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啟蒙園地-古文賞析

馬援誡兄子巖敦書(下)

 大敬、智高

【原文】

援兄子嚴、敦,並(一)喜譏議(二),而通(三輕俠客(四)。援前在交趾(五),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六)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而聞,口不可得而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七),此吾所大惡(八)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悪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九),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十),口無擇言(十一),謙約節儉(十二),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十三)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十四)。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猷為謹敕(十五)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騖(十六)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十七)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十八)則切齒(十九),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二十),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肆、注解:

一、並:都。

二、譏議:譏,批評。議,議論。

三、通:往來、結交。

四、輕俠客:言行輕浮不莊重的人。

五、交趾:漢代設置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

六、汝曹:汝輩、你們。為長輩對晚輩的用語。

七、是非正法:是非,批評、評論。正法,正常的法制【另解:正,通「政」,指政治法令】。

八、惡:討厭、憎恨。

九、施衿結褵:古時女子出嫁,母親為她整理穿著,繫好衣襟,結上佩巾,臨行時叮囑告誡。後來被用來比喻父母對子女的訓示。衿,同「襟」,衣服交領的部分。褵,佩巾。語出詩經「親結其褵」。臨行告誡之語可參見儀禮:「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母戒之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也。』」

十、敦厚周慎:敦厚,敦實忠厚。周慎,言行謹慎認真。

十一、口無擇言:不說敗壞別人的話。擇,通「斁」,敗壞之意。【另解:口無擇言,語出孝經,是指說話皆合道理,無須經過選擇。】

十二、謙約節儉,廉公有威:為人謙虛有節,生活簡單樸實;廉潔公正又有威望。

十三、效:效法、學習。

十四、清濁無所失:不管是品德好的人,或是品德不好的人都不加選擇,而與他們交往。

十五、謹敕:謹慎修持、謹慎勤勉。

十六、刻鵠不成尚類鶩:雖然雕不成天鵝,但還像野鴨。比喻仿傚雖不逼真,但仍然近似。鵠,體形似雁而較大,頸長腳短,可在水中划行,也能高飛,鳴聲宏亮,俗稱天鵝。鶩,游禽類鳥名,俗稱野鴨。

十七、訖今:至今。訖,通「迄」,至也、到也。

十八、下車:指官吏初到任。

十九、切齒:牙齒相摩擦,比喻十分痛恨。

二十、寒心:害怕。

 

伍、賞析:

本篇是馬援寫給兩個侄子的一封家書,言簡意賅、淺顯易懂,可為吾等立身處事之圭臬,書信的內容分為二個部分,茲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誡三過):馬援針對侄子喜譏議的缺點,告誡他們:聞過勿言、勿論議人物、勿批評政治,並且以叔代父用很嚴厲的口吻【如「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欲使汝曹不忘之耳」等語】再三叮嚀、諄諄告誡,目的是為了確立謹言慎行的家風。

孔門四科中「言語」為其中一科,可見言語說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躁、隱、瞽三愆都是不懂得掌握說話時機及說話要領的表現,唯有「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馬援對侄子的戒三過是要嚴防禍從口出,孔子也曾說:「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者顛倒是非、妄說黑白、以惡為善、錯謬曲直,若人皆信之,則國亡家覆,必不遠矣!

第二部分(示取捨):馬援針對侄子通輕俠客的缺點,舉龍伯高、杜季良雖皆為人所愛、所重,但應效法龍伯高之敦厚周慎、廉公有威,而捨棄杜季良之豪俠好義,清濁無所失。取捨之道在於深知其利弊得失,而知所揀擇,並藉以說明交友的重要性。

「清濁無所失」本非大患,唯若流於「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則虛生浪時,德學難成。

「豪俠好義」亦非過罪,唯若流於「好勇不好學」,則行為不軌,犯上作亂。韓非子:「俠以武犯禁」,俠客若以身懷武藝,而恃才傲物,生事擾民,這便是被災蒙禍之因啊!

據云杜季良後因仇人上書,訟其行浮薄,亂群惑眾,終被免官。據云龍伯高則因帝見馬援的這篇文章,故被拔擢為零陵太守,所謂「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誠不虛也。二人的結果,互相對照,則得與失、是與非,昭然若揭。

 

陸、結語:

古今中外父母訓示子女的文章很多,如東漢經學大家鄭玄的戒子益恩書,是勉勵子女敬慎威儀,親近有德者,勗求君子之道。明朝進士楊繼盛的諭子書,是教諭子女立志、正心、慎交游等做人處世之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還有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以及朱柏廬先生的治家格言,均為訓示家弟子的好書,篇篇都是天下父母心。

為人子女者應體察父母的苦心,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作為行為典範,好好收攝身心,端正行為,進德修業,厚培福智,才是懂得感恩與惜福的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律身以謹,養心於慎,見識明達,胸襟坦蕩,自然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會是非不明,同流合污;小人心懷戚戚,臨事益懼,盲目茍同,爭利心重,不能與人和諧共事,惱亂自他,則禍咎將臨。君子、小人之分野,不可不慎。

 

上一篇     下一篇