心,求生西方。」印光大師復黃涵之書中談到:「凡人有病,可以藥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不可以藥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藥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此藥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又與方聖胤書中提及:「宜將一切家事,并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上來祖師大德的一番話,想必正是廖老師目前意念的所在處,也是她下手對治病苦的方法吧!

在病苦中能夠生起正念來念佛,才是真功夫,蕅益大師每逢生病時反而更加用功念佛,讓智慧不斷增長,自己得到大受用,故在病中還可以下筆寫文章,著述許多重要經論,對後人有志於道業者影響甚鉅。廖老師能夠聲聲佛號不絕於口,而沒有一句牢騷、怨言,就是真功夫的展現。另外她完全深信佛菩薩的願力,再加上周遭親屬及蓮友不遺餘力的護持,所以能夠坦然面對病苦,將悲傷、沮喪化為力量,當下獲得受用。這一次要帶領中班同學去探望廖老師,與其說為她提振士氣,倒不如說是借重廖老師的「身教」,讓同學知道及早學佛的重要,趁年輕身心健康的時候,把念佛的功夫穩固,即使以後老苦或生病了,也可以內心平靜、安詳不起煩惱,蒙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大眾在一樓大門口集結,此時天空飄起小雨,慈悲的彭先生立刻去開車,以便能載大家前往國泰醫院探視廖老師。「哇!馬上要見到廖老師了!」有人難掩內心的期待,不禁脫口而出。一路上,大家幾乎沉默無語,或許都是心繫著廖老師……

病中的廖老師

終於與廖老師會面了!她斜靠在病床上,身軀略顯單薄、瘦弱;然而眼神依舊柔和,語調也十分平順,精神狀態還不錯,看不出是一位癌症病患者。大家首先唱誦慈悲經,之前廖老師以英文教授過二堂課,接著就因住院而停課,此時她一邊聽一邊拭淚,同學們見了心裡難免一陣酸楚!

「小時候家境不好,自己很懂得節省」廖老師娓娓道來:「甚至到了高中時期,每晚都是以一碗陽春麵當做晚餐,可是我非常用功讀書,最後同時考上臺大及軍校,但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達到自立更生的目標,所以我選擇了軍校。」廖老師在年輕時就曉得為父母分擔壓力,同學們都感到無比的欽佩,她繼續說:「比較之下,你們實在太幸福了!想要甚麼就有甚麼,父母都會儘可能滿足你們的需求。但是大家有沒有認真的想過,我們孝順父母嗎?言行符合師長的期望嗎?有確立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的目標嗎?」只要想到許多年輕人整天沉迷在網咖或電腦遊戲,浪費了大好光陰,就令人惋惜!甚至有許多年輕歌迷為聽取演唱會,居然排了五天五夜去買入場券,真是愚昧無知的人!這種精神與時間,若用來讀書則成績一定名列前茅;若用在學佛則道業必然有所成就,同樣的時間內種下不同的因,其未來走向卻是千差萬別啊!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究竟有多少人會預先籌辦往生資糧?至今仍有許多人不願學佛,不相信因果,就算是不反對或阻礙你學佛,對方也可能自認好心提醒你不要太迷信,無怪乎廖老師有感而發的說:「你們知不知道自己真幸福,因為你們現在年紀輕輕的就能夠學佛,如果抱持著以後有時間再來學佛的想法,到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老年人身體較差,精神昏昧,記憶力不好,也有可能未到年老時就生重病,像這種狀況下,心力尤其不夠,要想學佛就很困難了!」同學們都很專注的聆聽廖老師說話:「你們是以何種心態學佛?是否仔細思考過學佛真的不錯,對你們有實質的幫助?現在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學佛,就能懂得佛法的道理,少造許多惡業,進一步會去做善事,累積福報,生命雖然愈來愈短,但是慧命卻愈來愈長,這就是長養慧命的道理。」同學們也輪番的表示自己為什麼要學佛的看法:如「要成佛」、「要了脫生死」、「要救眾生」……老師的苦心畢竟沒有白白浪費,至少大家都有正確的知見,修行的目標才不致偏差。廖老師又補充說明:「國中生最容易受到同學的誘惑,例如經常相約一起郊遊、喜歡看電視、逛街買東西,若以佛法的角度去思考,就會認為以上行為不值得去做,大家可將五戒十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才有具體的標準,讓我們判斷去做有意義的事。」接下來廖老師問父母很在意同學們什麼或自己最擔憂的問題?同學們答案不一而足,但歸納起來不外品德與課業二項,其實啟蒙教育早就朝這個目標邁進,除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同學們修學佛法外,有關待人接物及在學業上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規範,更是不遺餘力的啟發與教導,這就是蓮友願意將他們的子女帶來蓮榮共修會一起研學的原因。

「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學佛給我的好處!」廖老師用充滿自信及堅定的口氣緩緩說到:「我用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全力以赴去做一個好女兒,以及盡力去扮演一個好老師,今天得到這種病,我一點都不會覺得不公平,我相信這是累世的果報,故今生歡喜受,即使有時肚子脹的很痛,根本無法下床,內心也坦然接受,現在我已有心理準備,要放下,要念佛求往生。」沒有學佛的一般人普遍都是迷惑顛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凡事斤斤計較,稍微遭受了一點點的挫折或逆境,就自認諸多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繼而起煩惱,怨天尤人,起惑造業。反觀廖老師卻能不怨天尤人,視病苦的磨難為酬業,以障礙為逍遙,萬緣放下,至誠一心念佛求往生,相信必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依著壽命是否已盡,決定能否儘速業消病癒或往生西方。廖老師一路走來,從佛法中找到出路,可說是因病得福,也是大眾修行的好榜樣,蓮友們莫不隨喜讚歎!今天廖老師對同學們所說的一番話,如果同學們能夠聽進心裡,他日必然受益匪淺!最後大眾在念佛、回向中圓滿結束這趟探訪之行。

佇立在國泰醫院的門外,此時已不再下雨,一起走路回蓮榮共修會的建議,在徵得同學們一致同意後得以付諸實施。此外,同學們也願意將今天所體會的心得寫下來,以分享大家,真是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